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教案(精選2篇)
《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用連乘解決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用連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有條理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3. 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談話: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用數學方法去思考、解決。(板書:實際問題)
師:為了準備乒乓球比賽,老師去商店買乒乓球了。
出示圖乒乓球和價格。
提問:看圖你們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來呢?
問題: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
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買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師逐一板書,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題。
出示例題。
師:你能把剛才了解到的信息和這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嗎?學生自由表述題意。(每個乒乓球的價錢是2元,老師買了6袋,每袋5個,一共要用多少元?)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可以自己先想辦法解決,然后在小組里討論。
學生匯報(板書):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問:你是怎么想的?
提問:5表示什么?2呢?“每袋5個”和“每個乒乓球的價錢是2元”這兩個信息有直接聯系嗎?根據這兩個信息可以求出什么?(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買6袋要多少元:10×6=60)
提問:誰能說說這種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買6袋要多少元)
方法二:6×5=30(個)
30×2=60(元)
提問: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
提問:6表示什么?5呢?“每袋5個”和“買了6袋”這兩個信息有直接聯系嗎?根據這兩個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就可以求出什么?(買30個一共要多少元:30×2=60)
提問:這種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再算買30個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學生提出如下解決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師應讓學生說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個乒乓球,買6袋一共要12元,實際每袋有5個,所以再乘5,就是買6袋乒乓球所需的價錢。如果學生說不出理由,可以告訴學生:這樣算出正確的得數,但道理比較難理解,你們可以繼續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況下最好不用這種方法。
師: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講述:雖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還可以互相檢驗。
提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剛才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有什么特征嗎?(板書:兩步連乘)
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時要怎樣觀察和思考?(要仔細看圖,認真閱讀文字,找到已知的條件,然后找直接關系的兩個條件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練習鞏固,體會解題思路及方法
乒乓球的問題我們解決了。其實在生活中有好多這樣的問題,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試著解一下生活中的問題。
1、想想做做1
出現4個小動物,推著小車。出示圖如書本。
你們看了圖知道了什么? 那你們能用自己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做)
指明解題:
(板書:)方法一: 4×2=8(筐)
20×8=160(千克)
方法二:20×2=40(千克)
40×4=160(千克)
分別請學生說說每一種方法求的是什么。
2、想想做做2
學生齊讀 。
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思考)
(板書:)方法一:3×4=12(個)(我先算一共有多少個籠子)
12×6=72(只)
方法二:6×4=24(只)(我先算每行有多少只兔子)
24×3=72(只)
方法三:6×3=18(只)(我先算每列有多少只兔子)
18×4=72(只)
3、想想做做3
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
(學生思考)
(板書)方法一:4×5=20(個)(我先算一共有幾個教室)
20×6=120(盆)
方法二:5×6=30(盆)(我先算每層放了多少花)
30×4=120(盆)
四、回顧總結,匯報收獲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收獲?
2.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課后請留心觀察,找出數學問題后進行解答,再想想從中學到了什么。
《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2
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知對象,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設計本節課時,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了一點點的改動,就比如我覺得想想做做的第2題放在課上給學生練習,學生很容易用12去乘6,因為這里的籠子學生可以通過數的方式得到12,根本無需去計算。在這節課上,在例題出示并將借完畢后,我小黑板出示了3輛車4天運水泥得這樣一道題目,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去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這里我這樣設計的用意就是希望學生通過這道題目的理解,能夠真正的理解連乘的題目的形式和解決的方法。
從學生熟悉的在體育商店買乒乓球引入新課,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培養學生的發善思維。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產生了求知的欲望和成功的良好心理體驗。但我在提問的過程中,可能語言不夠精確,到位,在學生提出問題時,出現了除法算式的計算,還有的同學用了30個乒乓球作為已知條件進行解答。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也有時間白白花掉的地方,在例題的講解后,我讓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對比概括,但或許由于引導不當,學生一直都沒有答到點子上去,這樣就關系到我讓學生總結課題,根據學生說的并不能完全的概括出今天的課題,最后還是需要老師在進行一次總結。在緊接著的環節中板書課題,我就沒有能寫完整,只寫了一個“兩步連乘”。
在課前我就在思考了,這節課怎么上出新意出來,但研究來研究去,發現這節課要上好最要把我的地方就是要有效,學生是否能掌握了,碰到這樣的問題以后都能夠解決了。或許,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來說,在課堂教學的多樣化方面還要加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