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通用14篇)
亡羊補牢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
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作業設計:
1.背誦這則寓言。
2.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板書設計:
想法 已經丟 后悔
亡羊補牢 做法 不補 趕快堵 (未為遲也)
結果 又少 再沒丟
亡羊補牢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
2、學習《亡羊補牢》,朗讀課文,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一、導入新課。
1.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你們想看嗎?(想)一起來說說吧,都有那些禮物呀!出世圖片,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坐井觀天刻舟求劍
小朋友,表現得真棒!誰來說說王老師帶來的禮物是什么?
生:王老師帶來的禮物是寓言!
你回答得真好!對,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就接觸過,你們還記得,寓言是什么意思嗎?(不記得沒關系)寓言中的寓是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講道理得意思,那么寓言就是包含某種深刻道理的小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則寓言故事,寓言兩則中的“則”是什么意思?誰來說?(“則”相當于“篇”)我們這節課先學習《亡羊補牢》。板書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或比較難理解的字嗎?
指名解釋。亡:丟失。牢:關牲畜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2.誰能用自己的話完整的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小朋友表現真棒!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kūlongjiēfangdiāo
窟窿街坊叼走
quànquān
勸告圓圈后悔
結結實實
(1)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提醒注意窟窿的窿是輕聲,街坊的坊是輕生,圈是多音字,另外讀音是juàn)
2.本課的生字、生詞我們都弄清楚了,現在相信小朋友能更好的讀通課文(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小朋友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從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羊丟了兩次后才修補羊圈的故事。)
四、精讀課文,理解課文
老師想問一下課文中哪幾小節是寫丟羊?(第1小節~第4節)
請小朋友自由地讀讀第1小節~第4節,思考一下,養羊人為什么丟了第一次,還會丟第二次呢?
1.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羊圈破了個窟窿。(小朋友們,王老師太緊張了,有點糊涂了,聽不懂,誰能用“因為……所以……”句式來說說。)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所以第一次養羊人會丟了一只羊!
(哦,總算聽懂了)齊讀:“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1)窟窿是什么意思?(洞),怎么樣記住這兩個字呢?
(2)齊讀第一自然段。
出示:從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過渡:小朋友,王老師真不明白,為什么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第二次還會丟羊呢?第一次丟羊后發生什么事情!
1.街坊勸告,他不聽。
a.“街坊”就是鄰居
b,街坊是怎么勸這個養羊人的呢?
出示:街坊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2~3個)
街坊對養羊人這么關心,可是養羊人呢?養羊人是怎么說的呢?
出示: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指名讀)
1)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羊丟了就算了,修好了羊圈,丟失的羊也不會回來。)
2)你能用四字詞來表示他當時的心情嗎?(板書:滿不在乎或毫不在意)
3)看,好心的街坊真情意切,養羊人卻滿不在乎,不聽勸告。我們分角色來讀讀。
(指名一兩個,男女對讀)
唉,養羊人不聽街坊的勸告,把街坊的話當做耳邊風,那我們再來看看,不聽勸告的結果。
出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1)讀,(你讀得真好,特別是這個兩個“又”字?這個“又”說明了什么?
————說明羊又丟了,養羊人又犯錯了,說明不改正錯誤的結果是再次犯錯)
2)齊讀第4段
剛才我們學了第一段到第四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3)我一起再來讀讀第1小節~第4節吧。
第一次丟羊,養羊人滿不在乎的樣子,但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劃出有關句子。
出示: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1)自由讀。說說養養人態度發生什么變化了?(后悔)你是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來的?
(2)讀出后悔之情。
(3)幸虧不晚,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晚,為什么?
(4)課文里面用了一個詞語“趕快”如果把它去掉,好不好?(不好,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5)養羊人這一轉變好不好(好),從哪里看出來?(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6)“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造句。
五、體會寓意
1.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養羊人在修補羊圈的時候,原來那個曾經勸他的街坊剛好經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樣說,養羊人又會怎么樣回答。
2.如果養羊人不修補羊圈,會出現什么結果?
3.揭示寓言
出示: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及時改正),就(不算太晚)。
4.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情。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交流,再指名說。(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5.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
2、其實呢!“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到這里,下節課我們來學習《南轅北轍》。下面我們寫幾個字。
七、指導寫字。
1、重點指導:窟、窿
窟:上面“穴”,下面“屈”。
窿:上面“穴”,下面“隆”。
2、教師范寫,學生跟著練寫。
八、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滿不在乎后
亡羊補牢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
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⑴ 羊圈破了個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② “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③ 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④ 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⑤ 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⑥ 指名背。(指導方法)
⑵ 街坊勸告,他不聽:
① “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② 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③ 引導評議,齊讀。
④ 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⑥ 指名讀,評議。
⑦ 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⑴ 指名讀第4節,評議。
⑵ 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⑶ 齊讀第4節。
⑷ 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⑴ 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⑵ 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⑶ 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⑻ “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⑼ 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七、作業
1、背誦這則寓言。
2、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板書設計】
想法 已經丟 后悔
亡羊補牢 做法 不補 趕快堵 (未為遲也)
結果 又少 再沒丟
亡羊補牢 篇4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低段閱讀教學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對小學低段閱讀教學提出的目標是:“學習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并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比較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我們也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語文教學中,比較閱讀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有利于發現問題,增強思考,從而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古詩古文,成語故事、神話4篇課文,讓學生從小就接觸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
本文講的是一個養羊人丟了羊,開始不在意,后來又丟了羊,最后補好羊圈不再丟羊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學情分析:
大部分孩子在上學之前聽過成語故事,對《亡羊補牢》的故事情節并不陌生,但對其中的道理不夠明確,深入理解欠缺。在孩子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是聽眾的角色,在課堂中,初步完成角色的轉換,把故事完整、清楚地講給別人聽,成為一位講述者。
依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這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下面我就結合具體教學設計及以說明。
一、檢查生字,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第一屏:羊圈 鉆 叼 鄰居
第二屏:滿不在乎 后悔極了
養羊人在第一次丟了羊之后是:滿不在乎
第二次丟了羊之后是:后悔極了
第三屏: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亡羊補牢
2、激趣,回憶課文內容
老師知道你們特別喜歡聽故事,很多同學還喜歡講故事,上節課我們了解到楚國的楚襄王不聽大臣莊辛的勸告,遭到了秦國的攻打,莊辛就給他講了這個《亡羊補牢》的故事,楚襄王聽后改變了以前的做法,成為了一個好國王。
回憶一下《亡羊補牢》講的是什么故事?
