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資料
知有兒童挑促強,夜深籬落一燈明。(挑:捉)
解釋: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獨:單獨 倍:加倍)
解釋:“我”一個人客居異鄉(xiāng),每次遇到重陽節(jié)就加倍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風箏》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xiàn)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聽聽,秋的聲音》本課是一首現(xiàn)代詩詩中從兩方面寫了秋天的聲音,一種是具體可感的聲音。像一、二、三、四節(jié)中寫的,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聲音;另一種是可心領神會而不可聞的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像最后兩節(jié)中寫的秋天的聲音。
《花鐘》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
《蜜蜂》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作風。
《玩出了名堂》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fā)奇想,把兩片放大鏡片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fā)現(xiàn),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diào)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找駱駝》故事改編自阿拉伯民間故事。人物有兩個: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著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的準確分析和判斷,使商人終于找到了駱駝。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孔子認為“學無止境。
《盤古開天地》傳說很久以前,天和地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后來,有個叫盤古的巨人,用他的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宇宙,這就是盤古開天地的傳說。這是一個神話故事。
《趙州橋》是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边@句話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隱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內(nèi)容講了“堅固”,下面的內(nèi)容即將要講“美觀”。
《望天門山》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飲湖上初晴后雨》描繪的是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xiàn)的不同風姿。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譯文:長江浩浩蕩蕩地沖過天門山,江水在這里打著回旋,急轉而去。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一片小船迎著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的青山相對而來。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