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從課題入手。通過設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亡羊補牢這個詞的意義。接著扎住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之后,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2、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教學難點: 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
二、理解課題意思。
1、理解“亡”的意思。(課件:選項:1、逃 2、丟失 3、死)
2、如果出現分歧要求學生到書中去尋找答案。通過文中出現的字詞確定為“丟失” 的意思。
3、理解“牢”的意思
根據課文內容來判斷:羊圈的意思。
4、理解“補”的意思
補羊圈是什么意思?(修理、修補羊圈)
解釋“亡羊補牢”這個詞的意義。教給學生把詞中的字的意思整合來理解詞語的意思的方法。
三、理解成語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1、學生讀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次羊?第一次是怎么丟的。
(羊圈上有一個大洞,夜晚朗鉆進去,叼走了羊。)
2、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丟了之后,又發生了什么事?
(他的鄰居勸他:“趕快把羊圈修好吧!”那個人滿不在乎的說:“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學生回答得同時,教師課件出示養羊人和鄰居的對話。讓學生體會“勸”和“滿不在乎”兩個詞語。讀出自己的體會。在指明學生分別扮演鄰居和養羊人,表演對話。
3、讀完鄰居和養羊人的對話,你覺得養羊人對于第一次丟羊是什么態度?
(滿不在乎。同時師板書滿不在乎。)
4、養羊人對于第一次丟羊采取滿不在乎的態度,結果又發生了什么事?
(羊又丟了)
5、這次養羊人又是什么態度呢?
(后悔極了。同時師板書后悔極了。)
6、養羊人又是怎么做的?
體會“趕快”和“許多”。用課件出示帶有著這兩個詞和不帶有這兩個詞的兩句話作對比。讓學生先在文中找“趕快”的近義詞:“立刻”。出現在鄰居勸養羊人的時候。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養羊人態度的變化和后悔之情。在理解“許多”的時候,可以先從許都這個詞本身去理解,然后再從他出現的語境中去理解。表達養羊人決心悔改藥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
7、體會“亡羊補牢”中“免得再受0損失”的道理。
讓學生自己發表看法,現在修補羊圈有沒有作用。(課件出示文中詞句:從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8、悟出道理
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然后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生活除了插座該怎么辦。使學生真正受益。
四、講故事。
讓學生扮演勸說別人的角色。假定身邊的人有犯了錯誤的卻依然不改正,請你給他講一講“亡羊補牢”的故事,勸他把錯誤及時改正,免得再受損失。教師給學生出示一個脈絡,以便于讓學生思路清晰地講故事。即文中出現的提示故事發展的詞語:從前 有一天 第二天 從此以后。同時滲透文章的寫作順序。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滿不在乎
后悔極了
從前 有一天 第二天 從此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