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三年級下冊Unit6 At the zoo B教學案例與反思
2.let’s do 這一環節,我課前運用了自己編寫內容,自己錄的方式,把這一素材整合到課件中,達到了與教學環節緊密聯系的目的,這一內容,也為整堂課營造出了一定的新意。
3.充分發揮了小組(四人、兩人)的作用,學生在小組中自由操練,使學生的心里減少了一些害羞的情緒,并能互相幫助,互相進步,而且,效果比較可以。
4.知識窗的環節,與社會上宣傳的和諧社會相符合,教育學生要愛護動物,保護和諧生態。從短短的幾句溫馨提示中,就足以讓學生了解相關去動物園游玩時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貼進學生生活實際,同時,這一環節,也提升了本堂課的教育宗旨,使教育意義在課中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當然,由于筆者是新老師,不論從這堂課的設計中,還是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會有不少不足之處。
其一是:由于是自選內容上課,所以筆者就選了本冊教材第六單元的文章來上,而tall, short, giraffe, deer這一課時的詞匯在此之前是沒有學過的,所以說其實這堂課中,學生在40分鐘里面學了兩個課時的內容。這是設計的一個不足之處,同時也帶來了筆者設計教案時的一個非常大的難度,既要有內容的廣度,又得體現內容的深度,所以學生在接受方面,也顯得有些吃力了。
其二是:拓展部分。也許是施教的那個班級,沒很好的掌握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于是在說welcome to the zoo.時,也不怎么理想。本來可以借此可以鞏固所學的對話中的一些重點句子。但現狀反映出來的是這個拓展環節,在整堂課中,變得似乎多余了。也許,設計些讓學生自己參觀動物園的場景會更好,當然前提是必須學過這一單元的前四個課時,不然,設計得再好,學生沒有相應的知識打底,也是徒然。
總結:借班上課,總是不如自己班級來得熟悉,盡管內容設計得有剃度,但是學生的接受能力,畢竟老師沒有辦法預料,因此老師在設計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如何使絕大部分的孩子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知識,筆者認為這是教案設計中最為重要的,因為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們扎實地學會本課時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