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 1》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為看多幅圖的作文訓練,共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例文。它包括四幅圖和一篇看圖作文《穿棉衣》。根據圖意短文共寫了四段話。第二部分是對例文的評析。編者緊扣本次習作訓練重點,憑借例文,向學生提示了觀察多幅圖作文的注意點。第三部分包括一段文字和兩幅圖,緊扣本次習作的訓練要點,提出習作要求和注意點。
學情分析:
本次作文為看多幅圖的作文訓練,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第一次練習。它和觀察一幅圖習作不同的地方是:先要看明白每一幅圖的圖意,再連起來看看這幾幅圖告訴了我們一件什么事,然后想一想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他們在做這件事時會怎么想怎么做。這就要求學生整體感知多幅圖形成整體印象,并透過畫面適當展開想象,寫出的習作語意要連貫。
教學要求:
1. 能借助觀察圖畫讀懂例文《穿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 能通過討論交流,明確觀察多幅圖作文訓練的要領。
3. 能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書上提供的兩組圖,選你喜歡的一組,練習寫一件事。
教學時間: 兩課時(其中書面習作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觀察畫面,學習例文,總結要點
1. 圖上有幾個人物?能說清圖上人物的關系并給他們分別取個名字嗎?
2. 這四幅圖寫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圖簡要說說圖的意思。
4. 觀察第二幅圖的景物,引導學生思考敘述圖上場景的順序。
。1)要交代小樹所在的地方。
(2)要描寫小樹在寒風中的樣子。
。3)想象小華對小建說了些什么。
。4)引導學生看圖口述。
5. 閱讀全文。
6. 教師小結:
這四幅圖畫的是小建的媽媽給小建買了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很暖和,由此想到要為家門口的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小樹穿棉衣的事。全文按圖寫了四段話,交代了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他們看到了什么,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樣的方法仔細觀察下面兩組圖,也請大家選你自己喜歡的一組,練習寫一件事。
二、觀察圖畫,運用要點,分圖口述
1. 觀察第一組圖,說說這三幅圖講了一件什么事,給這件事加個題目,給圖中人物起個名字。
。ㄖv的是要愛護公物,不能亂寫亂畫的事。小猴子叫孫小圣,熊貓叫常助林。題目可以是“我錯了”)
2. 觀察第一幅圖。
說說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3. 觀察第二幅圖。
這時他們到了什么地方?孫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
說說孫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勸阻的。
4. 觀察第三幅圖。
常助林在做什么?孫小圣的表現怎樣?
說說常助林怎么批評孫小圣,孫小圣的態度怎樣,孫小圣會怎么說。
三、學生練寫,指名點評,修改文稿
同座同學先看圖分段口述,再連起來完整地說,相互補充,相互糾正。學生練寫,教師巡回檢查指導,收集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選擇兩名學生的習作進行點評,修改文稿,指導謄寫。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筆》,結合作文提示,讓學生明白寫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見聞記下來,把自己所想的寫下來。
2、在練說的基礎上,按事情的順序,有條理地把招待客人的過程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把接待客人這件事寫下來。
難點:按照順序,有條理地寫下來。
課前準備:
、崩牡匿浺。
⒉可供學生表演的簡單道具。如大人的眼鏡,玩具電話等。
、硿蕚湟粋小室內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早晨我從床上爬起來,推開窗子一看,呀,太陽公公已經笑瞇瞇在天上望著我了!我連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然后,哼著歌往學校走去。路邊的小樹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邊還不時傳小鳥悅耳叫聲,非常有趣。
2.老師在說什么呀?
3.對,告訴你們,這就是作文。從今天起,我們就要學習寫作文了。寫作文其實一點也不難,就像老師剛才說的一樣。只要把你做過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讓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試試嗎?
二、讀懂例文
1.學生自由讀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寫了什么?
。1)小小組討論討論。
。2)大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讀例文《好阿姨》,討論寫法。
。1)我們來聽聽小作者是怎樣介紹自己買牙膏時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錄音)
(2)小作者先講什么?然后呢?最后談了什呢?
。3)再讀讀這篇作文,你發現了什么?
(4)小結:對,原來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說的話寫在紙上,就是作文啦!
