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游樂場》教學設計(精選7篇)
《去游樂場》教學設計 篇1
去游樂場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用具:幻燈、掛圖、小黑板。教學設計: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公園嗎?都喜歡玩什么?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公園玩,好嗎?二、探索新知: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2、誰能提出數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3、誰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4、誰愿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例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16 × 4 = 48(元)6、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三、拓展應用1、連一連。2 × 32 15 × 4 16 × 5 26 × 8 5 × 12 19 × 5 60 × 7 4 × 30 3 × 16 24 × 2 52 × 4 15 × 6 17 × 5 4 × 16 3 × 40 84 × 52、 2 3 1 6 4 8 7 2× 2 × 5 × 2 × 4
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一條褲子的2倍。買這樣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錢?4、光明小學3名教師帶45名同學去海洋館參觀,用400元錢買門票夠嗎?四、總結 今天學習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五、作業:作業本中的作業。課后反思:
《去游樂場》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結合具體的情況,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數學思考:經歷觀察、選擇數學信息、估測、交流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解決問題:初步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4.情感與態度: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學習活動中來,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去游樂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版)三年級上冊30頁~31頁的內容,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有關的口算乘除法以及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知識,因此在本課引導學生通過“去游樂場”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掌握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形式(如采用形式多樣的練習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學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學校籌備建校時,正值我區作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開始進行課改實驗之時,而現在的三年級學生正是建校時的第一批學生,學生大部分來自城市,極個別來自農村,學生基礎相對均衡,學生在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后,已經能夠根據學習內容嘗試著去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夠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討論“如何過周末”
師:轉眼間,一周緊張、有序的學習生活就要結束了,你打算怎樣度過這個周末呢?
【作為一個寄宿制的學校,“如何過周末”是一個溫馨的話題,周末了就可以與家人團聚,享受父母的愛。教師利用這樣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新課,在課始就緊緊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生1:我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我還要去參加象棋興趣活動。
生2:周六是我爺爺的生日,我們全家打算在這一周末一塊兒到農村給爺爺過生日,我們好久都沒有見到他老人家了。
師:你真懂事,是一個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生3:我打算和一起到鄭州市人民公園看冰雕展覽。……
師:聽了同學們的打算,老師感到非常高興。我們學校三年級一班的同學在上周六也組織了一次集體活動,他們去哪兒了?請大家看屏幕。(多媒體播放同學們在游樂場的錄相)
二、討論“買票”
師:在這段錄相上,你看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他們去了游樂場,在售票處寫著:太空船每人8元,蹦蹦床每人3元,電動火車每人10元。
生2:三一班有12人玩太空船。
生3:還有7人玩電動火車,16人玩蹦蹦床了。……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錢?
生2:12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生3:7人坐電動火車需要多少錢?
生4:16人玩蹦蹦床需要的錢比7人坐電動火車需要的錢多多少?
生5:12人坐太空船和7人坐電動火車一共需要多少錢?……
師:這么多的數學問題,我們先來解決“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后想一想如何解決,想好以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參與到學習小組的交流中,并進行指導。)
師:哪個小組派一名代表把你們小組的想法給大家說一說呢?
生1:我們這一個小組都是用口算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10×3 = 30,6×3 = 18,30+18 = 48,因此16×3 = 48
生2:我估計它應該比12×3 = 36多,而比20×3 = 60小。
生3:我是用連加來計算的。
3+3+3+3+…… = 48。因為16×3 = 3×16,因此我們還可以把3+3+3+3+……轉換為16+16+16 = 48。因此需要48元。
生4:要求“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錢”列式是:16×3
我們是利用豎式來計算的。
我先用6乘3等于18,18滿10,把8寫在積的個位上,并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1”乘3得30,再加上進上來的10得40,把4寫在積的十位上。
師: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更好呢?
生1:我覺得用口算很方便。
生2:我認為用豎式計算既快又正確。對于16×3這道題我們可以用口算,但是如果遇到比較大的數相乘如16×8,516×7這樣的題目,就不能用口算了。
師:說得真好!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選擇合適的方法。(課件出示:你會計算下面各題嗎?)
12×5 18×3 15×6 24×4
師:通過計算,你認為哪種方法更好?
(生答略)
師:那么,剛才我們提出來的“12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和“7人坐電動火車需要多少錢?”你會獨立解答嗎?
