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說課稿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在星空下,詩人林杰忍不住吟誦著:(教師示范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
(指名讀、男女賽讀)
c、是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么呢?讀讀三、四行。(學生讀)(學生自由說)可以看看課后資料袋里是怎么說的?
(學生再次回答)
人們都對織女織的云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它們羨慕什么呢?(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⑷ 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是什么節日啊?(六一兒童節)想想你們在過六一兒童節時,周圍是怎么樣的節日景象呢?
(學生自由說)
那古人在過乞巧節又會是怎么樣的節日景象呢?再讀讀三、四行。
(學生再次讀)
⑸ 反饋:
① 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為什么啊?
(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② 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么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
(穿盡)
③ 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杰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
(指名讀,齊讀)
(通過讀、思、議、想、說、寫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進入古詩境界。)
3、體驗升華,誦詩句:
⑴ 同學們,詩中的疑問,你們都解決了嗎?那你們能讀好這首詩嗎?
(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⑵ 體會意境,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4、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老師這里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你對哪首感興趣?讀給大家聽!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后把它記在你的古詩積累本中吧!
5、作業超市:
根據教學重難點和設計作業時的“基礎性、靈活性、延伸性”這幾個特點,設計了這些作業:
⑴ 背誦古詩;
⑵ 民間傳說牛郎織女講給別人聽。
五、講板書設計
解詩題:乞巧
知詩人:林杰
明詩意:碧霄 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誦詩句:嘖嘖稱奇 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