3.讀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筆》,啟發想象。
。1)學生自由讀:同學們,有一個小朋友非?蓯郏芟矚g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寫下來,變成一篇篇小作文,我們來讀一讀吧!
(2)指導模仿說話: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筆,你想干什么?
小小組交流。
大組交流,指名說。
(3) 小結:我們的同學想象力真豐富,寫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導習作
1、明確寫作要求。
下面我們就來試試,輕輕松松地寫出我們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寫什么呢?
2、學生表演,創設情境。
。1)兩名學生表演小劇《客人來了》。按照“請進”——“請坐”——“倒茶”——“削水果”——“給爸爸打電話”的順序進行表演。
(2)學生評議,從表情和語言兩個方面,給予補充。
。3)再請一組同學表演。
1、學生寫草稿。
現在我們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經過寫下來,寫的時候可以想一想我們剛才的表演。
4、點評。
。1)同桌互相朗讀自己的習作,互相糾正,互相表揚、肯定。
(2)推薦你認為寫得好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3)交流評議.
5、學生修改。
6謄寫作文。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3
佚名
《我的自畫像》習作要求:
(1)幫助學生了解外貌描寫的意義。
。2)指導學生寫人物的外貌時,要有順序,抓住重點來寫,練習由表及里地觀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寫人。
。3)培養寫作的興趣和自信,讓孩子愿意寫作、熱愛寫作。學生寫作能力較低,大都是語言、思維方面的問題,一般表現在語感不強,語病較多,思路落人俗套,思維陷于混亂。因此,本次習作以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重點。
教學想法:
(1)讓學生懂得行動!段业淖援嬒瘛肥侨昙壍牡诙巫魑,我覺得指導時重在激發學生產生“心動不如行動”習作激情。課程標準強調要在實踐中進行習作。我想這次習作訓練可以充分體現其中。
。2)讓學生明白文章中還有圖。在指導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畫畫自己,讓圖走進習作,這是非常有意思的。這也是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在這次作文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明白,作文可以有圖的加入,使得自己的作文更生動。
。3)重視交流與合作。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作為一種內驅力,還來源于在寫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就感。努力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并重視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
。4)這也是一次幽默習作訓練。讓幽默走進教材,讓幽默走進習作。在指導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寫得風趣些。學生自己寫自己,是很好玩的,把自己寫的讀給同學聽,課堂內會笑聲不斷。
通過這次習作。希望學生能在輕松中獲得成功感覺到習作不累,習作很好玩,習作很簡單。
教學設計:
一、想像練習,引入習作內容放一段音樂,讓學生說說聽的時候自己想到了什么。
聽校長說,一個星期之后,有外面的老師來我們學校參觀,為了迎接他們,學校要求各班布置教室。咱們班要辦一次墻報,墻報的主題是“溫暖的家”,班級是我們的家,怎樣向外校的老師介紹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讓人一看就能認識,大家給老師出出主意?
二、指導觀察,畫畫習作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外貌。
大家說的辦法很好,老師同意這位同學的意見,每一位同學都動手畫一幅自畫像,這可以讓參觀的老師很快就認識每一個人。怎樣才能畫得像自己呢?
學生討論后,總結觀察法法:一個人物的外貌,可以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頭發——臉——眼睛——鼻子——上身——下身——腳,可以從整體到局部,也可以從局部到整體,這樣,人物外貌就清晰、有序。
2.學生口述,說說你觀察到的外貌特征是什么。學生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然后說一說自己的外貌。
3.引導學生學會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有重點地觀察,有重點地描寫。
4. 教師指導:
同學們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都說了出來,可老師覺得大家好像都差不多,人總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長相都一樣,不一樣了就有區別了。怎樣找到自己的特征呢?就是要抓住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與眾不同就是你的特征。這樣,大家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哪兒跟別人不同?)
5.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
有的同學說,老師,我畫畫水平不高,畫的不像怎么辦?沒關系,可以在畫的旁邊寫一段話,介紹一下自己,讓人讀了如見其人。除了可以描寫自己的五官之外,你覺得還可以寫什么,讓人一看就了解你:原來是這個孩子呀!
