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案(精選9篇)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第五冊 P43例題和試一試想想做做1---4
教學目標:
1、經過探索與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畫線圖表示和分析數量問題,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變式題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談話
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班上誰平時最講究衛生,衣著最整潔嗎?(不提漂亮,避免學生盲目攀比),確實,衣著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那么,××同學你知道嗎,你的衣服是誰給你買的呢?你知道它們的價格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個有關衣服的問題。(板書:實際問題)
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數學問題,既自然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1)課件出示媽媽帶芳芳買衣服的情景
衣服標價28元,營業員阿姨說:“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
問:從上面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想芳芳的媽媽對營業員會說什么?(出示問題)”一套衣服“的意思是什么?
(2)在我們解決數學問題時,有許多能干的小助手,它們的作用可大呢。今天,老師就請來了一位,它的名字叫線段圖,我們可以先用一條線段(長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表示褲子的28元(師邊說邊畫)那么表示上衣的價錢的線段該畫多長呢?(同桌討論)為什么?
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余在書上畫。要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錢,也就是求褲子和上衣的價錢一共是多少元,那么該怎樣表示這個問題呢?可以這樣表示(師生邊說邊板演)
(3)現在線段圖畫完了,你能指著線段圖說說每一部分的意思嗎?
。1)學生根據教學情境,說說了解到的有關信息,加深對題意的理解。
。2)學生根據題意,同桌進行討論,弄清上衣和一套衣服的價錢該怎么表示,并將線段圖補充完整。
(3)結合線段圖說說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2、教學試一試
3、比較
。4)這個問題需要幾步計算解決?你會解答嗎?寫在自己的隨堂本上。(若有困難,可以與同桌討論后再做。)
。5)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有不同的算法嗎?若有,則讓學生結合線段圖說說”1+3“和”28×4“表示的意思,若沒有則不教學第二種解法。
。1)芳芳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她問阿姨: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你能幫她解決嗎?
(2)先看線段圖,問題改了,線段圖要不要改?怎樣改呢?你能說出要改的是哪部分嗎,師畫線段圖。
(3)在隨堂本上獨立解答。
。4)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呢?怎么想的?(注意引導學生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5)有不同的解法嗎?(沒有別的解法則不講另外的解法)
上面這兩道題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師補充出完整課題。
。4)學生獨立解答或討論后解答,全班交流
。5)學生交流自己的解答過程,并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學生交流不同的解法
。1)思考怎樣解答芳芳的問題。
。2)用線段圖表示題意
。3)獨立解答。
。4)有序地說說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的過程。
。5)交流不同的解法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三、應用拓展
四、小結全課布置作業
1、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說說要求的問題,獨立解答后再交流
根據已知的信息,你能求出什么問題?
2、想想做做第2題
說圖意后,獨立解答
交流時,說說怎么想的(注意表達的有序性)
3、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圖,從中你得到哪些信息?要求我們做什么?你打算怎么辦?獨自填表,全班集體訂正
4、補合適的條件
湖中黑天鵝有24只,,
白天鵝和黑天鵝共有多少只?
。1)補充一個條件:成為一步計算的問題
。2)補充一個條件:成為兩步計算的問題
5、根據情境圖,編一道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素材:雅典奧運會上,羅馬尼亞獲得金牌8枚,中國獲得金牌32枚)
。1)通過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作業想想做做第4題
1、先說出要求的問題,再獨立解答、交流
2、說圖意后,獨立解答交流
3、交流題中的信息,填表后,集體訂正
4、同桌一人補合適的條件,另一人再說出算式
5、口頭編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并列式,鼓勵編不同的題
學生交流感受,
完成課堂作業
教學設計說明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用線段圖對信息進行再加工,幫助分析、理解數量關系,尋找解題方法。
2、強調與他人合作交流,重視思維與表達的有序性
3、鼓勵解題方法多樣化,但不強求一題多解。
4、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解答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的不同解法。
教學準備:準備上衣、褲子的圖片(褲子圖片上標有28元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星期天,郭老師去商場為孩子買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貼出圖片):
褲子:28元
上衣:價錢是褲子的3倍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或問:你能解決哪些問題?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一件上衣多少錢?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或: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錢?)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談話:我們學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有時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可以利用“數學畫”來“畫數學”,讓“數學畫”來幫助我們發現數量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想了解嗎?
