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教學設計二
1、在“春之聲圓舞曲”的伴奏下,學生匯報尋找春天的收獲。
2、導:今天,我們新學習一首古詩,看看古人是怎樣用詩的語言描繪春天的美景。
(二)、進入第一章《快快樂樂地學》,學習古詩:
1、讀古詩。
(1)師輕快地范讀古詩,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體會詩歌歡快的意境。
(2)誰知道杜甫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請學生簡單介紹作者寫這首詩的歷史背景。(當時,安史之亂平定了,天下太平,詩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整體感受詩歌的意境,了解寫作背景,為以下的學習做鋪墊。
2、按古詩學習的要求,小組同學討論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地方質疑釋疑。(教師可巡回指導,了解學習情況)
3、各小組提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問題集體討論釋疑。(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窗含西嶺千秋雪”。)以學生自學為主,獨立學習古詩,積累古詩學習的方法。
4、讀懂這首詩的意思了嗎?咱們選一到二句來解釋一下,如何?
5、同學評析詩中寫得好的地方,師幫助歸納:“有聲有色,”有遠有近“。
6、朗讀、背誦詩歌。
導:杜甫的作品中還有一首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絕句——
7、學生自由朗誦絕句(遲日),思考詩句的含義。
8、學生質疑問難,討論解疑。
9、學習小組共同解釋詩句的意思。
10、讀、背、積累古詩。(第二首古詩的學習以學生獨立學習為主。)
(三)、進入第二章《輕輕松松地聽》,欣賞詩歌:
導:同學們只花了分鐘時間就學會了兩首古詩,真是省時高效呀。老師猜想,現在咱們大腦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來輕松一下吧!
學生欣賞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發學生學唱的愿望。)
(四)、進入第三章《開開心心地唱》,學生唱詩:
1、反復聽《前出塞》的古詩演唱,背誦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誦,男女生比賽背誦。
3、鏗鏘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認識詩人,了解詩作:
導:今天,我們在這兒能欣賞到這么多優秀的古詩,真的要好好感謝一個人——杜甫。
1、學生自由說說自己了解的有關杜甫的知識。
2、自由交流自己積累的杜甫的詩作。
3、看電腦老師的介紹,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識。(了解詩人的生平知識,認識“現實主義”詩人的典范)
4、出示詩歌《兵車行》,教師范背并解釋,幫助學生理解現實主義。
5、出示小紅旗,鼓勵學生課外積累。
六、設計意圖:
古詩具有語言凝煉含蓄,韻律和諧優美,意境深邃高遠等特點,是陶冶學生情感,增強語言文字修養,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閱讀優秀的古詩,能使學生掌握中華語言的精華,為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在進行“大量讀寫,雙軌運行“的實驗中,我改變傳統的古詩教學一節課學習一首古詩的習慣,盡可能地增加課堂學習密度,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注意課內外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大量的古詩,讀背積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詩人優秀的詩作,帶領學生遨游詩作的海洋。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此時,再鼓勵誦讀詩人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就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詩之韻——小學古詩教學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