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書屋”中的“三味”
,是指三種味道。宋代李淑的《邯鄲書目》一書寫道“詩書,味之太羹(gēng),史為折俎(zǔ)子為醯(xī)醢(hǎi),是為書三味。”這里是用三種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類書,即經書、史書和諸子百家的書。“詩書,味之太羹”,意思是說經書像是食物里的太羹。太羹是不加佐料的原汁肉湯,是我國古代最初祭祀時用的食物。因為經書也是我國最早的書,故把它比作太羹。“史為折俎”,意思是說史書佐食物里的折俎。折俎,即大塊肉。大塊肉比起不加佐料的原汁肉湯,味道當然濃多了。因為史書包括的內容非常多(如“四史”、《資治通鑒》等),故把它比作折俎。“子為醯醢”,意思是說諸子百家的書像食物里的醯醢。醯醢,即肉漿。肉漿的制作花樣很多。諸子百家的書體栽不同,風格各異,故把“子”比作醯醢。
《三味書屋》中的“三味”大致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