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教學實錄(第二教時)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趙州橋》這篇課文的字詞和第一自然段,課文中的字詞你會寫了嗎?請拿出筆和紙,看手勢寫詞語:堅固、美觀、設計、洨河、石拱橋。
(學生寫詞語。)
師:這就是剛才所寫的詞語,對照屏幕,同桌交換檢查。
(學生互相檢查,老師巡視。)
師:大家的字詞掌握得真不錯。
師:你能用這些詞語來說說你上節課所了解到的趙州橋嗎?
生:趙州橋是李春設計的。
生:趙州橋位于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
生: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距離現在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師:大家了解的可真多!
二、閱讀文本,探究學習
師:趙州橋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學生回答并板書:堅固、美觀
師:它的堅固、美觀體現在哪兒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齊讀課文,找出寫堅固、美觀的段落。
生:第二自然段寫堅固,第三自然段寫美觀。
師:我們先來看看趙州橋的堅固。
(一)堅固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讀完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趙州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
師;這樣的長度、寬度與現代化的大橋相比,不算什么,但是趙州橋建造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那時候沒有吊車,也沒有托車,在沒有任何現代化工具的情況下,建成了長五十多米,寬九米多的趙州橋,感覺非常雄偉。
這里還用了兩個數字:五十多米、九米多,使得趙州橋的長和寬更加具體。
生2:我知道了趙州橋的樣子。
師:我們先看圖說一說。
生:趙州橋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
師邊聽邊畫。
師:我們再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寫的?
師生齊讀: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
師:河水從大橋洞流過就可以了,為什么還要設計這四個小橋洞呢?這四個小橋洞有什么作用呢?
生: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
看課件。
師:趙州橋設計上的最大獨特之處就是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這樣的設計有什么優點?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
小組匯報。
師:你們的討論結果是一樣的。
a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堅固)
b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師:兩個優點,我們可以用一個關聯詞來連接:既…又…
這個關聯詞在什么時候可以用呢?
同時存在的兩個優點或者同時存在的兩個缺點或者同時發生的兩種情況都可以用它來連接。
這兩個優點可以交換位置嗎?讀一讀,看看意思有沒有改變?
學生讀句子,想一想句子意思有沒有改變。
師:兩個優點的位置交換了,意思改變了嗎?
生:沒有改變。
師:你們能用這個關聯詞說說句子嗎?
生:小華既愛學習又愛勞動。
生:冬天沒有月亮的夜晚既冷又黑。
生:洗衣機洗衣服既省時,又省力,真是媽媽的好幫手。
師:我們再到課文中把完整的句子讀一讀,注意將“既、又”讀出重音。
師生齊讀。
師:這種設計,具體指什么樣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