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 教學設計
1.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瑰麗”“傲然”“酷似”“盛譽”“快慰”“姍姍來遲”“屢屢奪魁”“奉為至寶”等詞語的意思。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課后的問題。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課文描寫中國石和表現戰士喜愛中國石的部分。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看了《中國石》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中國石”在哪兒? 它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叫它“中國石”?它是誰發現的?怎么被發現的? 等等)
二、范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將課文朗讀一遍。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我”揀到一塊酷 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我”和戰友們都很珍愛它。)
三、讀通課文,指導分段。
1.這一課生字較少,請同學們先各自將課文中的生字讀幾遍,然后將課文讀一遍。
2.出示下列生字詞練讀。
g5 j) gu9 4o ku4 h3n w8i
戈壁積聚瑰麗傲然挎包稀罕快慰
g3ng sh1n b3n j9n qu2n j!n y)
站崗姍姍來遲版圖不禁拳頭不僅盛譽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學生能否讀正確。
4.默讀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5.具體寫揀石和發現“中國石”經過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課文可分為幾討論歸納。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戰士經常揀石頭,“我”也成了石頭迷。
第二段(第二至七自然段):講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到大漠上揀石頭,一位小姑娘帶“我”到珍珠泉洗石,我們發現了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
第三段(第八、九自然段):講戰士們喜愛并精心保管“中國石”以及這樣做的原因。
四、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們生活的環境,“我”成為石頭迷的原因。)
2.我們駐守在什么地方?(戈壁灘)戈壁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誰能用課文中的詞句來回答?(“舉目是無邊的沙海,上面散布著漫灘的碎石頭”)
“駐守”是什么意思(駐扎防守)聯系上下文想想“舉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灘”換個詞語來說就是什么?(遍灘、全灘)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我”怎么會成為石頭迷的?(因為“我”駐守的戈壁灘上布滿碎石,連隊里又常常舉行賽石會,所以“我”漸漸成了石頭迷。)
4.齊讀第一段。
五、識記生字字形,書寫生字
六、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齊讀第一段
二、給第一段分層
1.指名讀2 至7 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是分幾層意思來寫的?
2.討論分層。
可分三層。第一層(2、3 自然段):講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 前的戈壁灘上揀石頭(即揀石)。第二層(4、5、6 自然段):講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們發現了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即洗石并發現“中國石”。第三層(第七自然段):講仔細端詳“中國石”。
3.指名分層朗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二段
(一)講讀二、三自然段(第一層)。
1.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時候去揀石頭的?為什么說這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因石頭經雨水沖洗更為光潔,容易發現好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