6.學生寫《我的自畫像》。你覺得寫哪些內容,能讓別人記住你,最能反映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你喜歡寫哪些內容,就可以寫下來。
7.同桌兩人交流,修改習作。
同桌兩人互相讀一讀寫的《我的自畫像》,要求:
(1)找出自己寫的最成功的地方,讀給同桌聽,讓他聽聽這些語句是不是寫出了自己的特點,并認真聽取同桌的意見。
(2)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不夠合適,讀給同桌聽,兩人共同修改。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熟練背誦古詩《村居》,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一步說出對這首詩所描繪的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與感受。
2、根據古詩《村居》的內容展開豐富想象,按要求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3、激發學生讀古詩、學古詩的興趣,提高對古詩的賞析能力,養成愛觀察、勤動筆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讀懂例文及其提示部分,領悟如何進行古詩改寫。
教學難點:
既要忠實原詩的內容,又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村居》這首詩的意境及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1、同學們,改寫是一種根據原文的內容,改變表達方式的習作練習。改寫,可以改體裁,如把詩歌改成記敘文,可以改人稱,如把第一人稱改成第三人稱,可以改結構,如把倒敘改成順序等等。記得我們在五年級下學期曾經練習了《給奶奶送陽光》這首現代詩歌改寫成記敘文。通過那次練習,大家對改寫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同學們還記得如何把現代詩歌改寫成記敘文嗎?
2、指名回答(教師相機啟發,以幫助學生進行記憶)。
3、設置懸念:那么,我們如何去把古詩改寫成記敘文呢?這些只要我們認真地去讀一讀例文,就可以明白了。
二、學習例文,明確寫法
1、學生自學例文,要求認真地讀,細細地想,并把例文與古詩進行比較,領悟寫法。
2、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討論,以進一步領悟寫法。
3、指名說。
4、齊讀例文提示,明確寫作方法。
5、小結:由此看來,把古詩改寫成記敘文的方法與把現代詩歌改寫成記敘文的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注意兩點:第一是要把握原詩的內容;第二要借助想象,把原詩所描繪的情景和所抒發的感情具體地表達出來。
三、弄清要求,構思習作
1、指名讀這次習作的要求。
2、齊背《村居》。
3、想一想,詩人是通過哪些景物來描繪早春的美麗景色的?我們如何通過想象來把由這些景物所構成的景象描繪具體呢?
4、想象一下,怎樣把孩子們放學早歸放飛風箏的歡快情景寫具體呢?
5、想一想,如何用第一人稱來敘述詩人所見到的早春景色和兒童放風箏的情景。
6、同桌的同學進行交流、討論。
7、指名口述。
四、小結:我們在進行改寫的時候要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豐富而合理的想象,進行具體描繪。改寫成的習作要與原詩所描繪的情景和表達的感情相一致,不得隨意大改、大動,更不能違背詩的原意。
五、行筆成文,相機輔導。
六、推敲打磨,修改習作。
1、指名讀習作,引導學生評議,提出修改建議。
2、同桌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習作。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仔細觀察圖畫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段對話。
2、寫對話時,注意提示語的不同位置,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3、學會根據人物的對話來分清自然段,語句要通順,要有條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根據人物的對話來分清自然段,語句要通順,要有條理。
難點:寫對話時,注意提示語的不同位置,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課前準備】學生可準備一些自己喜歡的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qing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要和周圍的人說話、交談。(出示圖)如果你就是圖上的小姑娘,你會對你的媽媽說什么?
二、聽范文,學習寫對話
1、看一看:看圖說話。小姑娘在對她的媽媽說什么?烏鴉在干什么?
2、聽一聽:朗讀范文。
3、議一議?戳藞D,聽了范文,討論:陸孝娟同學是怎樣寫這件事的?寫人物的話話要注意什么?組合小組,交流討論。
4、看一看,說一說。自愿上臺交流。
教師提示:用人物的對話,把事情寫清楚。寫對話時,要正確使用提示語。
5、評一評。你覺得陸孝娟同學寫的這段對話好在哪兒?