師生討論“畫數學”的方法:
一條褲子28元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 ,線段可長可短,根據實際情況來畫。上衣的價錢不知道,鼓勵學生嘗試畫。通過討論要明確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那么長的線段。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褲子————
上衣————————————
1、“一件上衣多少錢?”
提問: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怎樣標?你會解決嗎?
。▽W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書:28×3=84(元)
師:你能給同學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提問:誰來講講“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買一套衣服多少錢?”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為什么?(學生討論,并標出問號)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褲子一共是4個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
學生嘗試畫線段圖,標出表示問題的部分,并獨立解答。
指名板演,組織學生交流,說說為什么要這樣畫線段圖,問號為什么標在這兒,以及自己在解決問題時是怎樣想的?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56(元)……上衣比褲子多的錢數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3
大家看一看這題讓我們求的是什么呢?
你準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完成想想做做3
讓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以及“合計”什么意思?
四.開放題
養牛場里有黃牛25頭,奶牛和黃牛一共有多少頭?
先獨立思考,再進行交流。
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問題,有自身的問題也有對教材把握的問題,特別是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分析與表達還有不足。首先沒有對學生進行線段圖的正確指導,沒有進行題意與線段圖的緊密結合。沒有讓學生完整的表達題意,特別是對問題的重視沒有進行充分訓練,以及問題在線段圖的正確表達、表達方式的正確指導,因此出現了較多的畫圖問題這將影響學生以后對應用題線段圖正確率。
交流時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學語言的正規性與正確性是我的最大毛病。
課堂作業處理不當,沒有對教材進行深入地研究與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實際問題的兩步計算是各有不同,沒有對這種不同點進行充分的說明與比較,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開放的情境中合理提取數學信息,能夠從條件或問題想起確定解題思路,能正確地分步列式解答相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2. 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和推理能力。
3. 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與同伴進行交流,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問題情境,自主探究解決方法
1. 課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說:我們一共摘了42個桃。
提問:如果你是小猴,你準備怎樣安排自己的食物?
學生可能提出兩種方案:(1) 每天吃的個數同樣多。(2) 每天吃的個數不同,如:第一天吃9個,第二天吃12個。
談話:(課件演示長尾猴說:每天吃9個,吃了3天。)這兩只小猴告訴我們哪些數學信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設想小猴會如何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食物,從而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問題這兩只小猴告訴我們哪些數學信息?引導學生整理已知的信息,熟悉問題情境。]
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估計學生會提出:吃了多少個桃?還剩下多少個桃?
談話:我們先來解決其中一個問題:還剩下多少個桃?你能獨立解決嗎?
[設計意圖:變靜態展示問題為動態生成問題,培養學生根據已有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 探究解決方法。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解決,再進行小組交流。
學生可能有下面兩種想法:(1) 從條件想起。根據每天吃9個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長尾猴吃了多少個桃,再用一共摘了42個桃減去吃的桃,得到還剩多少個桃。(2)從問題想起。要求還剩多少個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個桃和吃了多少個桃,已知摘了多少個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個桃。
如果學生不能想到從問題想起,則進行如下引導:要求還剩多少個桃,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題目中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吃了多少個桃,怎么辦?
[設計意圖:預計學生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并設計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可以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對自如。讓學生在嘗試、交流、反思的過程中,明確不論是從問題想起,還是從條件想起,都要確定第一步求什么,有利于學生逐漸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
談話:你能根據上面的討論,自己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嘗試列式,教師板書:
(1) 吃了多少個桃?9 3 = 27(個)
。2) 還剩多少個桃?42 - 27 = 15(個)
提問:9 3求得的是什么?42 - 27為什么會得到剩下的呢?
[設計意圖:對上面兩個問題的討論,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計算的含義,明確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
3. 引導反思,形成思路。
提問:為什么要先算已經吃了多少個桃?
4. 遷移解題思路。
出示試一試。
毛毛猴說:我一共摘了42個桃。長尾猴說:第一天吃(9)個,第二天吃(12)個(用學生課始時提出的數據)。大卡提出問題:還剩下多少個?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求什么?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與計算方法。
教師巡視,并及時發現下面兩種解法,指名板演:
(1) 9+12=21(個);42-21=21(個)。
。2) 42-9=33(個);33-12=21(個)。
組織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表述第一種方法的思考過程,并提問:這樣解答與例題的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點?(都是要先求已經吃了多少個)
交流第二種方法。提問:這種解法先求什么?與第一種解法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比較例題與試一試在解法上的相同點,比較試一試的兩種解法的不同點,既遷移了例題的解題思路,又提高了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
二、 分層練習,逐步鞏固
1. 做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敘述題意后,提問:要先求什么?為什么?
