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數量關系
教學內容:第3課時(p40~p41),簡單的數量關系。教學目標:
1. 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單價、數量、總價的意義,會解決生活中與這些量有關的問題。
2. 能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會用乘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 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教學難點:看懂購物發票,探索出單價、數量、金額之間的數量關系。
教材分析:
教材結合具體情況,總結了 “單位、數量、金額”之間的數量,教材首先呈現了一張幼兒園買玩具的購物發票,先讓學生讀發票,了解其中的信息。知道發票中的單價、數量、金額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通過討論發票中的金額“84”是怎樣算出來的,認識常見的量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抽象出數量關系式。然后,又設計了媽媽買布的情境,在學生計算“媽媽買布一共要花多少錢”的問題中,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乘法,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同時,要求計算之前,“先估一下,媽媽帶200元錢,夠不夠?”
學生分析:
學生有了一位數乘法做基礎,學習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關鍵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靈活解決問題,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計算方法。
教學流程:
一、 談話交流,發票問題
1、 看到過發票嗎?你對發票有哪些了解?說一說發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 出示發票,讀下面的發票,說說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發票中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3、 發票中的單位、數量、金額各表示什么,通常把發票中的“金額”也叫做“總價”。
二、 討論交流,嘗試計算
1、 出示兔博士的問題,進行討論“84”是怎樣算出來的?
2、 試著寫出28×3=84的算式,并和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嘗試自己寫出236=72的乘法算式。
4、 歸納數量關系,仔細觀察自己寫出的算式,嘗試總結交流。
單價×數量=總價
三、 解決問題,總結計算方法
1、觀察情景圖,讀題“媽媽去商店買5米花布,一共要花多少元錢?”
2、說一說,從中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3、要求計算之前,“先估一下,媽媽帶200元錢,夠不夠?”
4、根據數量關系怎樣列式
5、用豎式計算27×5= (元)
2 7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