三、練說,想象對話
1、談一談。請各小組任選一幅插圖,展開想象,說一說圖上的內容。請各小組派一名同學進行現場交流。
2、演一演。大家都說得不錯,各小組可上臺表演圖上人物的對話。
(虛擬情境:扮演角色,表演圖上內容。)
3、寫一寫。同學們用手中的筆,把剛才說的都寫下來吧。別忘了提示語的不同位置。
四、動筆,練寫對話
1、明確要求:寫對話時,注意提示語的不同位置,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學會根據人物的對話來分清自然段,語句要通順,要有條理。
2、練習寫稿,教師巡視指導。
3、修改評議。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6
佚名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著重指導學生自編童話故事!墩摇梆I”》是一篇例文,是小作者用自己的動物玩具編寫的童話故事。習作后的兩個問題是讓大家對例文進行講座,實際上也是對編寫童話故事提出了兩點要求。然后教材對這次習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即依照例文,發揮想像力,也拿自己的玩具來編一個童話故事。
教學要求:
1、 讀懂例文《找“餓”》,了解其主要內容和自編童話故事的一般要求。
2、 能按習作要求,用自己喜愛的玩具,發揮想像力,編一個童話故事,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教學過程 :
一、 談話導入 ,交流感受:
同學們都喜歡讀童話故事。你們讀過哪些童話故事呢?們知道嗎,有不少童話故事,都是人們憑借一些具體事物想象出來的。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話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今天這節課,我們也來過把癮,編一編童話故事。
二、 范文引路:
1、請學生輕聲讀例文《找“餓”》并思考:
。1) 這個童話故事叫什么名字?
。2) 這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誰的故事?
。3) 這個童話故事的主要情節是什么?
2、要求再讀例文,想一想:這個童話故事是根據哪些玩具編出來的?
3、 小朋友,同樣是兩只熊玩具,作者是怎樣想象出故事中的角色的呢?
4、 請選擇最喜歡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玩具做你故事的主人公。注意了,你的主人公可都是人哦!他們會說話,會思考,有表情,能動作,有喜怒哀樂。
5、 編故事還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6、 板書: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
三、 擺弄玩具,自編童話
1、 活動:現在,請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在課桌上擺好了,做你故事的主人公。
2、 這幾位主人公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學生講個故事給自己聽聽。
3、 老師發現有些小朋友講得特別認真,故事說得特別具體,講給你的同桌聽,互相提提意見!
四、 分組交流,推選最佳
1、分小組,把學生準備的故事說給小組同學聽聽,讓大家也來分享分享。
2、推選出編得最好的童話。
五、 指名編講,動筆寫作
1、下面請每小組推選出來的同學上臺來講講你編寫的童話故事。
2、請學生認真傾聽以后集體評價、修改。
3、拿起你的筆,將你精彩的故事寫下來吧!
第二課時
繼續作文。
第三課時
謄寫作文。
第四課時
點評作文。
教學后記: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1、記敘父母關愛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動的事情。
2、在真誠的交往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鼓起勇氣直接或間接地向父母表達真摯的謝意,懂得報答,學會感恩。
3、根據要求完成習作,注意敘事清晰,結構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神情變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一、出示多媒體營造愛的氛圍。
1、講述故事:
1999年10月1日黃金周,在貴州馬嶺河峽谷,一對青年夫婦,帶著他們兩歲的兒子子灝,乘坐纜車去山頂。當時車廂竟滿載了35名乘客!當纜車到山頂平臺停了下來。就在這一瞬間,纜車不可思議地慢慢往下滑去!接著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墜去!一聲“轟隆”巨響響徹了山谷。當救護人員打開纜車門的時候,他們驚訝了,在血肉模糊的車廂里,唯一的生還者,竟然就是當時最小的游客子灝?!
原來,在纜車墜落的那一剎那間,子灝的父母不約而同地使勁將自己年幼的兒子高高舉起。最后,孩子只是嘴唇受了點輕傷。而孩子的父母,卻永遠離開了人世!