(學生獨立解答)
師:剛才,我們幫助了三一班的同學解決了買票的問題,他們也邀請我們一起到游樂場去。我們去看一看游樂場里有哪些有趣的活動。
三、“小小游樂場”
師:在賽場上,小烏龜正在進行賽跑,讓我們來幫助它,使它跑得更快!
游戲(1)“誰跑得更快”(以小烏龜賽跑的形式)
師:在游樂場上,最近又增添了新的娛樂活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游戲(2)a:“木偶劇表演”(學生任意選擇一種)
b:誰的風車轉得快!
《去游樂場》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方法較準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 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生計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使學生養成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哪一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教學難點:
加進上來的數。
教學關鍵:
把進上來的數寫在前一位的下面。
教學內容:
P30—P3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主題圖,請同學描述圖中的情況。
提出問題: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 列算式:16×4=?
這道題,你會計算嗎?試著在練習本上計算,能用幾種方法就用幾種方法。
2. 匯報計算方法。
(1)口算。4個16相加得64。
(2)10×4=40 6×4=24 40+24=64
(3)重點講解豎式的方法。
從個位算起,相乘滿二十,
就向十位進2。十位上相乘
后不要忘記加進上來的數。
3. 誰能試著總結多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強調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三、鞏固練習,理解應用
1. 用豎式計算,30頁1題,四名同學板演并講一講自己的計算方法。
2. 學生獨立完成30頁2題。
3. 獨立完成31頁2題。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可以分別計算出結果再連線,也可以找規律,通過觀察不計算出結果來連線。
4. 一件上衣的價錢是一條褲子的2倍,買這樣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錢?
分析:想求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錢,首先要求出上衣多少錢,上衣的價錢是一條褲子的2倍,上衣價錢為18×2=36(元),一套衣服的價錢就是36+18=54(元)。
5. 光明小學2名教師帶領31名學生去海洋館參觀,成人票15元,兒童票8元,用300元錢買門票夠嗎?
2名教師要花2×15=30(元)
31名兒童要花31×8=248(元)
248+30=278(元) 278<300
答:用300元錢買門票夠。
四、作業
31頁第1題。
《去游樂場》教學設計 篇4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場嗎?你到游樂場都玩過些什么項目?看來,游樂場可真有意思。這不,淘氣笑笑他們今天也來到了游樂場,咱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題)
二、合作學習,引導探究:
1、(1)出示主題圖:淘氣他們正忙著買票呢。在這個售票處,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生個別提取信息:太空船4元;蹦蹦床3元;電動車2元;淘氣他們16個同學想坐太空船。)
(2)根據這些信息,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若干學生提,請多個學生重復。你們喜歡解決哪個問題
(3)師:那咱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生獨立列式)16×4= 大家同意這樣列式嗎?先請大家靜靜的思考一分鐘,想想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4)師:想好的同學可以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也可以動筆寫出來和同伴交流一下。(生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小組派代表反饋:
1) 口算 16=10+6 10×4=40 6×4=24 40+24=64
2) 豎式計算 讓板演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方法:“豎式是怎樣書寫的?計算過程是怎樣的?”然后讓不清楚的同學向板演的學生提問。(多兩位同學說說)剛才幾位小朋友都說的非常棒,我們在用豎式計算16乘4時,先寫上16和4,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從個位乘起,用個位的6先與4相乘,等于二十四個一,二十是兩個十要向十位進二,所以把進位的2寫在十位的下面,但要寫小一些,把表示4個一的4寫在個位。接著用十位的1與4相乘,得4個十,再加上剛才進上來的2個十,所以得到6個十。)
(5)評選出自己喜歡的辦法:小朋友們看這幾種計算的辦法,你最喜歡哪種呢?
2、完成試一試。
(1)、讓學生分組練習,請后兩題的小組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討論:在用乘法豎式計算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3)、反饋并總結: 1、相同數位要對齊 2、從個位乘起 3、哪一位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3、看來咱們班的小朋友如果都學會了。假如我們全班同學都去了游樂場,你最想玩什么項目?(請幾個人分別說出這三項)那如果我們全班同學都玩你喜歡的這個項目,一共需要花多少錢呢?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來嗎?集體訂正時口答,讓學生分別介紹自己解決的是哪個問題。
三、拓展應用,提高能力
1、師:淘氣和笑笑他們坐完太空船,高高興興地來到了海洋館,海洋館里展出的海洋生物可真是又多又美。小朋友們,你們想看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美麗的海底生物吧!