學生對課文內容早已不陌生,對其中的道理理解還不夠深刻,我通過在朗讀中理解內容,在比較中明白道理,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分以下步驟進行。
1、默讀畫批,反饋交流。
(1)提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唇。思考養羊人兩次丟了羊之后的態度是什么樣的?
(2)反饋畫的句子:那個人滿不在乎地說:“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他后悔極了,說:“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第一次丟羊后--------滿不在乎。
當養羊人發現羊圈上有一個大洞,狼鉆進洞叼走一只羊, 養羊人對此是什么態度?(滿不在乎)
①鄰居看見了是怎樣說的?
出示:“趕快把羊圈修好吧!” 讀一讀,說說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抓住 “趕快”一詞、句尾的“!”體會鄰居關心他,為他擔心,為他著急,想讓養羊人趕緊修羊圈。
②角色體驗:你們一下子就聽懂了鄰居的話,他是在讓養羊人修羊圈,而且還要及時修!那你們現在就是這個鄰居,我是那個養羊人,快來勸勸我吧!
③教師根據學生相勸的話,適時說出“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你覺得養羊人是什么態度?(滿不在乎、不聽勸告)
為什么會滿不在乎呢?你們猜一猜我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讀: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我才會滿不在乎的說:(“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誰能把養羊人滿不在乎地樣子讀出來?
④同桌分角色朗讀,體會對話雙方的不同的心情。
⑤正是因為養羊人滿不在乎不聽勸、不補羊圈,結果第二天羊又丟了,這就是亡羊(板書亡羊)。這個“亡”就是丟失的意思。
過渡:那個人又丟了一只羊,他是什么態度?
★第二次丟羊后------后悔極了。
①“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都怪我呀,我應該聽鄰居話。”
讀讀兩句話,比較哪一句更能表現他后悔的心情。
②想象養羊人當時的表情、動作、語氣、語言體會養羊人特別后悔的樣子。
讀一讀、評一評。
③你就是那個養羊人,請你把當時的情景說一說。
2、改正錯誤,補好羊圈
養羊人不僅知道自己錯了,是怎么做的?讀一讀、說一說。
3、梳理歸納,比較不同
(1)回想兩次丟羊后,養羊人的態度、行動、結果一樣嗎?你從中明白什么道理?態度 行動 結果
第一次亡羊后 滿不在乎 沒補羊圈 又丟一只羊
第二次亡羊后 后悔極了 立刻補好 再也沒丟過
【設計意圖:在這里老師和學生一起梳理歸納,進一步比較兩次丟羊后態度、行動及結果的不同,使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2)這個養羊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生自己說一說。
★再讀讀第三自然段。
★結合生活實際,自己或他人的實例談談理解。
預設:1、如果學生說不出來老師就引導“亡羊補牢”與“知錯就改”意思相近。
2、老師舉一個實例引導。
三、指導評價,講好故事
1、我們學得這么好,不僅了解了內容,還明白了道理。
指導:
(1)用自己的話把故事的內容講清楚:講出養羊人兩次丟羊后的不同態度、不同做法、不同結果。
(2)在講的過程中加上自己的想象、人物的對話、表情、動作等。
今天評選出“講故事小能手”。那就來練練這個故事吧。練講故事,互相練,指名講
2、評價講故事情況:故事的內容講清楚
講的是否生動(人物的對話、表情、動作、心理)
四、識寫“應該”,正確書寫
養羊人終于明白了: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我們來學習“應該”二字
(一)記字形: 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該”字利用“刻”“孩”換偏旁來學習)
(二)書寫:
1、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想一想要把“應”寫漂亮,該注意什么?
(1)整體看:幫包圍結構。 廣字旁里面的筆畫容易寫散。
重點筆畫:
(2)教師范寫(強調重點筆畫的位置)
(3)學生描紅,獨立寫。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書寫情況。
(4)投影反饋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字。
(5)學生修改自己寫的字,再對照范字獨立寫,爭取比前一個寫得更漂亮。
2、“該”的言字旁應該寫得窄一些,右半部分的兩個撇一大一小,最后一筆是點。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五、歸納總結,布置作業
1、歸納總結:看來“亡羊補牢”還真是個好辦法啊。看來有的事情出了差錯及時補救還來得及,不會再造成損失。這就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不僅學會了故事,懂了個道理,還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呢!
2、布置作業:必做: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小伙伴聽。
選做:把自己知道的一個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滿不在乎
15 亡羊補牢
后悔極了 修好羊圈
為時不晚
亡羊補牢 篇5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體會寓意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預設板書:寓言兩則 亡羊補牢
一、問答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什么?
生:寓言兩則 亡羊補牢
( 齊讀課題)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嗎?
生:很有道理的故事。
師:蘊涵著道理的故事。我們要怎樣學好寓言?
生:學習道理(板書:道理)
師:除了學習道理,還要學習什么?一下子就學習道理嗎?
生:要知道故事(板書:故事)
師:今天我們掌握好這兩點就能學習好課文。
師:今天學習《亡羊補牢》,請給“亡”組詞。
生:死亡(板書:死亡)
生:亡羊補牢
師:請給“牢”組詞。
生:監牢(板書:監牢)
生:坐牢
師:“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生:“亡”是死亡的意思
生:“牢” 是牢房的意思
生: “牢” 是羊圈的意思
生: “亡”是失去的意思
師:平時,我們學習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認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請你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證據,初讀課文
師:找證據必須先讀課文,慢慢地讀,遇到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解決。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1,小組長帶領讀課文,聽到誰讀不準,一齊幫幫他。
2,交換小組長檢查讀書。
(小組長匯報讀書情況)
師:以后小組檢查時,就要齊心協力,爭取好成績。
(二)出示三句話:(課件)
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師:請小組分讀三句話。
(生讀這三句話)
師:哪個聰明的孩子發現肖老師為什么要選這三句話?
生:因為三句都有“窟窿”
生:因為生字就藏在這三句話里。
(自由朗讀這三句話,齊讀。)
三,研讀,弄清“亡”和“牢”
師:課文讀熟了,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請默讀課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一會小組交流。你得找出證據,看看從哪個句子找到的,把它劃下來。提醒大家,證據可能不止一處。
(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師巡視小組學習,作適當的點撥。
匯報:
生:“亡”是丟失的意思:我是從“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找到證據的。
師:剛才讀的句子有幾個字沒有讀好。
(指名幫助再讀這句話。)
師:要讀準“圈”、“叼”等字。“亡”不是“死亡”嗎?