2、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以后有什么想說的?學生發表看法和感想
二、生成愛的共鳴。
這種感天動地泣鬼神的父母之愛深深的感動著我們每一位。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愛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詩:
教師補充詩人劉丙鈞的《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
作者:劉丙鈞
有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
我從夢中醒來,
媽媽正給我扇著扇子,
汗水卻濕透了她的衣裳。
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
有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
媽媽到學校接我,
一把傘遮在我的頭頂,
雨水卻打在媽媽的身上。
啊,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
有一回我病了,
媽媽抱我去醫院。
摸著我很燙很燙的額頭,
媽媽著急地哭了。
啊,媽媽的愛是滴落的淚。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對媽媽又說了謊,
媽媽的批評叫我臉紅,
我不敢抬頭看她的眼睛。
啊,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
一次老師叫用“最”字造句,
我說:“我最愛媽媽!
媽媽告訴我:“最該愛的是祖國,
祖國是我們所有人的媽媽!
同學們自己輕聲讀一讀,然后老師再請一個同學來朗讀
讀了這首詩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呢?學生談看法。
三、喚起愛的記憶
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
想一想:爸爸或媽媽做的一件或幾件什么事情讓你特別感動?并把這件最感動的事情講給同學們聽聽。同學們回憶一下
(力求引導學生選擇不同方面的事情來講
四、倡導愛的表白
教師:“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彪m然我們報答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我們至少可以通過語言表達自己內心深深的感激和真誠的謝意。
老師布置了要同學們對自己的父母說一聲“我愛你!或者不好意思說的可以寫在紙上給他看,還要求同學們觀察媽媽或爸爸會有什么反應?尤其是神態和動作,以及你自己的內心感受。
現在老師就來問一問啊,把你的幸福和大家共享。
五、寫下愛的詩篇
(那現在就讓我們把父母對我們的愛,和你對父母愛寫下來吧)題目自擬
這次習作是一次真愛的表達,因此要融入真情實感。我們在寫的時候要注意:
提示學生注意:
這次習作包括兩方面內容:
1) 寫父母關愛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動的事情,要真實、具體。
怎么才能把事情寫具體呢?誰來說說?(應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使文章內容更具體)
2) 記下自己向父母直接或間接地表達愛的過程,要清楚
(把父母的反應,尤其是語言、神態及動作寫清楚)
板書 習作2
父母 愛(感動) 我
-------→
愛(表達)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 能借助觀察圖畫讀懂例文《脫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 能通過討論交流,明確觀察多幅圖作文訓練的要領。
3. 能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書上提供的兩組圖,選你喜歡的一組,練習寫一件事。
【重點難點】從例文中學習方法,通過實踐進行知識的遷移。
【課前準備】掛圖
【教學程序】
一、觀察畫面,學習例文,總結要點
1.圖上有幾個人物?能說清圖上人物的關系并給他們分別取個名字嗎?
2.這四幅圖寫了一件什么事?
3.分圖簡潔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4.閱讀例文
。1)指名分段讀例文,圖文對照,說說每段分別寫了哪幅圖?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嗎?
5.教師小結: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他們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
二、組織討論,學習寫法
1.讀提示語,結合例文看圖,自主思考這些問題。
2.學生圍繞幾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集體交流,明白多幅圖的基本要求
a.仔細觀察?炊糠鶊D,弄清每幅圖的意思和聯系。
b.展開想像。圖上看到的可以寫,沒有的內容可以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來寫。
c.層次分明,每段寫一幅圖。
d.重點突出。幾幅圖中選一兩幅寫具體些。
3.你認為還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薦。
三、學習寫法,嘗試寫作
(1)看圖選擇內容。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組進行重點細致的觀察。
。2)學生自由說說四幅圖意,小組交流,班級交流。評議。
四、學生練寫,指名點評,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圖口述
2.指名連起來完整地說
3.師生點評
4.學生練寫,師指導!