學生獨立解題,并組織反饋。
2. 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自主解決,并匯報解決問題的過程。
讓不同解法的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每一種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 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與同伴交流(每一種解法的思考過程)。
4. 做想想做做第4題。
提問:誰來說一說合計是什么意思?求足球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求合唱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
學生獨立解答后,組織全班交流。
5. 拓展練習。
毛毛猴摘了3天桃,一共摘了31個;長尾猴也摘了3天桃,每天摘9個。
。1) 毛毛猴與長尾猴一共摘了多少個桃?
(2) 毛毛猴比長尾猴多摘了多少個桃?
學生獨立解答后,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問題情境中出現的多余信息,能培養學生選擇數學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比較兩道題的相同點,能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形成解題思路。]
三、 整理反思,形成思路
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我們可以怎樣思考呢?舉例說一說。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5
本課題教時數:
5本教時為第3教時備課日期10月13日
教學目標
初步掌握只給出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和解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以及口頭敘述的表述能力;培養良好學習情緒以及樂于動腦,積極思維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難點
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初步學會分析綜合法分析兩步應用題。
教學準備
幻燈片、兩個盒子和動物玩具。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初步感知
1、猜玩具個數
2、驗證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圖
2、教學例題(1)
3、教學例題(2)
三、練習
1、P49(1)
2、P50(2)
3、編題練習
今天,李老師先和大家做個游戲。(出示兩個盒子)這里有兩個盒子,里面裝著些動物玩具。紅盒子里裝著2個動物玩具,猜猜黃盒子里裝了幾個動物玩具?(指名猜)
只要老師送你們一句話,你們就能猜對了:黃盒子里裝的個數是紅盒子里的2倍。(再指名猜)你怎么想的?
兩個盒子一共裝了多少個?
打開盒子驗證玩具個數。
我們三(1)班的小朋友真聰明,李老師相信接下來大家的表現一定會更出色。
玲玲媽媽帶著玲玲去去買衣服。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說,齊讀兩個條件)
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嗎?(指名提問,問到“上衣多少錢”時,請學生口頭解答,老師板書出算式)。
。1)理解題意
媽媽想考考玲玲,問道:“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你能理解“一套衣服”的意思嗎?(指名說)
。2)畫線段圖
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數學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線段圖,聽過嗎?
我們先用一條線段表示褲子的價錢(畫線段圖),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畫多長呢?(指名說,然后再畫)
為什么畫3份這樣長?(指名說)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錢,也就是求褲子和衣服一共要多少,我們可以這樣表示問題(畫括號和問題)
你會解答嗎?做在草稿本上
(3)解答
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指名說,老師板書)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比較,提示課題
這題和剛才那題比有什么不同?
為什么這題要兩步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出示課題)
。5)第二種解法
要求“一共要多少元?”還能想出其他方法嗎?(同桌討論,再指名說,老師板書)
4從哪里來?懂的小朋友先和同桌說說。(指名說)
。1)理解題意
媽媽還想考考玲玲,她把問題改了改,誰來讀讀問題。(指名讀)
(2)線段圖
看線段圖,問題還能這么表示嗎?那怎么表示?你能指出是哪部分嗎?
(3)解答
會解答嗎?做在草稿本上。
指名板演。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二種解法
還有其他方法嗎?(指名說)
2從哪里來?