生:是羊被叼走,他丟失了羊。
生:“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看什么呢?”齊讀句子
生:“第二天早上,他去放養,發現羊有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生:“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有丟過。”
生:一直都是說羊丟了,沒有說羊死了,可能羊還沒有死呢。
生:(齊讀)“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有丟過。”
師:小結:現在大家認為“亡”是什么意思?
生:齊回答“丟失”。
師:“牢”是什么意思?
生:“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牢”是“羊圈”意思。
師:“補牢”就是“修羊圈”。
生: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師:街坊說修羊圈就是“補牢”。
師;(解說)“牢”的構字意義:寶蓋頭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給牛羊住的地方。
師:按照剛才的方法,把丟羊的句子和補羊圈的句子找出來,自由練讀。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師:在讀這則寓言的時候,老師始終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想請你們幫忙解答一下:
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師:請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生請默讀課文,思考)
生:我知道羊圈破了個窟窿。“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師:齊讀這句話。
(生齊讀)
生:我還知道街坊勸告,他不聽。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師:“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師:街坊是怎么勸的?
(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師:他讀的怎么樣?
生:還應該讀出勸告的語氣。
生:應該讀出街坊對養羊人的關心。
師:街坊對養羊人這樣關心,可養羊人呢?
生: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指名讀,評議。)
師:可以看出養羊人的什么態度?
生:可以看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師: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生:養羊人心里想:羊丟了,就算了,羊圈也不用管了。
生:養羊人想一只羊也不算什么,丟了就丟了。
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同桌分角色朗讀。)
(指名讀,評議。)
師: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生:他不聽勸告有丟了一只羊。
生:他不聽勸告的結果是:第二天早上,他去放養,發現有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生:養羊人又丟了一只羊。
師: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師: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討論交流)
師:養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生: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
師: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
生:不能,因為他要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生:加上趕快說明他不想再丟羊了。
師: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生: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師: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指名讀)
師: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生:要是我接受街坊的勸告,就不會丟羊了。
生:如果我接受街坊的勸告,就不會丟羊了。
師: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生:因為修好了樣圈就不會再丟羊了。
生:因為已經丟了兩只羊,不能再丟羊了,不然羊會丟光的。
師: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
生: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師:咱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出養羊人的后悔心情。
(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明理
師:我們說過,學習寓言除了讀懂故事,還要讀懂道理,剛才知道丟羊補羊圈,那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丟失了東西要找出原因。
師:僅僅是丟失東西嗎?
生:如果……
師:養羊人因為自己的一些疏忽而損失了羊。
生:要樂于聽別人的意見
師:光聽意見就行了嗎?小組交流交流。
生:丟失的東西不要等丟失了才懂得珍惜。
師:怎樣能使珍貴的東西不再丟失?生:做錯事要及時補救,以后就不再錯。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生:我的作業本散了,但是為了不讓作業本再繼續散,我就用訂書機把作業本訂好了,作業本也就沒有散了。
生:這幾天我感冒了,媽媽讓我去看病,我以為是小病,就沒有去醫院看病,昨天就發起燒來,為了減少病痛,我早上去看醫生,買了藥,吃過后,現在好多了。
師:幸虧去看病了,不然會引起大病的。
師:是呀,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生:(齊讀)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六、復述故事
師:養羊人因為接受街坊的勸告,羊再也沒有丟過,這天,他遇到街坊,突然想起街坊的勸告幫助,如果你是養羊人,會對街坊做什么?
生:謝謝、道謝
師:把你的同桌視作街坊,你向他道謝。
(生相互視作街坊,道歉)
師:咱們來一起合作表演:
(師飾街坊,學生飾養羊人。)
生:我會送一只羊給你。
師:你為什么送羊給我?
生:你幫助過我。
師:我幫助過你嗎?我熱心助人,忘了做過什么,你幫我回憶回憶。
(置換角色:師飾養羊人,學生飾街坊。)
師:復述故事之后道謝。同位模仿老師那樣練習道謝。
(再匯報生生之間道謝)
七:作業
(出示生字詞)
1、單獨出示生字詞能把它讀準確嗎?
自由讀、齊讀
2、老師再教大家一種學習的方法,除了通過道謝基本把故事講一遍,現在還可以把生字串起來講故事。
師示范串生字講故事
同桌互相串生字講故事
3、回家向家長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教學反思:
一,目標明確,方法落實,訓練到位
學習寓言,了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蘊涵的道理,這既使寓言學習的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老師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扎實進行,落實有效。從題目激趣導入,探究“亡”、“牢”字意,引導理解故事內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創設平臺,多次引導學生把讀懂故事內容與感悟故事蘊涵的道理交織深化,使目標的落實扎實到位。
二,結合教材特點,選擇學法,恰如其分
這節課環節簡練清楚,老師根據這個寓言故事題眼“亡”、“牢”容易產生歧異,引導孩子讀故事,探究字意,巧妙的使孩子讀懂了故事。這種探究學習在此運用得如此自然與高效。
三,循環反復,螺旋深化,逐步提高
簡單的環節,訓練卻絕不簡單,訓練在反復中提高。第一,教學中多次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生字的學習:在課文中整體認讀、在具體的語句中讀準確、在探究中學習生字、鞏固生字與復述寓言故事相結合。反復的認知重現,對孩子學習掌握生字是積極的,而這些環節并不是簡單的重現生字,而是隨“課”的深入而要求逐步提高。第二,讀故事,悟出道理,卻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讀故事,談收獲;懂道理,找語句體會;創設口語交際訓練平臺,把故事與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亡羊補牢 篇6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并背誦其中的一則。
【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亡羊補牢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點?