五、學生練寫,指名點評,修改文稿
同座同學先看圖分段口述,再連起來完整地說,相互補充,相互糾正。學生練寫,教師巡回檢查指導,收集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選擇兩名學生的習作進行點評。
六、修改文稿,指導謄寫。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善于思考,采用恰當的方法果斷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根據提供的簡單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有序地敘述事情的發展過程。
教學過程:
一、畫簡筆畫,簡述事情,揭示課題。
1、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一輛車。
2、教師描述情境:一天,這輛公共汽車載著一車人在行駛中,突然,一個小朋友的鼻子出血了……
(不直接揭示習作內容,創設情景,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
二、小組討論,大膽猜測,概述情景。
1、小組討論。
在這輛公共汽車上,一位小孩的鼻子出血了,在車上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呢?你怎么來評價呢?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2、全班交流。
(1)大家都關心他,幫他止住血。我們應該贊頌這種新風尚。
(2)車上部分人積極幫助他,部分人感覺寒心、臟。對這種情形我們既要有表揚又要有批評。
(3)所有乘客都若無其事。這種情況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ㄟ@是想象性的作文,啟發學生想象的內容接近生活。現實生活中可能是怎樣的,就耐心地進行引導,是對的。)
三、引導選擇,啟發想象,編列提綱。
1、引導選擇。
小孩的鼻子出血,這三種情形都有可能出現,你選擇一種情景表明自己的觀點。
2、編列提綱。
事情會怎樣一步一步發展呢?我們先大體想象事情的發展過程,指導學生列提綱:(1)孩子的鼻子出血了;(2)車上的人怎么做了;(3)孩子鼻子里的血止住了。
。ㄈ昙壍牧曌鹘虒W中,指導列提綱很好,可以培養他們的構思能力。)
四、學生筆述,全班交流,重點評議。
1、學生筆述第二部分。
2、指名交流,適當評點。(重點指導寫好人物的言行,啟發學生思維,用恰當的方法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小問題)
3、小結。
五、閱讀例文,引導比較,總結提高。
1、閱讀例文,引導比較。
2、總結提高。
。1)續寫時要正確理解提供的開頭。
(2)從生活實際出發展開豐富的想象。
(3)有順序、有條理地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
。ú还苁悄囊惶谜n,教學后都要注意總結,幫助學生提高認識。)
六、布置作業。
從課本中提供的三個開頭中任選一個進行續寫。
。ê喸u:徐偉健)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10
作者:無錫市羊尖中心小學 周月芳 轉貼自:無錫市羊尖中心小學 點擊數:117
《習作3》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第3篇習作。借劉常寧同學的《小草中的發現》這篇習作例文進行示范引路,引導學生學會用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去仔細觀察,在觀察中學會思考,這樣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學到很多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用簡潔而樸實的語言細致地描繪生活中的發現。
一、教學目標
1、 讀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小動物的,又是如何細致地寫出它們的活動的。
2、 學會用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去細心觀察,認識事物,學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 按要求完成習作,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致地描寫出來,做到文通句順。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通過例文引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現象。
2、在觀察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致地描寫出來,做到文通句順。
教學難點:如何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致地描述出來,做到文通句順。這是三年級最起始年級的習作教學的一大難點。
三、課前準備
1、提前一周,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尋找新的發現。
2、在黑板報上專辟一個角,為“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每天寫下自己的發現,做到每日更新。
4、 除習作3的例文外,教師下水習作一篇。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設計理念
1、范文引路法
三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始階段,因此教材在安排每次習作練習時,都有一篇學生優秀習作,是通過范文引路,讓學生學會模仿,學到方法,學會習作。本次習作,有意安排兩次范文引路,一次安排在習作指導前,通過閱讀優秀習作,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如何把觀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一次安排在習作修改時,通過教師下水習作或學生優秀習作,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發現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學會修改。
2、生活連接法
葉老曾在《文章例話》中的“序”中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由此可見,習作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兩者相得益彰。這次習作,就是寫生活中的發現,因此,在習作教學前,指導學生留心生活,尋找“發現”;習作指導時,緊扣生活,敘述“發現”;習作評講時,還原生活,修改“發現”。
六、教學流程
。ㄒ唬、談話導入,師說“發現”
1、談話。小朋友,春天來了,你們有沒有新發現呢?你們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2、師說“發現”。
最近幾天,老師也在留心我們的生活,我也發現了許多新情況。我發現柳條在發芽、長葉了,嫩綠的柳條在微風中,輕輕飄呀飄,真像小姑娘的長發;我發現一場綿綿的春雨過后,小草長得更快了,花兒開得更歡了;我還發現春天來了,陽光更暖和了,我們小朋友穿的衣服越來越少了,人呢,越來越精神了。
●從學生的生活切入教學,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在其基礎上,教師拋磚引玉,示范引路,一是給學生提供發現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新變化,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ǘ、范文引路,學會“發現”
1、導入:老師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劉常寧小朋友也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他在小河邊玩耍,發現了許多讓他喜歡的東西,你們想知道嗎?
