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山行》教學設計二
a、 理解“坐”的意思。(因為)
b、 引導學生質疑,“白云生處”的“生”和“深”進行比較。
課件播放白云升騰的景象,幫助學生理解。齊讀這句詩。
c、“停車坐愛楓林晚”
師問:對這個晚字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說說理由。
學生各抒己見后教師用課件出示愛晚亭圖片,邊講解:老師也搜集到了關于“晚”字的另一種解釋。話說湖南長沙又個名勝叫岳麓山,山上有個亭子,有一年秋天,毛澤東主席到那里游玩,只見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楓林就像火燒一樣讓人陶醉。毛主席看到這種景象,想起杜牧的這兩句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就給這座亭子取名為“愛晚亭”。從這個意義上講,“晚”字可以理解為深秋的意思。不過在古詩詞鑒賞中,關于這個晚字的解釋,至今學者專家還存在著分歧,還有人認為是時間長的意思呢!同學們在課外可以繼續調查研究,做一個小小的研究者。
齊讀這兩句詩。
4、 請一個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串起來講一遍。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對詩的理解感悟,不同讀者,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都存在著差異,不同的學生,課堂上允許學生存在這種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體驗,不求統一,鼓勵學生做學習的探究者)
四、想象意境
1、 師:整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詩沒有一個“秋”字,請同學們反復朗讀品味詩中的語言,你覺得哪些詞句寫得特別好?它讓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 學生自由朗讀,想象描述。
3、 師:是啊,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山行》是一幅色彩鮮艷,意境深遠的畫,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4、 各種形式朗讀古詩。
(意境優美是古詩的特點,想象是古詩的主要表現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導學生走進古詩,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為有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五、體會情感
1、 師:我們常說,詩以言志。詩中的色彩,描寫的景物都和詩人當時的心境有關系,心情好的時候,筆下的景物都詩那么有生氣,那么明麗;悲傷憂愁不得志的時候,筆下就顯得蕭瑟灰暗。所以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就能更深的體會詩人的情感,更好的讀懂一首詩。
2、 多媒體出示《山行》的寫作背景。學生自由朗讀
3、 讀了這些資料,你能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嗎?
4、 再次多種形式朗讀,配樂讀。
(情感是古詩的生命,通過了解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而使古詩的學習進入了更深的境界。在一次比一次深的理解中,營造出那種臺階似的情緒場,學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達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