(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
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 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⑴ 羊圈破了個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② “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③ 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④ 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⑤ 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⑥ 指名背。(指導方法)
⑵ 街坊勸告,他不聽:
① “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② 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③ 引導評議,齊讀。
④ 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⑥ 指名讀,評議。
⑦ 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⑴ 指名讀第4節,評議。
⑵ 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⑶ 齊讀第4節。
⑷ 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 討論交流:
⑴ 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⑵ 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⑶ 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 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⑻ “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⑼ 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
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 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⑴ 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⑵ 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
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不是點。
〖作業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背誦這則寓言。
3、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板書設計〗
想法 已經丟 后悔
亡羊補牢 做法 不補 趕快堵 (未為遲也)
結果 又少 再沒丟
第二課時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看著哪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
“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寓言 窟窿 勸告 軟硬 狼群 法則 后悔 盤纏 叼走 街坊
第三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朗讀課文,并說一說每一則的寓意
三、拓展活動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組里講給同組的伙伴聽,選一個參加班級寓言故事大賽,評出故事大王獎三名。
四、完成同步練習
亡羊補牢 篇7
寓言二則《亡羊補牢》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后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
3、練習用"從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教學用具:錄象、自制教學幻燈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說出"掩耳盜鈴"的意思。
2、回憶學習"掩耳盜鈴"的方法。
圖文結合理解內容反復朗讀悟出道理聯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講讀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出示課題)
1、釋題: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亡羊補牢---羊丟失后修理羊圈。
2、分節讀文,質疑。
糾正讀音:街坊坊讀輕聲:窟窿窿讀輕聲
質疑:
3、看錄象,思考問題,理解大意。
那個養羊人丟失第一只羊后,聽了街坊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當養羊人第二次丟失羊后,他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4、細讀課文,歸納寓意。
幻燈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這個反問句換成肯定句: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b:問: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較句子:"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反問句語氣更強,突出了養羊人根本沒有想到后果,執迷不悟。指導朗讀,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范讀,個別讀,齊讀。)
d:討論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樣做?
過渡:由于養羊人沒有你們正確的想法,所以就出現了又丟了一只羊的結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a理解填空:養羊人現在感到很---------,明白了應該------街坊的勸告。
b比較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后悔、知錯"的語氣。個別讀,范讀,齊讀。
c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劃出有關的詞語。("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指導讀出重音。
d討論:養羊人現在才后悔,現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5、朗讀全文,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個別答,然后老師小結。
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得越快,錯誤造成得惡果就越小。現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生錯誤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三、指導復述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感想。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談談。
四、堂上練習。1、指導造句:從此-------先讀書上得例句,理解詞語意思后,再試說句子。
五、作業:1、熟讀本則寓言,試背。2、說出"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
《寓言兩則之南轅北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句意,讀懂《南轅北轍》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
2、通過自學質疑、討論解疑、興趣表演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素養。
教學重點:理解《南轅北轍》故事內容,認識其中的道理。
教學難點:體會、領悟道理。
教學具:大黑板多媒體課件
預習要求:查字典閱讀課文,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
一、自學質疑
1、自由閱讀,個人質疑。
①可質疑詞句意以及個人想了解的問題。
②個別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閱讀。
2、學生說問題,教師歸納問題。
詞義:盤纏硬要
問題:"南轅北轍"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南轅北轍》中那個做車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誰的想法對?為什么?
3、組織閱讀課文。
①齊讀②自由讀③個別指導
二、討論解疑
1、隨機閱讀,結合課文,聯系實際理解詞義。
盤纏(路費)硬要(一定要)
2、通讀課文,進一步認知課文。(讀中思考問題)
3、學習小組組織討論。
⑴組長負責結合組員。
⑵針對問題討論,組長歸納小組意見。
⑶選代表作答。(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膽小的同學,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小組匯報、講讀課文
1、組員匯報形式(自由選):讀文作答口頭說答自由表演
2、評點講析
⑴動畫演示故事梗概。(結合演示評析學生作答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
⑵自由閱讀、分角色閱讀,理解問題。
a角色:坐車人b角色:朋友
⑶結合課件動畫、生活實際,認知"坐車人"和"朋友"誰對誰錯。
課件片段說明(動畫展示)北▲
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
南▼(楚國)
3、引申闡發道理
⑴總結故事內容,復述故事。
⑵講說道理,理解"南轅北轍"詞義。
本來要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⑶結合實際、課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訴我們做事要明確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條件多好,也不能到達目的。
四、興趣表演、加深理解1、自由閱讀,指名復述。
2、小組結合,導演故事。
①分擔角色②人物語言、動作、表情
3、總結小評,啟發教育。
做事要明確方向不能背道而馳。聽取別人善意的意見。
五、作業布置
1、把《南轅北轍》故事講給別人聽。
2、根據自己學文體會,寫讀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濫竽充數、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參殺人、畫蛇添足、后來居上、井底之蛙、驚弓之鳥、庖丁解牛、買櫝還珠、拔苗助長、疑鄰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殺豬、打草蛇驚、紙上談兵。
亡羊補牢 篇8
片段一:
我上課前準備了一只“羊”的圖畫。上課鈴響了,我拿著這只“羊”走進教室,學生一下就興奮起來。我把“羊”貼在黑板上,問:“誰能用羊組詞?”許多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有的說:“羊圈”,有的說“養羊”,有的說“山羊”,有的說“綿羊”,還有的說“亡羊補牢”。學生既擴充了詞語,又巧妙地引導了出“亡羊補牢”這個寓言題目。
片段二:
課文中有一個詞“窟窿”,“窟窿”是指什么呢?學生說是洞.我又問道:“誰能用手比畫一個窟窿的樣子出來?”一個平時上課就很活躍的男孩站了起來,比畫了一個腦袋大小的洞,接著,其他學生就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比劃出了更大的洞。我緊接著問:“大家為什么覺得洞有這么大呢?說說你的理由。”一個學生激動地站起來,說道:“他的洞太小了,狼不可能鉆進去,應該是這樣大的洞,因為狼得從這樣大的洞里鉆進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
片段三:
課文最后一段有一個詞 “從此”.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又進一步問 “從什么時候開始?” 學生又答到 “從養羊人修好羊圈開始”.
解讀:
無論在什么時候, 學生都應該是課堂的主人。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生活,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真正的主人。
一、形象直觀, 激發興趣
《亡羊補牢》是一則寓言,內容比較簡單,如何使學生一上課就有濃厚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呢?于是我根據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引入課題時出示了羊的圖形,粘貼在黑板上,學生很感興趣.再用羊組詞,學生非常感興趣,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
“亡羊補牢”這個詞,也就切入了我們的主題.
二、聯系生活, 自感自悟
我經常提醒自己每天的學習還要為孩子們創設一個主動感悟自主選擇的機會,促成他們的個性發展才行. 學習
“窟窿”一詞時,我想如果由老師直接講出意思來,學生的印象就不會太深刻.于是在設計這一環節時,先讓孩子了解
“窟窿”就是洞,再讓孩子聯系生活,聯系課文情節進行理解.然后用手勢表示. 孩子們互相討論著,都在比劃著.整個過程,
孩子們非常認真和執著. 通過他們的自感自悟,得出: 本課的 “窟窿”是能鉆得過一只狼和一只羊的大洞.
