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教學案例
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是更羸對魏王講述能讓天上飛的大雁掉下來的原因。這段話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和聽到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話是他進一步的分析:這只雁受過箭傷、孤單失群,聽到弦響,以為又有什么危險,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拉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傷口就會裂開;傷口一裂開,疼得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從中反映出更羸通過仔細的觀察,進行了合理的分析、推斷,做出正確的判斷。
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時,學生還不能讀出人物的語氣來,特別是對于這兩句話:“你有這樣的本事?”和“真有這樣的本事!”一個是疑問的,一個是驚奇的,學生讀的還不到位,這里還要加強指導,注意“?”和“!”的區別,教師也可以進行示范讀,讓學生有更深的領悟。在區分兩個“直”時,還有含糊,剛開始學生講的有點摸棱兩可,看了課件后,沒讓學生再講了,這里處理得不好,還應該讓學生再來講一講,強調一遍,這樣先有感官的認識后,學生會理解得更全面。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有時就一句話帶過了,還不能妥當地處理。
現在的課堂教學按部就班地設計肯定是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勢必得淘汰,但在按照新理念實踐過程中又會碰到許多新問題,這就要我在實踐中多思索,多研究,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