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教學案例及反思
師:哪幾位同學愿意站起來有感情地朗讀。愿意當評委的同學請注意了。
(選擇幾位水平參差不齊的同學,不要讓孩子產生老師只偏愛優等生的錯覺)
生:讀得挺有感情的。
生:有的同學沒跟上。
......
師:誰再來試試?
師:我的評價對嗎?
生:你的評價不太正確,他開始是固執,可后來他后悔了,接受了他人的意見,從全文來說,對他的評價應該是知錯就改。
師:還有那些同學和他們組的意見一致?(大部分同學舉起了手)你分析得很正確,我接受你們的意見。 (板書:知錯就改)
師:你們對養羊人很了解,當養羊人遇到這些事他會怎么處理?
……
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說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么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著的意思。
寓言故事的教學我覺得很有趣。一上課,我就直接揭示了今天要學的內容。當我把課題板書完后,就讓同學們說一說,通過預習《亡羊補牢》這則寓言你知道了什么?我問題一說完,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這時一個學生說:“我知道了一個人有了錯要及時改正。”接著又有一個學生說:“不怕人有錯,就怕不改錯。”“要知錯就改。”當我問到他們是從哪里體會到的,許多學生又根據課文內容講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質疑,結合學生提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文,理解語言文字。又抓住重點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教學過程中,讀好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說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說的去做,并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把寓言中所表達的幾個層次的意思讀出來。在朗讀的形式上,先讓學生自讀,再分角色讀,通過反復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的。在讀議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準確地把這則寓言的寓意說了出來。最后,就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則寓言故事,再演一演,這樣不僅能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果然,大家的學習興趣十分濃,有的復述故事,有的繪聲繪色地講故事,還有的登臺表演。最后幾分鐘,我又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最喜歡的寓言故事,為同學們展示自我提供了機會,也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全班的學習氣氛熱烈、積極。學生的興趣盎然,無論是課內朗讀還是小組合作表演,都能積極地配合,效果達到較好。在教學中,因為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能更直觀、更形象地展示課文,因此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
不足之處:學生有的不能認識到,有的學生犯的錯誤跟這個養羊人開始的錯誤是一樣的,因此在聯系實際環節,有的學生不能把學習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聯系出來說。今后要讓學生多把課文內容,多聯系自身或者生活中的各種事件,看看有什么相關聯的,從而從學中體會到知識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