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學期學生讀到的第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的鄉土氣;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和快樂。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體會一些詞句的表達效果;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
3、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4、認識略讀課文,初步掌握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認識略讀課文,通過品味重點詞句,感受槐鄉的八月給孩子們帶來了幸福與快樂,體會槐鄉的八月磨練了孩子們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從而初步掌握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回憶舊課,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連續學習了幾篇有關課余生活的課文,體會到了課余生活有許多樂趣,請你說說從《我們的民族小學》《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課分別體會到了什么樂趣?”(學生回憶交流)
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交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槐鄉的孩子》。(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悟
1、簡介課型
a、同學們,仔細觀察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b、我們現在學習的課文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精讀課文,如第1、2、3課;一種是略讀課文,如第4課。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它們在編排上有什么不同?
c、怎樣學習略讀課文呢?仔細閱讀導讀提示很重要
2、導讀提示。
自讀“提示”,邊讀邊畫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指名讀提示,交流并歸納出學習要求:
(1)讀讀課文,看看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
(2)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3)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3、自主讀悟
自讀。對照略讀提示,輕聲自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請你多讀幾遍。邊讀邊用筆畫出有關內容,讀后與同學互相交流,有疑問的地方互相幫助解決,不能解決的地方作個記號。
4、交流收獲
集體交流。先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談談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讓學生知道課文主要描寫了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引導學生體會到孩子們所得到的勞動的快樂。)
三、賞讀課文,感悟理解
1、細讀品悟。再讀讀課文并仔細想想,你覺得“槐鄉的孩子真 !”
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2、學生發表見解,全班交流。
a、生:槐鄉的孩子真懂事!
師:你從哪里體會到的?(指生說)
據生答出示句子: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指讀—齊讀)
b、生:槐鄉的孩子真快樂!
師:你從哪里體會到的?(指生說,余生適時補充)
(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這從對他們唱著快樂的歌,滿載而歸,從對他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來。課文中有關孩子們的勞動場面,寫得歡快、輕松、活潑,一點也不給人以辛苦、勞累的感覺,也說明了孩子們的以苦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