(5)比較
這兩道題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先同桌說,再指名說)
出示帶子圖,說說問題要求什么。
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說說你還能求什么。
出示汽車圖,獨立解答。
集體訂正。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出示情景圖。(本子2元,水彩筆的價錢是本子的8倍,鉛筆盒的價錢比本子貴16元)
編一道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解決的應用題。可以用老師給你的條件,也可以根據平時買東西的經驗,說個條件再編。
課后感受
這是我參加98屆-03屆匯教的一份教案,F在上完課看這份教案還是偏重了老師的教,重點還是在學生怎樣做這類題。顧老師指出,這類應用題關鍵是讓學生感悟要求最后的問題有一個條件還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那個條件,才能求出最后的問題。可以增加補條件這類題。如小汽車12輛,,大汽車和小汽車一共多少輛?補一個條件,讓它成為一步計算的應用題;再補一個條件,讓它成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6
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會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2讓學生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借助直觀的線段圖,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
教學難點:讓學生說清題意,結合線段圖,以此為中介說明題意。
教學過程:
一.舊知導入
今天,同學們發現老師穿在身上的上衣是多少元,褲子是多少元嗎?(教師帶上標簽,要求是直觀與清楚)
學生回答:上衣48元,褲子28元。
教師評價:大家的眼力真不錯。教師就在黑板上畫一畫
上衣:|-----------48元--------------|
褲子:|-------28元---------|
教師評述:大家肯定奇怪畫得是什么呀!教師用手勢一邊指著線段圖,一邊說“我用這段線段表示一件上衣的價48元,我用這條線段的長度來表示一條褲子28元。那同學們你們能從上面兩個已知的信息,提出那些問題嗎?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把題目說完整。
學生回答: 1.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一共多少元?
2.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少多少元?……
教師回復:大家提得問題真多,我們就先來解決這兩個問題,讓學生來解決問題。教師用手勢一邊指著線段圖一邊畫出括號,寫上問號,讓學生進行列式解答。
44+32=76(元)
教師問:76元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到黑板上進行行動表示。
48-28=20(元)
教師問:20元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到黑板上進行行為指示。
進行過程中讓學生贊同的舉手,積極參與。
你們覺得這種線段表達的意思怎么樣?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老師現在覺得這個問題難不倒大家,老師可要想想辦法難道大家。大家看好了老師要變了,教師擦掉上衣的價錢,問學生:“現在老師要改條件了,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請學生來說一說什么意思?請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畫出表示上衣的價錢的線段,在畫之前,要畫上衣的價錢你覺得先畫什么?為什么?
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把褲子的價錢看成一份數(一倍數),形成一倍數與三倍數的關系。
現在能畫出來了嗎?
讓學生打開書本,畫出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讓學生上黑板上來演示。
讓學生講一講,你為什么要畫這樣的3份長?
A.大家看一看這里提了一個什么問題?(學生齊讀)
讓學生解釋一下“一套衣服”什么意思?
教師:畫出 }?(元)讓學生談談你們準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讓學生自己進行解決問題的練習。
3*28=84(元) 84+28=112(元)
讓學生進行說明,式子的意思表示什么?讓學生說說題意。
你們還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嗎?
若有讓學生提一提有沒有不同算法?28*4=112(元)
讓學生說一說,4是哪里來的?1+3什么意思?
一個28元,3個28,總共4個28
B.擦掉 }?你們從圖中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褲子比上衣少多少元?
大家準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讓學生獨立思考,以及不同算法進行同桌之間的交流。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7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用兩步連乘計算簡單的實際問題,學生在之前已經學了關于兩步計算的一些問題,但是不同的是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中的已知條件更能夠進行不同的組合,不僅需要學生去收集信息更需要去選擇分析有用的或者是關聯的信息,使得學生掌握不同的解題策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兩步連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積累對相關數量關系的認識,感受從已知條件出發或從所求問題出發進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確定解題思路,能用兩步連乘正確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靈活組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運算的實際應用價值,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并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對獲取的信息作出正確分析,用連乘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數量關系,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有條理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的策略,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識、習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學校要舉行運動會了,有很多后勤工作要做。需要我們班同學做的事有兩件:一是買運動服,二是買文具用品作為獎品。請同學們想一想,要做好這兩件工作,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二、提出問題
談話:我們先到李寧運動服專賣店去看一看吧。(課件演示李寧運動服專賣店,一位營業員正掛出一套運動服。營業員介紹說:每條褲子的價錢是28元,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
提問: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買一件上衣要多少錢?買一套運動服要多少錢?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等)
課件相機出示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解決問題
1、教學例題。
談話:同學們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先看這樣的問題。
課件出示: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
談話: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可以借助線段圖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先畫一條線段表示出褲子的價錢。(在黑板上畫出表示褲子價錢的線段)
討論:下面該畫什么?怎樣畫?(在表示褲子價錢線段的下面畫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表示褲子價錢的線段是1份,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要畫這樣的3份)
追問:為什么要畫這樣的3份長?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
學生照樣子在書上畫出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
提問:怎樣表示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呢?(教師示范,學生在圖上表示)
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畫出的線段圖,并指著線段圖說說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談話: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自己在練習本上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同桌互相討論。
反饋:你是怎樣列式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的解法可能有:
、28×3=84(元)84+28=112(元)
、1+3=428×4=112(元)
比較:請同學們比較這兩種解法,看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突出一種解法是先算上衣的價錢,另一種解法是先算一套衣服的價錢是幾個28元)
小結:略。
2、教學“試一試”。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出了“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那么,怎樣求“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呢?
