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教學設計
倡導“自主探究式”的閱讀,發展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
緊緊地抓住文本來閱讀,從文字中理解感悟。
在生成中深化感悟理解,在追問中真正地把握、理解文本。
注重讀中理解感悟,感悟理解中提升讀的品位。
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在想象說話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的可貴品質。
1、過渡:
因為“我”的嫉妒、小心眼和猜疑惹得克萊諦也生氣了,使得兩個好朋友爭吵了起來。此時我的心情如何呢?
2、學生自讀課文第5~8自然段,思考,找出描寫“我”心理活動和心情的詞句,再仔細讀讀,讀出了“我”怎樣的心情?──同桌交流。
3、反饋交流,隨機指導朗讀:
① “我覺得很不安,氣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該那樣做。
(“氣全消了”說明“我”不再生氣了,并開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后悔”的是,過去種種事實證明,克萊蒂是個好人,他的確不是故意弄臟我的筆記本,而是因為我嫉妒他得了獎報復了他,才吵架的……)
② “啊,要是我沒有罵他,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該有多好!”
(“要是、該、有多好”后悔莫及──朗讀──你還能改出更后悔的語氣:啊—哎,該有多好—那該……,句末加“啊”……)
③ “我又記起父親‘應該知錯認錯’的話來。但是,要我向他承認錯誤,我覺得太丟臉。
“……我覺得克萊諦很可愛,心里暗暗說‘去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怎么也說不出來。
(認識到了錯,想到了要認錯,但又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矛盾的心理……)
④ “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只見……大概是因為扛多了柴的緣故吧。”
(偷偷地──慚愧,自己覺得對不住朋友,愧疚的心情;“大概”猜測,對朋友的關心、理解……)
2、指導書寫7個漢字。
第三課時學習目標 1、了解“我”和克萊諦爭吵前后的表現,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2、理解父親說的話。逐步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之間發生的問題。 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感悟父親的話,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之間發生的問題。
難點:聯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學習準備 課件。
課時學習過程教學環節師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回顧導入 1、出示描寫“我”心理變化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2、“我”的心情是如此,克萊諦又怎么要呢?請小朋友再讀課文第5~8自然段。 回顧“我”的心理變化,切入本課的學習探究話題。二、再研讀課文第5~8自然段,體會克萊諦的心理變化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同桌交流。
2、反饋交流,集體討論:
⑴ “克萊諦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
(“不是憤怒”說明克萊諦不生氣了,他們很要好,加上克萊蒂是個“好人”,很能體諒、寬容別人,所以把憤怒壓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這 “悲哀”是流露出一種出人意料的情緒。對“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報復,很不理解。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怕失去“我”這個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