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古詩在意和借景抒情的寫法。
3、感受并領悟古詩的意象和意境,體驗詩人的愁眠之情。
教學過程:
一、啟:夜半鐘聲越千年。
1、陳小其 流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封塵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去煙。
誰知道無眠的意思?給無眠找一個近義詞。(失眠、愁眠、難眠、不眠)、
教師啟發,把難以入眠合成兩個字,把難以入睡合成兩個字,把不能入睡合成兩個字。
大白話就是睡不著覺,再讀這一句。
是誰在敲打我的無眠?這鐘聲是從哪兒來的
2、200多年前,王士楨 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
指名讀后點評。這是古詩,要讀出古詩特有的味道
這是哪里的鐘聲?沒錯,這就是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奇怪的是作者為了聽寒山寺的鐘聲,昐啊想啊,一等就是十年。這鐘聲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魅力呢?
3、500多年前,高啟 幾度經過憶張繼,月落烏啼又鐘聲
這是哪里的鐘聲?更讓人奇怪的是,高啟只要聽到鐘聲,就會想到一個人,他是誰?張繼何許人也?
4、800多年前,陸游 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
從詩中可以看到,陸游曾經到過哪里,聽到過什么,七年后他又到了哪里,聽到了什么?如果把七年改成十年,詩人還會怎么想?
師生對句:十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
百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
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
十年不變是鐘聲,百年不變是鐘聲,千年不變是鐘聲,所以在陳小其的筆下有這樣的鐘聲,(生讀)200多年前的王士楨有這樣的鐘聲(生讀)…………
5、質疑
問題來了,你的腦海里冒出什么問題。
為什么不同的詩人都會寫到寒山寺的鐘聲?
為什么四句詩中都提到了鐘聲?是啊,寒山寺旁邊有那么多景物,為什么詩人只關注到了鐘聲。
為什么這鐘聲有這么大的魅力呢?
其實所有的問題都和一首詩有關,都和一個人有關,這首詩就叫楓橋夜泊,這個人就是張繼
二、承:張繼臥聽寒山鐘
1、通讀《楓橋夜泊》
(1)、學生自由讀,要求:反復讀這首詩,把這首詩讀通順,讀清爽。
(2)、指名讀
正音后再批名讀,要求讀出古詩特有的味道。
評:送你四個字:聲情并茂。他不僅嘴巴在讀,用表情在讀,用整個身體在讀。
(3)、師生對讀,學生讀前四字,老師讀后三字。
反過來師生對讀,有了剛才老師的范讀,學生能學著老師剛才的讀調讀后三字。
船為什么要讀得這么長?
(4)、學生讀整首詩
2、整體感受詩歌的情緒
讀詩不但要讀出味道,更要去體會詩給帶給我們的那種情緒,那種感覺。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首詩帶給我們的感受、感覺和情緒嗎?你會選哪個詞?
愁、
憂愁、
愁眠、
神秘: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幻 好一個傳神的幻、
朦朧 月朦朧,鳥朦朧
3、品讀詩歌的意象
(1)你讀李白的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你會有朦朧的感覺嗎?你讀杜甫的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你會有朦朧的感覺嗎?你讀白居易的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你肝有朦朧的感覺嗎?為什么楓橋夜泊會帶給你幻、愁、朦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