怎么樣?海洋是不是非常神奇美麗?其實海洋還有許多豐富的物產和知識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所以小朋友們從現在起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就有可能成為海洋專家,為人類做貢獻呢!好不好。當淘氣他們戀戀不舍地從海洋館出來,一出門就看見許多人圍在一起,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原來是光明小學的兩位老師帶著31位同學來參觀海洋館,他們正在爭論300元錢買門票夠嗎?咱們也來幫助他們算算好嗎?(強調單位和回答問題)
2、學生計算并反饋
四、引導自結,拓展延伸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評價一下自己今天的學習狀況。
《去游樂場》教學反思
通過“買票”這一活動,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了他們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同時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會得到發展,這是我進行課改以來深深體會到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學的關鍵在于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也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我每節課的教學,都先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本節課也不例外。
整節課我以“買票”為線索,創設了“去游樂場”這一活動情境,同學們能在游樂場里邊學邊玩,邊玩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具體地情境中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孩子們都表現出相當高的熱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們親自去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從中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新課程改革中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挑戰,要求我們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
我的每個教學環節基本上都安排成游戲式的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在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去游樂場》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能力目標: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 情感目標:認識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用具:
幻燈、掛圖、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公園嗎?都喜歡玩什么?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公園玩,好嗎?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數學問題。出示“去游樂場”掛圖。
(1)理解圖意。
先引導學生獨立認真觀察情境圖,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①花10元,坐電動火車可以坐多少人?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
(2)教師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讓學生思考:怎么列式?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學生列出算式:16×4
(2)教師指出:現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操作活動:先第一行擺1捆(每捆10根),另擺6根,再擺同樣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
然后讓學生觀察,問: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幾行?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計算?
教師邊引導學生擺小棒邊啟發學生發現:要算4個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個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邊。再算4個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
(3)豎式計算。
①讓學生獨立嘗試列豎式計算。
②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豎式計算過程。
根據板書教師再次強調書寫格式;列豎式時
相同數位要對齊,“×”的書寫位置要正確。
乘“16”個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進2,
在積的個位上寫4。
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進上來的2,
得6(即60),在積的十位上寫6。
④比較歸納。
將本題與上節課的例題(出示12×4的豎式計算過程)相比較,讓學生思考:這兩題的豎式計算過程有什么相同點及不同點,怎樣處理進位的數。
接著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
一位數乘兩位數個位上的數積滿十,向十位進1;如果滿二十,向十位進而二;滿三十,向十位進三……。同時指出,在進位時可以在乘法豎式中做出記號,以防止遺漏,計算熟練后可以不做記號。
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出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注意點;哪一位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⑤指導看書,深化認識。
讓學生看課本第30頁的例題,讓學生正確認識豎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告訴學生進位的數可寫小一些,記在橫線上。
3.練習。(讓學生做課本第30頁“試一試”中的1、2題。)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做課本第31頁“練一練”中的1、2、3、4題。
第1題。讓學生獨立計算后進行全班交流,教師要特別關注有困難的學生,發現問題及時幫助解決。
第2題。此題是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同時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練習時,先讓學生根據題意獨立連線,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
第3題。此題是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練習時,學生根據題意獨立解答,再進行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方法,教師都要給予肯定。(1)18×2+18(2)18×(2+1)
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后在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以下兩種方法
(1)15×3+45×8 (2)400-45×8 15×3=45(元)
=45+360 =400-360
=405(元) =40(元)
因為405 〉400,所以買票錢不夠。
因為40〈 45,所以買門票錢不夠。
對于學生的各種方法,只要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全課總結。
說一說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時要注意什么?
《去游樂場》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比較熟練地利用6-9的口訣計算表內乘除法,進一步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2、數學思考、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學到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讓思維敏捷的學生能拓展應用知識,培養學習初步的數學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運用乘除法的綜合知識提出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除法的綜合知識提出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1、情景導入:
師:如果今天我們去游樂場,你們最想玩什么?
(讓學生“玩”,激發學生對問題情境的興趣)
生:小火車、碰碰車、游船、青蛙跳、卡丁車……
師:如果去玩,你們最關心的是什么?
(伴隨興趣,引發學生對“玩”的思考,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類,以利于學生獨立編題,如何坐人——評出“小領袖”,如何花錢——評出“小管家”)
生:小火車4人/節、碰碰車2人/輛、……(如何坐人)
生:票價……(如何花錢)
2、提出相關數學問題:
A:買5張碰碰車的票需要多少錢?
B:24人能坐滿幾節火車車廂?
