《貨比三家》教學案例與反思
生:有!因為5.1元是5塊多,而4.9元還不到5塊。一個是5塊多,一個不到5塊,所以奇奇文具店的文具盒便宜。
(聽了這位同學的發言,很多同學都點頭表示贊成,并且流露出“我的想法和他的一樣”。而有的同學眼睛似乎一亮,好像在說:“我怎么沒想到呢?”)
師:這種方法可真了不起!是啊,4.9元的整數部分是4,而5.1元的整數部分是5,當然是4.9元的便宜了!
……
師:看來,咱們同學都是愛動腦筋、會動腦筋的好孩子!想出了這么多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確實很不簡單!
(學生在小組中爭先恐后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集體交流時學生表現地更是出色。學生有著各種各樣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補充,學生得出了這樣一種既簡單又實用的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反思:
通過這節課使我對新課程教學又有新的感悟
一、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生活情境
《新課標》中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與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這里我找準了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切合點”,結合教材提供的情境,創設了“新學期買文具及去哪兒買便宜”這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主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欲望,體驗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與快樂。也使學生明白身邊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
二、鼓勵想法多樣化,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新課程》也指出: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面對問題,每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無論哪個學生,凡是以自己的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特點,以自己的步調進行學習,都是有效的。為此在教學時我十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樣化,有意識地逐步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本課中在解決“哪兒的文具便宜”這一問題時(實際就是引導學生探索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我并沒有將比較小數大小的具體方法教給學生,而是為學生創設了自由的思考與交流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思考方法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鼓勵學生獨立嘗試,提倡方法的多樣化。在這民主、合作、自由的氛圍里,對于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思路。我在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的同時還很注重針對學生的各種方法或策略的特點進行評價,使學生在選擇適合自己方法的同時加以掌握,并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活躍,比較策略的多樣性足以說明學生是有自己的數學現實的,學生的學習總是在自己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建構。
三、注重與學生情感交流
心理學表明,興趣、快樂等與知覺聯系起來的溫和、愉悅、寬松的情緒,對認知具有組織作用。課堂教學已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過程。為此我很注重創設師生心理交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課堂氛圍,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得到表現和發展。這堂課一開始我就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加上滿懷激情的導入語,極大地激活了學生的認知活動。在教學中,我做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一同交流想法。當學生能夠勇敢的舉起小手主動回答問題時,無論回答的正確與否,我都用點頭微笑表示肯定,用懇切語言伴以贊許的目光注視:“積極動腦、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就是好樣的!”“真行,能聯系生活實際比較小數的大小。”“這個方法真不錯,了不起!”等口頭表揚,從而讓孩子在鼓勵中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