引導:可以先用線段圖表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再結合線段圖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要求:請同學們先畫出線段圖,再獨立解答。
學生獨立解答,并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反饋:你是怎樣解答的?能把你的思考過程介紹給大家嗎?(著重說一說線段圖的畫法和解題時是怎樣想的)
學生的解法可能有:
、28×3=84(元)84-28=56(元)
、3-1=228×2=56(元)
要求:請同學們比較例題和“試一試”,看一看,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揭示課題: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板書)
四、鞏固深化
談話:解決了買運動服的問題,我們該去文具用品商店了。
課件出示文具用品商店的情境(藍天文具商場,貨架上放著許多文具:鉛筆、鋼筆、圓規、筆記本、文具盒、書包等)。
1、課件出示: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問題?可以怎樣解答?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2、課件出示情境:一把圓規4元,一本筆記本的價錢比圓規貴5元,買一把圓規和一本筆記本一共要多少元?
學生獨立練習后,組織反饋。
3、課件出示情境:一個文具盒12元,書包的價錢比文具盒的3倍還多5元,一個書包多少元錢?
提問: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先試著用線段圖表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再獨立解答。
集體交流,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談話:商場里剛剛進了一些卷筆刀(課件同步演示),已知一個小貓型卷筆刀是6元,一個兔子型卷筆刀是12元,一個大象型卷筆刀是16元。請同學們根據這些信息,編一道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學生編題后,組織交流,并有選擇地呈現實際問題,學生一起解答。
五、全課總結
談話:這節課,同學們出色地完成了學校運動會后勤組分配的工作。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可以怎樣做?還有什么疑問嗎?
六、課堂作業
第44頁“想想做做”第2~4題。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案 篇9
以前教的是低年級,對高年級的內容接觸不多,但還是能聽到一些高年級的老師埋怨學生不會分析數量關系,都說是三年級基礎沒有打好,F在自己任教三年級,而且最近正教學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為這事,動了好幾番腦筋。
事先在網上查閱了很多資料,看人家是如何教的,希望能吸取他人成功的經驗,避免人家所說的不足。經過調查發現,好多老師都沒有照教學進度來安排教學內容。他們都只是單純地通過一個習題挖掘其中的數量關系,分析數量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以往做題目,較多學生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瞎猜解決方法的,這就會導致到高年級題目復雜了便束手無策的后果。所以,應該在起始階段讓每個學生都學會分析基本的數量關系。
再結合上次去市里聽課的實況,我也決定先花一節課時間專項認識、練習數量關系。因此,本課我借鑒了“小學數學教學網”上“三年級備課室”一版主的主要上課思路,具體如下:
1、出示主題圖,說說圖意和題意。
2、“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是什么意思?理解:褲子的價錢是一份,上衣的價錢是3份。
3、畫線段圖。先畫誰?了解“只有先確定了一份畫多長,才能確定3份畫多長!睅熝菔。畫好表示褲子的線段,問:“上衣怎么畫?”(生知道應該畫3個這么長。)師演示時應在技法上進行一定的指導。
4、求上衣的價錢。用文字表示數量關系,褲子的價錢×3=上衣的價錢。
5、認識數量關系,進行對應練習。
白兔的只數是黑兔的5倍。 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3倍!
6、回到主題。還可以求什么問題?求一套衣服多少錢?在線段圖上怎樣表示這個問題?了解線段圖上問題的標法。
可以直接計算一套多少錢嗎?為什么?
為什么要先求出上衣的價錢?所以這題要幾步計算?
7、 還能求出其它問題嗎?
……
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線段圖、對數量關系有了一定的認識,收效較好。當然,對數量關系的訓練是需要長期練習和積累的。因此,在以后的課堂上,我想應該多給學生創造練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