當他們得到我的肯定后,臉上都露出了高興的笑容.多可愛的孩子! 我想:
學生獲得的絕不僅僅是“窟窿”一詞的意思,而是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啊!
三.、感悟體驗,理解字義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本這一藍本,讓學生感悟到課文中內容的豐富。例如:在理解“從此”一詞時,我先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得到“從此”是指從現在開始。為了使學生感悟“從此”一詞在文中豐富的含義,并讓學生聯系上下文進行充分理解:“在這一課中,從此是指什么意思?”學生們紛紛說道:“從此在這里是指羊圈修好以后。”
在這個環節中,形成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教學以詞義的感悟為核心,融字音、體驗、情境、語言內容融為一體,讓學生對文本抽象的語言有了全方位、立體式的感悟。
四、教學模式
1.利用鮮活、生動的情境幫助學生領悟課文的內涵,能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的意思。
2.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開發學生的潛在智力,讓他們通過積極參與活動,提高識字的能力。
3.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想,使教學變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哲理、有意義的集體活動。
“在閱讀教學中識字”教學模式還在探索形成階段,我們還將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完善、研究出現的新問題,使這一教學模式不斷發展,形成特色。
亡羊補牢 篇9
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開始走入課文,走進使我們變聰明的學習之路了.看板書: 言兩
誰上來不題目補充完整 下面的同學在練習本上寫.
生(吳紀宏):上黑板寫上"寓"和"則"
師:寫得怎么樣呀
生(紛紛說):好漂亮呀,很好呀.
師:你們看老師的表情感受到什么呀
生:很驚訝,很驚喜.
師:他寫得跟老師的天衣無縫呀,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課題.
生:齊讀兩遍.
師:考考同學們的記憶,我們二年級時學過寓言兩則,你還記得是哪兩則嗎 點名葉名洋說不出來.
師:你的記憶跟林老師一樣糟糕.
生(黃悅華):《拔苗助長》和《守株待兔》.
師:是"拔"嗎 古代寫的是什么字
生:"揠".
師:誰能告訴我,什么是寓言
學生紛紛翻書(前兩天布置回去預習過.)
師:別翻書,要從你的小腦袋里直接說出來.
學生舉手聊聊.
師:你怎么樣理解就怎么樣說,我以前講過的.大膽舉手,不要怕講錯.
生(范寧寶):是指那些以后的事.
師:今天是2006年3月17日,以后就是2006年3月18日的事,你的意思是"從前的故事"是嗎 生點頭.還有誰來說說
生(張逸菲):每一個故事講一件事
師(打斷,提醒幾個不專心聽的同學):等一下,有四雙小手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們不懂得尊重同學,小手往往帶著耳朵走,回來了嗎
張逸菲(繼續):寓言說的每個故事都講一個道理.(當她講話聲音太小時,建議她向葉名洋發言一樣響亮.)
師:同意嗎
生齊說:同意!
師: 她說出了特點,寓言肯定是——講道理,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講道理;那通過什么來講道理呀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故事;那通過一個怎么樣的故事來講道理啟發學生選擇"虛構"還是"真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虛構,鞏固"虛"字,全班書空第三畫,(平時第三筆容易寫錯.)表揚袁心悅:她很想說話,但是能控制自己不會沖口而出,而是高高舉手.
師:帶著同學總結:寓言就是編一個虛構的故事來告訴人們一個道理.
師:指名同學用"通過什么干什么"來復述寓言的特點,說話簡練一點.
師:懂得道理,是不是就會變得聰明一點呢
生齊說:是.
師:第一個聰明在哪里呢
生:在書本.
師:板書"亡羊補牢",我記得昨天有個字同學們讀不準的,今天能讀準了嗎
生:"亡羊補牢",重讀"亡".
師:大家都會讀了,到底這個題目什么意思,有誰知道呢 "亡","牢"什么意思
鐘曉東舉手說:"亡"就是死的意思.被狼叼走了一只羊.(全班笑)
師:(批評)我現在是站在鐘曉東的這邊批評那些笑的同學,鐘曉東這么認真,有什么好笑的呀 緊張說錯了,很正常.
生吳紀宏:死亡的羊被狼叼走了.
師:第一,二,三組的同學多么認真呀,一雙雙眼睛閃耀著學習的欲望,第四組有同學開始開小差了.
師:還是死亡的羊嗎 同學紛紛舉手.
師:別急別急,打開課本,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讀完之后,看看鐘曉東還是吳紀宏能從課文中找出哪個詞來告訴這個答案的.
生:齊讀.
師:剛才讀的時候,林老師聽到一把真實的聲音,怎么只有黃銘浩牢牢記住"街坊"的輕聲讀音呢 齊讀這個詞.
生:再讀有這個詞的句子.
師:到底亡什么意思 就用課文一個字來說.
鐘曉東:少
吳紀宏:丟
師:對呀,在古代,亡不是死的意思,在這里是"丟"的意思呀.
師:那"牢"又是什么意思
生:羊圈.
師:黃若非,請你上黑板,把這個"圈建"起來,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建",看看誰"建"得最漂亮.——寫"圈"字.
生:寫字.師強調動作:停筆,拿筆(挺直腰),動筆!
師:(黃若非寫完后)修好了,漂亮嗎
生:漂亮,結實.
師:檢查下面同學寫的,同學紛紛舉著本子"我的更結實".
師(小結):帶著同學說"亡羊補牢是說丟失了一只羊,然后去修補那個羊圈."
師:你會說這個故事嗎 會的請舉手 那么多呀 好,我給你們三分鐘時間,講給你的同桌聽.
生:同桌互相講故事.
師:時間到,誰來打頭炮
生紛紛:我……
生(王寅初)從前……
師打斷提醒:咦,怎么講個無頭故事
生繼續:今天我講的故事叫《亡羊補牢》,從前……
師指名張逸菲評價,黃悅華非常踴躍,爭著要說,就把機會給了他.
黃悅華:剛才王寅初說得不大流利,而且把"羊圈"說成quan.
師提醒王寅初把這個詞讀兩遍.黃悅華剛才說得很流利呀,還有什么問題嗎
黃銘浩:她把整個故事講出來,……
吳紀宏說:太羅嗦了,
師:那怎么樣才不羅嗦呢,吳紀宏你來說這個故事.