(1)、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匯報
生:因為一張碰碰車票是5元,5張是5個5元,所以5×5=25元
生:因為一節車廂坐4人,把24人按每節4人做,用除法24÷4=6輛
(3)、小結:
師:上面算式各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是乘法、一個是除法。
生:就來利用乘除法幫助我們解決去游樂場玩的一些小事。
(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究本節課的重點,形成乘除問題的意識)
二、你問我答,師生同樂
1、師:根據如何坐人,如何花錢,結合我們的游樂項目編寫問題,看誰能做大家的“小領袖”,“小管家”,組織好大家的游玩?
(要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編算花錢,還是編綜計人數的)
2、學生獨立編寫問題。
3、師:我想你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證明自己有沒有“小領袖”,“小管家”的能力了吧,請你的同桌幫你評評吧,請同桌列出算式。
(本課重點在于解決有關乘除法的簡單問題,所以在訓練過程中,只列式,不計算)
4、學生列出同桌相關問題的算式。
5、師:小組合作交流一下,評出本組“小領袖”(或)“小管家”。
(列算式情況是否正確,學生自主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成共識,列出正確答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互助水平,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練一練 第2小題
盒飯每盒4元
小兔:我買2盒用了多少錢?
□○□=□(元)
狼:我用了24元錢,我花的錢是小兔的幾倍?
□○□=□
小牛:20元我能買幾盒?
□○□=□(盒)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匯報交流
四、師生同樂,提升知識
三人擊靶,靶環只有8環、9環,每人擊三次,一人27分,一人26分,一人24分,
問:他們每次各得幾分?
1、設計游戲:四人小組,一人持簽,三人抽簽,游戲3次,統計三人得的總分。
2、小組匯報結果
3、說出算式,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
生:9×3
生:9+9+9
生:3個8同上
生:9×3—1(通過觀察,學生得出,9比8 多1,所以26是3個9少1)
生:8×3+1×2(根據上面學生提示,9比8 多1,所以26是3個8多2個1)
五、練習總結,回歸自然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 第1題(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9 ÷3=48÷8= 27÷9= 49÷7=
16÷4=42÷7= 54÷9= 81÷9=
18÷3=54÷6= 63÷7= 4 ÷4=
6 ×7=36÷4= 12÷6= 7 ×9=
《去游樂場》教學設計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第五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主要內容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是在學習百以內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和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以“買票”這一活動,讓學生根據情境圖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根據教材的設計意圖,我設計以下的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同時使學生學會簡單的遷移、類比和推理。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是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算法的多樣性及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的培養
本課教學時我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本課件的制作采用幻燈片編制,它以聲音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采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更完美地體現。另外,電腦軟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將教師的思路和策略以軟件的形式來體現,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在教法和學法的選擇上,本課以開放式教學為主,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于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經歷運算,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進行學習,讓學生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意識,是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思考的問題。教學要立足于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本課在設計時,我是這樣考慮的:
在本課的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部分,我利用談話勾起學生對游樂場的向往,同時導入新課。這樣的設計自然、和諧,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在“合作學習,探究新知”部分,我將教材的主題圖做了一些處理,把書中提出的問題“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改為“我們去做太空船吧”,讓學生從圖中發現并利用有關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問題意識。學生基于一二年級的學習基礎,完全能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這類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體現了學生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當學生迫切想解決問題時,我適時的將本課又一學習目標估算引入課堂,要求學生在計算之前,先估計一下“16人坐太空船大約要花多少錢?”,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作用,并逐步養成估算的習慣和技能。
