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6、質疑:你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為什么有這么多的人寫鐘聲?鐘聲的魅力為什么會有這么大呢?張繼是誰?
鐘聲為什么能夠留傳這么長的時間?
二、初讀古詩,讀出詩的韻律
導語:問得好!其實,所有的問題都跟一個人息息相關,所有的問題都跟一首詩緊緊相連。這個人叫張繼,這首詩叫《楓橋夜泊》。
(大屏幕出示)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初讀古詩,提出要求
請大家打開課文,讀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復讀,一直讀到流利了、順口了為止。
2、再讀古詩,提高要求
讀得不錯!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翹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讀得一絲不茍!誰再來讀一讀,不但通順流利地地讀,而且有板有眼地讀。
3、師生配合
讀有味道!不用我說,大家一定聽出了這首詩的節奏和韻律。我們一起讀!每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我來讀。
好!味道出來了。我們再讀一次,現在,前后順序調換一下,我讀前四字,你們讀后三字。
味道更濃了!我們連起來讀,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那個節奏,那個味道。
三、細讀古詩,感受“愁眠”意境
1、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詩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
讀《楓橋夜泊》,有人讀出的是憂愁,有人讀出的是寂寞,有人讀出的是凄涼,也有人讀出的是寂靜。
2、默讀詩句,找到體現“愁眠”的詞語
請大家靜靜地默讀《楓橋夜泊》,看看注釋,看看插圖,聯系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一想,詩的哪些地方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和情緒。
(生默讀,圈點批注)
3、交流張繼看到了什么
楓橋夜泊的時候,張繼睡著了嗎?從那個詞看出來的?(板書)
因為愁眠,這個晚上張繼看到了什么?讀讀第一句詩,看到了什么?
① 月落
因為“愁眠”,張繼看著月亮漸漸地升起,又看著月亮漸漸地落下。當月亮完全落下的時候,天地之間,一片幽暗,一片朦朧。
② 江楓
在一片幽暗和朦朧中,詩人在江邊看到了什么?想像一下,那是怎樣的江楓?
那是被霜打過的緣故。秋風吹過,你看那江邊的楓樹——
落葉飄零,江楓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畫面啊!
③ 漁火
那么,詩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找一個詞來形容形容你想像中看見的漁火。
( 忽明忽暗的、若隱若現的、星星點點)
4、因為愁眠,張繼又聽到了什么?
交流張繼聽到了什么
① 烏啼
幾聲凄厲的烏啼,打破了夜的沉寂,但是,當烏啼聲飄過,茫茫秋夜反而變得更加沉寂。還聽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