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3)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點撥
(4)齊讀
2、讀出韻味,讀出感覺,像剛才讀題目一樣,有感情地讀詩。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培養學生利用書下注釋,了解古詩的能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鍛煉語文能力。
四、感悟愁眠,體會愁思,感情誦讀
1、抓“眠”入景
(1)在這夜半時分,詩人張繼在干什么?請同學們默讀古詩,哪些詞語感覺出張繼沒有睡覺?
預設:他目睹月亮落下去了,沒睡;聽到烏鴉的啼叫,沒睡;詩人感覺到了霜氣的降臨,沒睡;看到江楓、漁火,沒睡
(2)在這深秋之夜,張繼目睹月落,耳聞鳥啼,身感霜氣的降臨,他怎么睡得著呢?帶著失眠者的心情讀《楓橋夜泊》
2、抓“愁”悟意
(1)張繼旅途很辛勞,本應該早點休息,而他卻久久未眠,為什么?
(2)愁者,愁心,愁思,看看古詩,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張繼的愁思?
預設: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鐘聲,這些景象使張繼愁緒滿懷。
請你抓住這些詞語,讀一讀,說說這些詞語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預設:
月落帶給人一種孤獨失落的感覺。
烏啼,在這寂靜寒冷的深秋,聽到烏鴉的啼叫,給人一種凄涼,甚至心慌的感覺。
霜滿天,給人的感覺很冷。
追問:身體冷,還有什么冷?這是身心俱冷,帶著這種情感讀讀這一句。
江邊的楓樹、漁火若明若暗,似乎也在說明是人的心跳動不已。
這鐘聲一聲聲的傳來,似乎敲在了詩人的心上,使詩人愁上加愁。
師:深秋之夜,詩人泊舟楓橋,雖然旅途勞累,卻不能入眠,目睹冷月沉落,耳聞烏鴉悲鳴,深感霜降寒冷,看到漁火,江楓,幽幽暗暗,怎能不使詩人感到孤獨凄涼,愁緒滿懷呢?帶著這種情感,讀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讓學生發現詩句的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分析能力。抓住詩眼,上鉤下聯,感受“愁”字,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
3、隨鐘聲釋情懷
(1)深情悟讀
在這深感孤獨、寂寞的冷清夜晚,沒有親人的關切,陪伴自己的只有——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在這深感孤獨、寂寞的冷清夜晚,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有的只是——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在這深感孤獨、寂寞的冷清夜晚,沒有考場上的失與得,有的只是——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這里沒什么都沒有,有的只是——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2)鐘聲暢想
在詩人愁上復愁,深夜未眠的時候,寒山寺的鐘聲突然而至,一下,兩下,三下……敲擊著詩人的心坎,此時,鐘聲在向張繼傳達著什么?
預設:勸慰,安慰,溫暖,鼓勵……
【設計意圖】抓住詩人“愁”的心境,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之上,教師有層次的進行引讀,挖掘詩中的人文內涵,使詩人的情感在學生的誦讀中得以升華。隨著學生對鐘聲的想象,詩人的情感延伸至學生自己,讓學生身處景物中感受鐘聲表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