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
[反思:第一次利用多媒體教學,由于熟練程度不夠,課件點擊時出現了失誤。幸好,我能及時用語言彌補了操作中的不足。雖然機智地掩蓋了失誤,但是課堂還是有些瑕疵,今后必須多運用,熟能生巧嘛。]
接著多媒體出示這節課的重點內容:圍繞“沉默”思考4個問題(具體見教學設計),讓學生們讀書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回報!在讀書思考的過程中,我設計的是學生默讀思考,可是孩子們卻大聲齊讀起來。我沒有打斷他們的齊讀,而是讓他們讀了一段時間后,說:“大家的齊讀很不錯,但是,邊讀邊思考時,默讀最好。”這樣很順利的由齊讀轉為默讀。當所有的同學默讀完全文時,我引導小組討論交流,適時地指點孩子們。
[反思:如果按照“預設”打斷孩子們的齊讀,就會扼殺他們的讀書熱情。讀一段時間后,及時評價,再過渡到默讀,這樣自然“生成”的效果就更好。]
當很多孩子不理解“沉默”一詞時,先是讓他們查字典,然后提問題:“你們想知道此時老師心里在想什么嗎?”同學們都大聲回答:“想!”“猜一猜老師想的是什么呢?”同學們頓時活躍起來,先后說出了很多種答案。我笑著說:“對不起,你們都錯了!”“啊?”同學們個個都張大了嘴巴,隨即都不出聲了,都在等著我的答案。此時課堂靜極了。這樣,我借機引導孩子們理解了“沉默”的意思,同時,還讓同學們比較了“異口同聲”和“七嘴八舌”兩個詞的區別。
[反思:在情境中學習理解詞語,是我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同學們對詞語的深刻理解。]
課堂進行到“學他人想自己”的環節,我請孩子們上講臺有感情的講述“父母關心自己的一件事”時說:“能把自己的眼淚‘講’出來,說明有感情;不僅自己流淚,還能使老師和同學流淚的,就是最有感情。”這時,我利用課件播放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讓同學們一邊聽一邊回憶父母關心自己的事。當歌曲播放結束后,我準備提問學生時,一個新的情況發生了:點擊鼠標時無法關掉音樂!怎么辦?我急中生智,將音量關了,教學得以繼續。然后我找了汪勝男同學講述“故事”,她來到講臺好長時間不做聲,我可著急了,一再啟發,她終于開始了講述,不一會兒眼里噙滿了淚水,一邊說邊哭了起來,以致哭得后來講不下去了。這時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讓他在掌聲中回到了座位。課堂在此時也達到了高潮!我趁機進行“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享受愛是幸福的”情感教育。
[反思:課件的使用又出現了意外插曲,這是在制作過程中沒有深思熟慮的結果啊!汪勝男同學能流淚講述父母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正因為這個意外,使得課堂更精彩。可惜,因為時間的關系,沒有找第二個孩子上臺講述。]
教學進行到最后環節,由“享受愛”轉化為“回報愛(關心他人)”,這也是教材的重點。課件出示這樣的問題“說一說你打算怎樣回報父母對你的愛?”孩子們回答非常積極,“父母生日時向他們祝福。”“送自己制作的禮物。”“干家務活。”“好好學習。”……這些回答十分的合理,我趁機拓展,讓同學們感悟到:在享受愛的同時,還要學會回報愛,學會關心他人!
[反思:這個環節的設計和教學,我很滿意,因為孩子的情感在這個環節得到了升華!從而達到了備課時所預設的“情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