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看門人的魔鏡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字,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在生活中應勤于觀察,勇于探索。
4.繼續培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會認6個字,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通過朗讀、理解課文,懂得在生活中要勤于觀察,勇于探索。
教學難點:
從看門人的事例中,理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自制教學投影片、顯微鏡。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實驗導入,激發興趣。
1.向學生出示一滴水,觀察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實驗: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水,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3.比較觀察結果有什么不同,認識顯微鏡的作用,老師補充介紹顯微鏡對人類的貢獻。
4.引出課文的主人公,板書課題。
你們知道第一個用顯微鏡觀察到微生物的人是誰嗎?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學習19課:看門人的魔鏡。(認識多音字:看。)
二、引導質疑,朗讀解疑。
1.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生質疑:看門人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會有魔鏡?魔鏡是怎么做成的?他的魔鏡有什么魔力?……
2.交流討論,互相解疑。(不能解決的問題留待下節課解決。)
3.隨文識字。
交流中引導學生大膽、充分地說,可以用書上的詞句,可以是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概括,老師不作深究,但要注意學生讀句段時字音的正確,并隨文識字,隨機貼示詞卡或板書詞語。
注意多音字:看(kān)門。
店diàn員 工匠jiàng 芝zhī麻 放棄qì 委wěi托 歐洲zhōu
再讀課文,標記自然段,看看課文中還有沒有不認識的字。指導讀音,貼示或板書。(學生可能還會提出不懂意思的詞語,讓其他學生試著聯系課文給以解決,不能解決的提倡學生在書中存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聯系課文內容來理解。)
三、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進一步熟知內容,鞏固生字。
四、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