吳紀宏:講故事.(講得很不錯)大家鼓掌.
師:時間關系,不能給太多同學講了,剛才據老師觀察,朱凱很棒,姚睿雅很棒,范寧寶都很棒,聽說讀書的"聽"他們都做得很好,第四組比較差.
師:你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呢
楊梓宏:這個故事告訴我要聽別人的意見,如果是好的意見,要接受,如果是不好的意見,也要向別人提出自己的意見.
胡志:這篇故事告訴我們錯了就應該吸取教訓,不能再有下一次.
毛姝格:知錯就改就是一個好的習慣.
郭宇軒:我覺得我們要吸取別人的意見,即使不好的意見,要留著,以后或許會有用.
同學鼓掌.
師:剛才同學一個說得比一個精彩,我想問一下:如果那個街坊是你的鄰居,你喜歡他嗎 為什么
黃雪雯:我喜歡他,因為他的眼光不會很短淺,知道明天會再丟一只羊,所以他去勸告他(養羊人).
丘心如:我喜歡他,因為我做錯了事,別人就會不理不睬,但是街坊會主動來說,來幫助我.
林紫薇:我不喜歡街坊,因為街坊勸過一次他,說完之后,就再也沒有勸告了,如果他能繼續勸告,另一只羊就不會丟了,你看又損失了一只羊.
師:紫薇說她不喜歡那個街坊,因為他只提醒了一次,沒有繼續再提……學生紛紛說"還有,還有",老師只好給同學說.
張一帆:我也不喜歡,如果街坊真的想幫忙的話,他應該去幫他修好羊圈.
師:我明白了,張一帆的意思是,如果真的想去幫助別人的話,不僅僅說了算,還是用行動去幫助,對不對
生齊聲說:對!
師:那你們喜不喜歡那個養羊的人呢
曹健松:不喜歡,因為他不聽別人的勸告.
師:對嗎 別急,打開書本,你用課文的話來反駁他.
袁心悅:他很后悔……糾正"結結實實"的讀音.
李東燊:我喜歡,因為他知錯就改,雖然他開頭沒有聽街坊的話,不過,他第二次就改過來了,這種知錯就改的習慣非常好,所以我喜歡他.
師:我也很喜歡你,你說得很棒!
個個爭著要說.
師:如果跟他意見相同的就不說了,聽聽不同意見的.
黃亮:我喜歡他,他修羊圈時,不需要別人幫,自己去修,而且知錯就改.
郭偉健:我喜歡他,因為他后悔了就馬上去改.
何梓銘:我不喜歡他,因為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 "因為他自己不知道,還責怪別人.
師:我們來讀讀養羊人這句話.
生:齊讀.
師:他是什么態度呀
聶晶:我覺得他是很不耐煩的語氣.
師:那你來讀讀好嗎
聶晶讀.
師:還有什么不同的語氣 你覺得呢
董浩揚:我覺得他好像不大喜歡羊,不大愛惜羊
師:他不愛惜羊嗎 再用課文的話來告訴他.到底那個養羊的人愛不愛惜羊
王圳安:如果他不愛羊的話,就不會去修那個窟窿了.
師:好,我們來找找"窟窿",張一帆,你到黑板去寫,其他同學在本子里寫,看看誰寫的"窟窿"真正像"窟窿".
生:寫"窟窿".
師:點評書寫"你的窟窿太大了"——寫出格;你的窟窿有點歪;你的窟窿頭太小,羊丟不了的;
張一帆不會寫,張逸菲幫忙寫.張一帆在旁邊跟著寫,受到老師表揚:張一帆有個聰明的行為,能跟著別人學.
師:剛才紫薇說,如果那個街坊真正是忙人忙到底的話,還會在勸,是不是 現在你就是那個街坊,你還會怎么樣勸 打開書本繼續寫:街坊又勸告……街坊繼續勸告……
生:續寫.
下課前,有幾個同學寫完了,下課后,還有很多同學拿給老師看.
亡羊補牢 篇10
一、圖畫導入,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圖,請大家看黑板(貼上羊、畫上羊圈),圖上畫的是什么呀?(生說,師板書:羊 圈)
古時候人們把這種養生口的圈就叫牢(板書:牢),“牢”是一個生字,請你認真觀察,想想用什么方法來記這個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可根據字義記)
2、古時候圍繞著羊和牢還發生過一個故事呢,這個故事的名兒就是一個成語,你知道是什么嗎?(生說:亡羊補牢 師板書:亡 補)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成語故事,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這篇課文到底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請你們自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2、故事里的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這些生字詞(投影出示詞語)
羊圈(圈字還有其他讀音嗎?)、鄰居、差錯(這個字還念什么,它也是一個多音字,在這個詞中讀什么?一起把這個詞讀一遍。)應該、及時、損失、滿不在乎、亡羊補牢(這個補字都能組成什么詞呀?你知道它為什么是衣字旁嗎?誰想提醒大家寫衣字旁時要注意什么?我們一起寫一遍。“亡”這個字有這樣幾種解釋:
⑴ 逃;⑵ 丟失;⑶ 死。
誰給大家讀讀,“亡”在亡羊補牢中應該選那種?生說。
師板書:丟失,課文里是怎么寫的,你能給大家讀讀嗎?生讀時,師擦去一部分圈、摘掉一只羊)
3、羊圈破了,羊丟了,該怎么辦呀?那個養羊人又是怎么做的呀?
4、那個養羊人在羊丟了以后都說過什么呀?請你們自己先默讀1、2自然段,畫出他說的話,再把他說的話讀一遍。
5、他說什么了?誰給大家讀讀。投影出示句子。
6、你們看同樣都是丟了羊,但他前后兩次說的可完全不一樣,他兩次丟羊以后都是怎么想的呀?學生匯報,進行朗讀指導
7、現在養羊人又是怎么說的呀?(生說,師把羊圈補好)
出示句子,兩句都是寫養羊人把圈修好了,自己讀讀,說說你發現了什么?那句好,為什么?
正是因為他這次立刻把圈補好了,所以從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沒被狼叼走過。
三、領悟故事道理
1、如果你是這個養羊人,經過了這樣一件事,你想對我們說什么?個別說
這就是這個成語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書上給我們總結出來了,誰給大家讀讀?
出示最后一段話。
所以說出了差錯以后,能及時想辦法補救,還不算晚。
2、你想把這個成語故事講給誰聽,為什么?
