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
【教學流程】談話,營造氛圍
同學們,老師姓陳,你可以稱呼我為——現在,老師要給同學們上一節課,歡迎嗎?上課之前,陳老師想請同學們一同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兒歌《采蘑菇的小姑娘》,欣賞完之后,問一問自己,你喜歡這位小姑娘嗎?愿不愿跟她交朋友?
一、啟讀,激發興趣
1、 導入:有一位名叫尹黎的作家,他在炎熱的8月去槐鄉收集寫作材料,槐鄉純樸的民俗、善良的人們,可愛的孩子,給這位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那些可愛的孩子,于是,他提起筆來,寫下了我們今天要學得這篇課文。板書:槐 師邊寫邊問學生:“槐”字是什么旁?“木”字旁,那跟什么有關系?(樹木)師:是的,“槐”就是槐樹。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認識槐樹姐姐呢?(想)槐樹姐姐也很想認識我們,卻被一群“攔路虎”擋住了去路,她讓我們先把這群“攔路虎”給趕跑。然后就來跟我們相見。
二、初讀,整體感知
1、 檢查生字詞。
l集體反饋。利用生字卡片出示字詞,重點強調讀音。
bāo rǎn dā sāi
花 苞 染 料 耷 拉 塞 著
mì lǚ chuī dàng
覓 食 縷 縷 炊 煙 飄 蕩
l 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一讀?師:“攔路虎”掃除了,槐樹姐姐來了。(播放課件)我就是槐樹姐姐,一般高15-25米。在每年7—9月間開花,花淡黃色,能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我的花苞米粒般大小,你們想不想看看我的花呢?(播放課件)我叫槐花,人們又常稱我為“槐米”。我的花和果實可以入藥,還可以做染料。
l 槐樹特別多的地方,我們稱它為“槐鄉”。今天,就讓我們一同進入“槐鄉” 去認識一群可愛的孩子。
2、 揭示課題——《槐鄉的孩子》。
三、通讀,潛心會文
師:拿起稿紙,放聲地讀2遍,爭取把句子讀通、讀順。讀完之后,你覺得槐鄉孩子是怎樣的?(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四、品讀,披文入境
1、 讓學生推薦一位同學讀一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一邊劃出描寫課文插圖中孩子們勞動的句子。讀后交流:
2、 出示: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刀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來了。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
l 學生自讀句子。(男女生分角色讀)
師:當作者路過此地時,發現孩子們在這樣熱的天氣里干活,覺得孩子們真辛苦!你能找到描寫天氣熱的句子嗎?
課件出示: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
理解“耷拉”。
師:怎樣熱的天氣,請問你們一般在干什么?
師:這樣熱的天氣,可槐鄉的孩子在干什么?(回讀)
師:你覺得槐鄉的孩子辛苦嗎?(辛苦、快樂……)
我覺得是快樂的,請同學們到文中尋找支持你觀點的句子:1、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師:槐米是哪來的?(自己采摘的)(為自己掙錢交學費而樂;為自己能減輕父母的負擔而樂。)(勤勞懂事)(他們自己采摘,去掙錢是多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