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3》教學設計之一
作者:無錫市羊尖中心小學 周月芳 轉貼自:無錫市羊尖中心小學 點擊數:117 《習作3》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第3篇習作。借劉常寧同學的《小草中的發現》這篇習作例文進行示范引路,引導學生學會用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去仔細觀察,在觀察中學會思考,這樣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學到很多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用簡潔而樸實的語言細致地描繪生活中的發現。一、教學目標
1、 讀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小動物的,又是如何細致地寫出它們的活動的。
2、 學會用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去細心觀察,認識事物,學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 按要求完成習作,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致地描寫出來,做到文通句順。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通過例文引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現象。
2、在觀察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致地描寫出來,做到文通句順。
教學難點:如何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致地描述出來,做到文通句順。這是三年級最起始年級的習作教學的一大難點。
三、課前準備
1、提前一周,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尋找新的發現。
2、在黑板報上專辟一個角,為“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每天寫下自己的發現,做到每日更新。
4、 除習作3的例文外,教師下水習作一篇。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設計理念
1、范文引路法
三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始階段,因此教材在安排每次習作練習時,都有一篇學生優秀習作,是通過范文引路,讓學生學會模仿,學到方法,學會習作。本次習作,有意安排兩次范文引路,一次安排在習作指導前,通過閱讀優秀習作,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如何把觀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一次安排在習作修改時,通過教師下水習作或學生優秀習作,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發現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學會修改。
2、生活連接法
葉老曾在《文章例話》中的“序”中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由此可見,習作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兩者相得益彰。這次習作,就是寫生活中的發現,因此,在習作教學前,指導學生留心生活,尋找“發現”;習作指導時,緊扣生活,敘述“發現”;習作評講時,還原生活,修改“發現”。
六、教學流程
。ㄒ唬、談話導入,師說“發現”
1、談話。小朋友,春天來了,你們有沒有新發現呢?你們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2、師說“發現”。
最近幾天,老師也在留心我們的生活,我也發現了許多新情況。我發現柳條在發芽、長葉了,嫩綠的柳條在微風中,輕輕飄呀飄,真像小姑娘的長發;我發現一場綿綿的春雨過后,小草長得更快了,花兒開得更歡了;我還發現春天來了,陽光更暖和了,我們小朋友穿的衣服越來越少了,人呢,越來越精神了。
●從學生的生活切入教學,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在其基礎上,教師拋磚引玉,示范引路,一是給學生提供發現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新變化,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范文引路,學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