小組說、個別說。
3、小結:
希望大家都能受到啟發,記住: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板書〗
圖
丟失 圈
亡羊補牢
亡羊補牢 篇11
教材基礎知識針對性訓練與基本能力鞏固提高
一、看拼音寫詞語。
yù yán yánɡ juàn kū lonɡ diāo zǒu
( ) ( ) ( ) ( )
jiē fɑnɡ hòu huǐ pán chɑn quàn ɡào
( ) ( ) ( ) ( )
wánɡ yánɡ bǔ láo nán yuán běi zhé
( ) ( )
二、比一比,組成詞語。
寓( ) 叼( ) 悔( )
遇( ) 習( ) 誨( )
狼( ) 則( ) 勸( )
娘( ) 測( ) 助( )
三、查字典,試著做一做。
1.請寫出下面兩個詞語中帶點字的意思。
①亡羊補牢
②南轅北轍
2.請寫出下面四個詞語的意思。
①勸告:
②后悔:
③盤纏:
四、照樣子寫詞語。
例:結結實實
探究拓展能力強化訓練與應用綜合能力的養成
1.(探究題)讀了這兩則寓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嗎?試著寫下來吧。
①《亡羊補牢》告訴我們:
②《南轅北轍》告訴我們:
2.(開放題)如果你是《南轅北轍》故事中那個要去楚國的人的
朋友,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
我想對他說:“ ”。
部分參考答案:
基礎部分:
三、1、①逃亡,丟失。 關牲口的圈
②古代車馬前面的車杠 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
2、①拿道理勸人。
②事后懊悔。
③費用。
四、安安穩穩 扎扎實實 浩浩蕩蕩 冷冷清清 堂堂正正 風風火火
拓展部分:
1、①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②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亡羊補牢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入題
1、上學期我們學過一則寓言叫做《刻舟求劍》,講了個什么故事,誰能說說!
2、這位刻舟求劍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丟失的劍?這個故事諷刺了──
3、像這樣用一個短小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是諷刺一些人,說是寓言。
4、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第九課《寓言兩則》
二、題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則是講道理。
2、則的意思是?(篇)
3、這兩則寓言又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或是諷刺了哪種人。先來研究第一篇,跟著我一起寫課題──亡羊補牢。
三、初讀課文
1、讓我們先來看看這篇故事講了什么?請大家自由講課文,了解故事。
2、誰能不看書,用自己的話將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3、聽了同學講的故事,課題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從課中文找出一個詞來解釋“牢”嗎?
4、牢的愿意是指關性口的圈,而課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課意,再去讀課文,用一句話完整的句來概括課題的意思。
四、精讀課文
1、亡羊就是丟失了羊,故事中,這位養羊人,共丟了幾頭羊,都是怎么丟的,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
⑴ 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 “窟窿”:注意“窿”讀輕聲;記字寫字;理解字義──洞。
⑶ 因為__________所以養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
⑴ 這回丟的原因是什么?
⑵ 依然是那個窟窿惹的禍。你想對養羊人說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們一樣的熱心,當他在第一次丟羊的時候,就在勸他了,找出來讀讀。
3、對著街坊(解釋:鄰居)的好言相勸,養羊人卻是那么地怎樣?(說出他的不在意,無所謂)
4、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心情大不一樣,他非常地──后悔!此時,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話來說說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丟了!
五、體會寓意
1、試想,當然勸過他的街坊正在好路過這兒,他會說些什么?
2、丟了兩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話,后果會?
3、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的錯誤,只要( ),就( )。
4、所以在“亡羊補牢”后面還有一句話,就是──未為遲也(為時不晚)。
5、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一定也有類似的現象,聯系生活的實際,四人一小組說說看。(環境污染、防眼近視……)
六、認讀生字
1、本文還有幾個需要識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書寫提醒。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丟 丟
不補 趕快堵
又少 再沒丟
未為遲也
第二課時
南轅北轍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補牢》的寓意,知道只要( ),就( )。
2、本節課,我們將一起研究另一則寓言,板書:南轅北轍
3、有知道這個故事的嗎?來說說看(師適量補充)
二、了解故事
1、聽了故事,你想說什么?
2、這位要去楚國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嗎?
3、轅是車杠;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么呢?(轅向南轍向北,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
三、精讀故事
1、楚國在南邊,這個人卻要往北走,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勸。找出他與朋友的對話,同學一起來讀讀。
2、分角色讀。點評(讀出了朋友的不解、誠懇,讀出了他的固執……)
3、用上“雖然……但……”這個名式來解釋一下,這個人到不了楚國的原因。
(雖然他的馬跑得很快,但離楚國越來越遠)
4、朋友一連串的問題也沒有讓這位固執的人方向,只能看著他越走越遠,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5、看著越走越遠的車夫,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四、課外延伸
1、這個成語來源于《戰國策·魏策四》,是發生在戰國后期的一個故事。想聽聽嗎?
戰國后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謀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鄰邦,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風塵仆仆趕來求見安厘王,勸阻伐趙。季梁對安厘王說:“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但他告訴我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我問他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那人指著車上的大口袋說:‘不要緊,我的路費多著呢。’ 我又給他指明,路費多也不濟事,這樣到不了楚國。那人還是說:‘不要緊,我的馬夫最會趕車。’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對,即使馬跑得特別快,路費帶得特別多,馬夫特別會趕車,這些條件越好,也只能使他離開目的地越遠。”說到這兒,季梁把話頭引上本題:“而今,大王要成就霸業,一舉一動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樹立權威,眾望所歸;如果仗著自已國家大、兵力強,動不動進攻人家,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個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樣,只能離成就霸業的目標越來越遠!”魏安厘王聽了這一席話,深感季梁給他點明了重要的道理,便決心停止伐趙。
2、古人還用文字記錄下這個故事:
出示:今者臣來,見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3、讀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幾千年前的故事,你來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說說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領會你所說的故事說,含著一個怎樣的道理。
2、聽了這么多的故事,的確讓我們受益非淺。在生活中,這些道理將讓我們變得更加的明智。
亡羊補牢 篇13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是用兩則生動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學時,先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學生根據閱讀要求自學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從而進一步了解課文。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自由討論并交流讀了這兩則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讓學生談一談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是否遇到過像《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樣的事情。還可以讓學生說說還知道哪些寓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能夠正確讀寫。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準備】相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問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嗎?你們讀過寓言故事嗎?(板書: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書);“言”,講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啟發和教育。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則寓言。兩則就是兩篇的意思。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亡羊補牢。(板書)
2、讀題,誰知道“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誰能連起來把題目解釋一下?