當進入本課的重點,算法的探討時,我將主動權交于學生,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探討出多種算法,體現算法的多樣性,同時重點講解乘法豎式計算,而豎式的講解并不是由教師包辦代替,而是學生自主講解、主動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補充,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當解決了書本上的問題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兩種算法,此時,我讓學生計算自己班級同學去游樂場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旨在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是為生活服務的。
當進入本課的第三個環節“鞏固應用,拓展提高”時,學生已經有些倦怠,因此,我設計了參觀海洋館這一情境,讓學生先欣賞一段美麗的海洋生物圖片,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學生緊繃的神經得到舒緩,為后繼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這個片段也為后面的書本第四題的出現埋下伏筆。這樣的設計能愉悅了學生的身心,又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本課最后一個環節“引導自結,拓展延伸”部分,我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自己與他人,并暢談感受,不僅重視知識的整理與總結,同時也注重情感態度的總結與提高,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與做是并進的。
《去游樂場》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第五冊p30-3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同時使學生學會簡單的遷移、類比和推理。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算理的理解及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場嗎?你到游樂場都玩過些什么項目?看來,游樂場可真有意思。這不,淘氣笑笑他們今天也來到了游樂場,咱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題)
二、合作學習,引導探究:
1、(1)課件出示主題圖:淘氣他們正忙著買票呢。在這個售票處,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生個別提取信息:太空船4元;蹦蹦床3元;電動車2元;淘氣他們16個同學想坐太空船。)
(2)根據這些信息,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若干學生提,請多個學生重復。課件展示有代表性的三個)你們喜歡解決哪個問題
(3)師:那咱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生獨立列式)16×4= 大家同意這樣列式嗎?請大家估計一下,16人坐太空船大約要花多少錢?(叫兩三個生估計,并說出估算的過程,師板書生估計的數字)那16乘4究竟等于多少呢?先請大家靜靜的思考一分鐘,想想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4)師:想好的同學可以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也可以動筆寫出來和同伴交流一下。(生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小組派代表反饋:
1) 口算 16=10+6 10×4=40 6×4=24 40+24=64
2) 豎式計算 讓板演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方法:“豎式是怎樣書寫的?計算過程是怎樣的?”然后讓不清楚的同學向板演的學生提問。(多兩位同學說說)(教師結合課件講解:剛才幾位小朋友都說的非常棒,我們在用豎式計算16乘4時,先寫上16和4,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從個位乘起,用個位的6先與4相乘,等于二十四個一,二十是兩個十要向十位進二,所以把進位的2寫在十位的下面,但要寫小一些,把表示4個一的4寫在個位。接著用十位的1與4相乘,得4個十,再加上剛才進上來的2個十,所以得到6個十。)
(5)驗證估算結果:看這些估算的結果誰最接近,那剛才是誰估計的。恭喜你們,你們的結果是最接近的。(提示孩子們要回答問題)小朋友們都完成的非常棒。現在請大家翻開書本30頁,看看書中小朋友們的辦法是不是和我們一樣,并請大家把書本上的空格補充完整。
(6)評選出自己喜歡的辦法:小朋友們看這幾種計算的辦法,你最喜歡哪種呢?
2、現在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解決第二、三個問題中的一個,在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兩個都解決,看誰完成的越快越好。(個別板演,讓完成的同學互相交流:你是怎樣算的)(反饋:讓完成第一個豎式的學生說說豎式計算的過程,另一個核對答案)激勵:做對的同學對老師開心地笑笑。
3、完成試一試:剛才有的小朋友說喜歡用口算的辦法,有的小朋友喜歡用豎式的辦法,那覺得自己兩種辦法都掌握的請舉手!那黃老師就要考考你了。請快速完成試一試第一題。(個別板演,反饋:師第一題提問橫線上的4表示什么?后三題對答案。然后提問:你發現后兩題與前兩題有什么不一樣?強調前面如果沒有數學,進位的數字可以不寫,更簡潔)
(2)集體訂正:讓完成后兩題的同學說說是怎么想的。
(3)三人討論:在用乘法豎式計算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4)反饋并總結:(電腦展示)1、相同數位要對齊2、從個位乘起;3、哪一位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5)驗證討論的結果:
4、看來咱們班的小朋友如果都學會了。假如我們全班同學都去了游樂場,你最想玩什么項目?(請幾個人分別說出這三項)那如果我們全班同學都玩你喜歡的這個項目,一共需要花多少錢呢?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來嗎?集體訂正時口答,讓學生分別介紹自己解決的是哪個問題。
三、拓展應用,提高能力
1、師:淘氣和笑笑他們坐完太空船,高高興興地來到了海洋館,海洋館里展出的海洋生物可真是又多又美。小朋友們,你們想看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美麗的海底生物吧!(課件播放)
怎么樣?海洋是不是非常神奇美麗?其實海洋還有許多豐富的物產和知識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所以小朋友們從現在起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就有可能成為海洋專家,為人類做貢獻呢!好不好。當淘氣他們戀戀不舍地從海洋館出來,一出門就看見許多人圍在一起,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第四題)原來是光明小學的兩位老師帶著31位同學來參觀海洋館,他們正在爭論300元錢買門票夠嗎?咱們也來幫助他們算算好嗎?(強調單位和回答問題)
2、學生計算并反饋
四、引導自結,拓展延伸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評價一下自己今天的學習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