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評課稿
今天有幸聽了吳老師上的《田忌賽馬》,吳老師從題入手,突出重點,自主發(fā)現(xiàn),每一點都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功效,避免了冗長的情節(jié)分析,繁瑣的提問推進。教師的教得心應手,內容精要;學生的學興趣盎然,感悟深刻,在研究中了獲得了成功的快樂,實現(xiàn)了高效的閱讀教學。在其背后,我們分明可以看到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是一種具有人性的教育。
上課伊始,吳老師先用幾句簡單的話語把學生帶入帶二千年的戰(zhàn)國時期,再讓學生看課題質疑推想課文內容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緊接著吳老師讓學生帶著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去讀課文,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這堂課一開始,教師就使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了解,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并在發(fā)現(xiàn)中尋求更深刻發(fā)現(xiàn)的學習行為特征,使課堂教學呈靈動狀態(tài)。體現(xiàn)對學生的人文的關懷,但在這個教學環(huán)中吳老師要求學生把三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可能是緊張的原因吳老師并忘了讓學生連起來說,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一節(jié)課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的導入猶如京劇演員的第一個“亮相”,是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在教學中,吳老師設計了玩撲克牌的游戲,是否可以把這個環(huán)節(jié)提到課前來,以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興趣并非是來自于課程性質及其價值的認識,吸引他們的是故事學習動機是否有趣。這個兩千多年前的歷史故事和學生相差太遠,就應先調動其學習興趣,游戲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能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相關興趣的遷移。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以課文為例子,強化學生人文性的自我擴充。我們語文教師必須擔當傳播真善美的使命,重視人格的培養(yǎng),使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個性,逐漸提高人文素養(yǎng)。吳老師在教學中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點。如:吳老師在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填一填對陣圖;讓學生當解說員說一說;讓學生演一演,學生演出的是自己對課文人物的獨特見解,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吳老師在教學中突顯人文性,還不忘培養(yǎng)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給“懷疑”“輕視”“諷刺”找朋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詞義,又有助于學生詞匯的積累。但就這個練習我談談我個人的想法,在教學中,學生找出近義詞只有一個,“懷疑”的近義詞是“猜疑”,“輕視”的近義詞是“輕蔑”,“諷刺”的近義詞是“譏諷”。我認為可以把這個練習放在教學有關的句子是進行,在具體的語境的語句中讓學生進行換詞,這樣,學生就會想出很多個了。所以把這個練習作為一個鞏固練習比較好。
聽了課評課意在上課與聽課的人在其中有一個共同的進步,如果各位老師有不同的想法,請?zhí)岢鰜砦覀児餐接懀餐M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