(羊丟失以后修補羊圈。)
二、初讀課文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解決。
2、邊讀邊思考,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檢查復習
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提醒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讀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讀“ juàn ”,不要讀成“ quān ”。
“窟窿”的“窿”讀輕聲。
字形方面:
“叼”:左右結構,左邊最后一筆是“提”,不要寫成“撇”。
“悔”:左右結構,左邊是“忄”不要寫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兩點寫成豎。
詞語解釋:
叼走:銜在嘴里拖著。
街坊:鄰居。
勸告:說服,講清道理,使人感動聽從。
后悔:懊惱過去做得不對。
四、學習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1、出示課件,思考:《亡羊補牢》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后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2、養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⑴ 讀書,小組討論。
⑵ 班上交流:
開始想:羊丟了,修圈已晚,沒用。
后來想:如果現在不補羊圈,就不是丟一只、兩只的事,而會丟得更多。因此現在修還不晚。做:動手,堵上,修得結結實實。
結果: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五、小結
1、明確寓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有了錯,只要認真改,就不算晚。
2、聯系實際,談感想。
六、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七、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羊丟了 不聽勸告 羊不斷的少
及時改正 為時不晚
后悔 堵窟窿 羊再沒少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復述《亡羊補牢》的內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學們合作,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請學生觀看動畫片《南轅北轍》問:動畫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拿出字典,自己讀書,試著讀懂課文。
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找找生字的特點。
2、在小組內互相聽讀課文,讀通課文之后,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學生質疑: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三、再次朗讀,解決問題
1、請大學帶著剛才的問題再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發現。(邊讀書邊思考)
2、我們要想解決剛才的問題弄清到底是誰不明白,就應該弄清車下的人跟朋友說了什么,我們該怎樣來讀他們的對話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后學生評價(可以反復讀或老師范讀)
4、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分角色讀書,并討論剛才的問題。
四、討論
同學們,到底是誰不明白,誰來談一談?
不是車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車上的人不明白。因為通過讀書我們知道,是車下的人告訴車上的人去楚國應該往南走,往北走錯了。所以,是車上的人不明白。
(老師對同學們的發言給予充分的肯定性評價)
通過學習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體會寓意:通過學習知道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不了目標的。
五、表演課文
下面我們跨越時空,飛到古時候去感受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我們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吧!(學生分角色表演)
六、課堂延伸
1、假如車上的人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朋友給你指出來,你該怎么辦呢?
亡羊補牢 篇14
一、揭題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故事的題目叫“亡羊補牢”。誰來讀。
2、請給“亡”組詞,“死亡、滅亡”,請給“牢”組詞。“監牢、坐牢”。
師:那“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讀了故事你就會明白的。
二、初讀解題。
1、自由地去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下面老師請幾位小朋友來讀讀課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讀著,讀著,你們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嗎?
①你說,哦,“亡”是丟失的意思,因為被狼叨走了,養羊人的羊丟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說,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對,街坊說的修羊圈就是補牢。
③那“亡羊補牢”連起來就是丟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三、精讀
1、那養羊人共丟失了只羊?(對兩只),請你找出句子讀一讀。
2、你讀,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第二天早上……叨走了。”第一句這句話里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個多音字,還有一種讀音是圈(quān),圓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讀好輕聲,齊讀。
全班一齊讀這兩句話。
3、讀著讀著,你知道了什么?
→你說。對呀,羊丟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個窟窿→這該死的窟窿讓他丟失了兩只羊,太可惜了,誰來讀。
4、養羊人丟了第一只羊,又丟了第二只羊,其中還有別的原因嗎?
→你說,對他不聽街坊的勸告。→師“街坊”就是指誰?(鄰居)
→下面就請同桌同學一人當街坊,一人當養羊人來演一演,說一說,開始練習。
→展示表演讀:
→看了他們的表演,你們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1:這位街坊在勸別人,讓人感覺到他的真誠。
生2:街坊的勸說讓人感到他非常擔心
誰再來當當街坊勸一勸。
→養羊人表演得怎樣?
→生1:→養羊人在說這句話時感受到無所謂,滿不在乎的
→誰再來說一說
→“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就是說……你說,對,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
→哪兩位孩子還愿意來表演。
5、養羊人不聽街坊的勸告,不修羊圈,結果養羊人丟失了兩只羊后,他心里可能怎么想,怎么做呢?展開你們的想象
→生1:如果我丟失第一只羊后馬上修羊圈,就不會丟失第二只羊了。
→生2:如果我聽從街坊的勸告,馬上改正,那就好了。
→生3:現在我已經丟了兩只羊,第三只羊可不能再丟了,現在得馬上去修補羊圈。
四、學習最后一段
1、對,養羊人就是這樣想,這樣做的,出示最后一段。
自由得讀→個別讀
→讀中點撥,此時的他非常后悔,后悔的句子誰還想讀?
→老師也想讀(故意去掉“趕快”。)
→生:不能去掉,因為修羊圈的事不能再拖延了。
→生2:加上趕快說明他不想再丟羊了。
→生3:加上“趕快”說明他想馬上改正自己的錯誤。
→是呀,你看(看圖)養羊人拿著錘子正在認認真真的修羊圈呢。
引讀,從此,……。
→我們齊讀最后一段。
五、明理
1、小朋友,而對正在修羊圈的養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話想對他說?
生1:老大爺,如果你肯接受別人的意見,你就不會丟第二只羊。
生2:大伯,知錯能改永遠是不嫌遲的。
生3:你做錯事能及時補救,我向你學習。
2、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你說,你說。
是呀,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師:作業本散了,應該馬上訂好,及時補救。
六、復述故事
師:養羊人因為接受街坊的勸告,羊再也沒有丟過,這一天,他送一只羊給街坊,向他道謝。街坊問,你為什么送羊給我?養羊人就把“亡羊補牢”的事告訴了街坊,如果你就是養羊人,該怎么告訴“街坊”這件事?先自由準備一下。
七、書寫生字
1、哪個字特別難寫,需要老師幫助的?
哦,“窟窿”,這兩個字都是“六”,特別要注意的是,“窿”,“生”上“一”。師范寫。
2、生寫。
八、拓展
小朋友,我們祖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像這樣的故事很多,我們來看圖說出寓言故事的題目吧,這是畫蛇添足、坐井觀天、掩耳盜鈴,課后希望你們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節課,我們要舉行一個寓言故事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