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能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味道
2 看注釋和插圖,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
3 邊讀邊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 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
1 邊讀邊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對愁眠”的心情
2 在讀中體會寒山寺鐘聲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邊讀邊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對愁眠”的心情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 賞詩句導入,感受楓橋鐘聲越千年
1、 當代詩人陳小奇寫過一首歌,歌名叫《濤聲依舊》,大家聽過嗎?這首歌,不但曲子好聽,歌詞也寫得相當出色。大家看,這是其中的兩句——
(大屏幕出示)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
——陳小奇《濤聲依舊》
歌詞中有一個詞叫“無眠”,誰知道“無眠”的意思?因為發愁而無法入眠,也稱一個詞就是——愁眠
那么,是誰在敲打著我的無眠呢?
2、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那么,這是從哪里傳來的鐘聲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十年舊約江南夢,
獨聽寒山半夜鐘。
——【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其實,早在兩百多年前,清朝詩人王士禎就寫到過這樣的鐘聲。誰來讀一讀?從詩中看,這是哪里的鐘聲?
3、為了聽到這鐘聲,詩人等了十年,整整十年,可見這鐘聲的魅力!那么,這鐘聲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幾度經過憶張繼,
月落烏啼又鐘聲。
——【明】高啟《泊楓橋》
其實,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詩人高啟就在一首詩中寫過這樣的鐘聲,誰來讀一讀?
高啟所寫的鐘聲,也是寒山寺的鐘聲。讓人奇怪的是,每次經過楓橋,每次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高啟總會想起一個人,誰?
4、張繼是誰?為什么幾度經過都要憶張繼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鐘。
——【宋】陸游《宿楓橋》
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詩人陸游就寫到過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來,我們一起讀!
從詩中看,七年前陸游曾經到過哪兒?寒山寺又名楓橋寺,因為它就在楓橋的邊上。他到過寒山寺,聽到過什么呢?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變的是南來北往的客人,不變的卻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楓橋寺,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詩人還會怎樣寫呢?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