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說課稿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選自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8課。本文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通訊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體裁,是對新聞事件、人物和各種見聞進行及時、詳盡而生動的報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情節、細節和有關環境氣氛。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二是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訂的學習目標是:
1、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的原因。
3、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幫助和友誼。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了解課文后的“資料袋”中介紹的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作為教學課文前的背景來閱讀,以增加學生對這一組織的了解,并初步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的影子。
本課雖然是一篇通訊,但在教學時并沒有過多地向學生講授通訊的文體知識,而是引導學生感受課文,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讀文訓練,在讀中悟,在悟中思,引導學生熟悉通訊的閱讀方法。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寫的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課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解決教學目標一。這一次的閱讀要求是“宜粗不宜細”,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
然后,再次默讀課文,解決目標二所提出的問題,了解中國際救援隊真棒的原因,抓出與問題有關的信息:首先,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災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最后,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這些內容學生不一定全部答全,在教學中可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以便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及鑒賞能力。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后在班級內組織交流。學生口述、理解、分析、師生共研,再經過有感情朗讀感悟。如:“來到這座城市……堅持戰斗。”,“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用聲波……搜尋著廢墟下的幸存者……”等通過指名讀——學生理解分析——指導讀——學生練讀——齊讀等。讓學生在閱讀中真切感受到“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感受到了中國國際救援隊對其他國家和人民的無私幫助。
在學生閱讀完文本后,我利用課下搜集到的有關這次地震的圖片,并配以歌曲《愛的奉獻》,制作了一組畫面供學生欣賞。學生從文本走向直觀的圖片,被那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所感動,在學生們一遍又一遍對課文題目的朗讀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更深一層地認識到了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的原因。
本課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突出“動作迅速、勇敢堅強、技術高超”,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并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本課以教學目標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從導入新課到學生閱讀理解后的總結板書,都讓學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由于本課是略讀課文,在實際教學中,我本著以學生為本,在實踐中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原則,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學習內容,鼓勵他們自己去讀,去理解,去感受,充分尊重他們思考和體會,并在他們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加深理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