2、學生自讀。思考:他發現了哪些令他喜歡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怎樣的?
3、討論交流。重點討論發現了什么?這個東西是什么樣的?他是怎么會發現的?
4、教師小結:小作者不僅看到螞蟻和甲蟲,還發現螞蟻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蟲頭上有“長長的須不停地動著”。你看,小作者多么會發現,他不僅發現了“什么”,還發現了這個東西是“什么樣”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們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嗎?老師給你一周的時間去尋找,去發現,把每天的新發現記錄在本子上,把“最得意”的發現寫在黑板的左下角“我的發現”欄里,好嗎?
●三年級是習作的起始階段。因此在每次習作時,都必須重視例文的作用,不僅引導學生讀懂例文,還要重視學生領悟方法。在此習作教學中,更多地讓學生領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明白要觀察時,不僅要觀察到什么,還要觀察這樣東西是怎樣的。提前一周學習例文,給足時間讓學生嘗試學會觀察,記錄觀察,交流觀察,這樣相對降低了習作的難度。
。ㄈ⒆哌M生活,尋找“發現”
1、走出課堂,走向校園,尋找“發現”。
2、走出校園,走進生活,去草叢,去樹林,去池塘,去田野,尋找“發現”。
●在學習例文的基礎上,運用所領悟的觀察方法,嘗試讓學生先在校園里尋找“發現”,繼而放手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發現”,這樣就拓寬了觀察的領域,豐富了學生習作的素材。
。ㄋ模⒏魇慵阂,細說“發現”
1、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要求:力求把自己的發現說清楚(什么時候發現的;什么地方發現的;發現了什么;發現的東西是什么樣的?)。
2、 集體交流,互相評議。
先指名一、兩名學生交流,教師相對進行評價。再指名一、兩名學生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3、 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評價修改。
●從說到寫,先說歷來被視為習作教學的重要途徑。安排這一環節,通過三個回合的說話交流,在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評價互動中,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白怎樣把自己的發現清楚明白地說出來,另一方面使學生互相開闊思路,豐富題材,為下筆成文打下基礎。
。ㄎ澹⑵鸩莩啥,描寫“發現”
1、學生練習寫稿,教師來回巡視,指導幫助習作有困難的同學。
2、學生寫完后,先自己讀習作,看看是否寫明白。
。熒u價,修改“發現”
1、 欣賞習作。
(1)、教師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讓學生進行評價。
(2)、指名學生朗讀一篇優秀習作,說說好在哪里?
2、 修改習作。
(1)、挑選一篇沒有寫清楚發現的習作,師生共同修改。
(修改時著重落實在如何把自己的發現敘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順。)
(2)、學生自己修改習作。
●先欣賞佳作,再修改習作,在共同修改的基礎上,學生各自修改。這樣通過示范引路,學生就能漸漸如何把自己的發現敘述清楚的,使修改習作落實到實處。
。ㄆ撸、謄寫“發現”,配畫插圖
1、學生謄寫習作,要求謄寫規范,書寫端正。
2、自由選擇作業,可以在習作旁配畫插圖。
●鼓勵學生在謄寫好習作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特長,給習作配畫,習作與圖畫相得益彰,有利于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樹立自信心。
附:教師下水作文
小河邊的發現
星期天,我來到小河邊。河岸上長滿了小草,開滿了小花,引來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著歌,一會兒飛到這兒,一會兒飛到那兒,十分開心?,小蜜蜂頭上有二對觸角,很像電視機上的天線。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條紋的,看起來很漂亮。瞧,它又落在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與花兒還沒說完悄悄話呢!再看地上,勤勞的小螞蟻們,它們手拉著手,排著長長的隊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順著它們的前進望去,原來它們正扛著一塊骨頭望回趕呢!望著這些小螞蟻,我想:它們也知道團結友愛呢!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材分析:
《習作一》要求學生寫建議,春節來了,建議班級舉行一次春游活動,去哪里好,把自己的意見寫出來?凑l的理由充分。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介紹的地方,還可以配上插圖或附上以前去瀏覽時的照片。
★二、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我的建議》,了解文中“建議”的材料選擇和安排。
2、讀懂“習作要點討論”,領悟關于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議”的一般寫法。
3、按“習作要求”,選擇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寫一篇日記,要能表達真情實感。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習作的要求。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W習例文《我的建議》。
1、自己先讀讀《我的建議》主要寫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議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議嗎?為什么?
