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詞語造句。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能按課后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四、教具 科利亞坦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
五、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往往能給人以啟示。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位叫科利亞的孩子就從自己做的一件事情中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么,他做了一件什么事?從中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呢?今天一起來學習第15課《科利亞的木匣》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2、科利亞是一個小孩的名字,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出什么?(找出關鍵詞:木匣)這篇課文圍繞木匣寫出了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生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讀完后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讀準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再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這個詞語的意思。
3、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寫出了一件什么事?寫出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3、簡介衛國戰爭。
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原蘇聯,蘇聯人民為了保衛祖國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爭。蘇聯人民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戰斗,至1945年9月衛國戰爭勝利結束。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文章圍繞“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
3、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分段。
4、指導第5自然段的歸屬。
(這一段是過渡段。“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和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兩句“在那兒,他們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亞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應劃到第二段里。)
5、分段歸納。
第一段:(第1至第3自然段)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4至第12自然段)四年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