3、小結。
因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寫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雖然很普通,但作者寫得很美,寫出了別人沒有觀察到的東西,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對“最米人的池塘”,他沒有具體寫,這樣,同學們不是更想去了嗎?
。ǘ、宣布本次習作內容:《我的建議》。
春天來了,大家想去春游嗎?你認為到哪里去最好?請仿照例文寫個建議。
。ㄈ┩卣顾悸,習作指導。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個地方最值得人留連往返?
板書:
我的建議
交代地點 簡潔
2、要以理服人。抓住關鍵的景點,有序、仔細地介紹這一景點。盡力把這一景點介紹清楚,介紹具體,能吸引讀者。
板書:
主要景點 具體 文章結尾 點題
。ㄋ模⿲W生習作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習作講評
一、簡介本次習作基本情況。
大部分同學能選取一個地方,抓住關鍵的景點,有序、仔細地介紹這一景點。并把這一景點介紹清楚,介紹具體,能吸引讀者。還能結合課內外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習作練習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學寫得較籠統,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習作集體點評。
習作例文:我的建議
春姑娘又輕輕的來到了人間。在青翠的山間,留下了她的足跡。我建議同學們到詩情畫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腦海里。
走上干凈的階梯,好像走進了地球另一邊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條隨時準備騰空的臥龍,景色秀麗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頂峰,就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煥然一新,松柏向我們點頭,鳥兒向我們歌唱,連路邊平時不起眼的小草,也歡呼雀躍起來,襯托在小草上的鮮花,也那么透明晶瑩,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語,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變的不同尋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這好像一幅畫。
我希望老師和同學采用我的建議,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總評:你進步了,老師為你高興!繼續加油!
1、用詞不當,應將“輕輕的”改成“悄悄地”
2、“,”應改成“!
3、這句話過渡很自然。
4、“,”應改成“。”
5、想象力豐富,比喻恰當。但“騰空”應用“騰飛”更好。
6、“煥然一新”、“歡呼雀躍”、“透明晶瑩”這幾個詞使文章增色不少
★六、板書設計:
交代地點 簡潔
我的建議 主要景點 具體
文章結尾 點題
《習作 1》教學設計 篇12
內蒙古 叢智芳設計
設計理念
從生活入手,鼓勵自由表達;用活動激趣,抒發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活動激趣
教師根據學生即將畢業這一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機會,提起話題:“同學們,母校陪我們走過了風風雨雨的六年,她看著我們從一個六七歲的孩童,長成可愛的少年,該多么欣慰啊!在即將離開母校的時候,我們為她送上一份什么樣的禮物,表達我們的愛意呢?”在學生議論之后,教師提出倡議:“表達對母校的愛,有許多種方式,而關注她今后的發展,企盼她變得越來越好,則是最深沉的愛。留下對母校工作的建議,這是最好的禮物!边@時,出示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二、開放時空,自主表達
這次習作,要給學生較充裕的觀察、調查、思索的時間,開放習作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10天內把信寫好,投到班級信箱,再轉交校長或老師。
三、信息反饋,多元評價
請相關收信人來班對學生的建議給予評價(沒有條件的可由語文教師代評),讓學生體驗到交流的快樂,知道習作是生活的需要,表達的需要。教師可就學生對學校的關注程度、習作態度、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評價。
四、修改習作,結集成冊
作為禮物,把一封封信結集成冊,永久留在學校,更有意義。教師以此為契機,指導學生字斟句酌,進行修改、謄抄(或打印),然后結集成冊,派代表親自交給校長,做到把活動與習作、生活與習作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