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案例(通用15篇)
《給予樹》案例 篇1
一出示課題
1師出示圣誕樹:看這是什么?(圣誕樹)在我們今天學的課文中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師板書課題:給予樹
誰來讀一下課題。
2師:(給)是多音字,平時我們都讀gěi,但在這里讀“ji”。再讀一讀課題,能讀得更好嗎?“給予”是什么意思?(給)
3、師:為什么圣誕樹又叫給予樹呢?板書問號
二、初讀課文
師:課文中寫了哪幾件事情是一種“給予”?
請同學們打開書,輕聲讀課文,找找課文中那幾件事情是一種給予?
1、過渡
“給予樹”從外觀上看就是一棵普通的圣誕樹,板書畫出圣誕樹,讓我們看看課文,看看課文中是怎樣介紹給予樹的?焖贋g覽,用直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1)誰找到了句子,讀一讀。
出示句子“后來,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他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他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
。2)哪些同學也找對了,請站起來讀一讀。
。3)全班一起讀句子,邊讀邊思考:“援助、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出示課件援助一直盼望
※援助
。1)援助什么意思?
。2)援助中心就是幫助別人的機構,像我國的紅十字會,希望工程、福利院等。
※一直盼望
。1)學生回答一直盼望的意思(每時每刻期望)
(2)小女孩一直盼望擁有一個玩具娃娃,早也盼、晚也盼,她盼望和玩具娃娃干什么?張開你想象的翅膀,根據老師的提示,小組討論:
出示課件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晚上,她盼望——;……(什么時候,她盼望)
(3)師:從晚上到早上,從清醒的時候到夢中,小女孩每時每刻都在盼望有一個洋娃娃,這真是——
生:一直盼望。
。4)讀句子“一直盼望……穿裙子的洋娃娃”
師:小女孩把自己的心愿寫在卡片上,掛在給予樹上,她希望給予樹能幫助她實現愿望。給予樹是一棵的樹。板書掛滿心愿
《給予樹》案例 篇2
學習目標
①認識“予、圣、誕”等10個生字。會寫“予、擔、寬”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等20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特點,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和快樂。
課前準備
、俜从呈フQ節的錄像帶或圖片。
、谏挚ㄆ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賹W生看錄像(或圖片),了解圣誕節。
、谡勗挘耗懔私馐フQ節嗎?
③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讀一篇發生在圣誕節前夕的感人故事,齊讀課題:“給予樹”。
、芾斫庹n題。“給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題目的呢?讀了這個題目,你還想知道什么?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侔匆蟀颜n文讀兩遍。
要求:a.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b.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詞句畫出來與同學討論。
、跈z查讀書情況。
a.出示下列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
給予 試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擔心 寬裕 前夕 提醒
興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擁抱 仁愛 同情 體貼 如愿以償
b.指名讀課文。
提示學生:認真聽讀,注意發現讀錯或讀得欠通順的句子,評議時提出來。
、蹖W生討論: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自主再讀課文
教師提出自主閱讀要求:請你認真讀讀想想,看看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筆在課文上畫畫寫寫。下節課我們來討論交流。
指導寫字
、倨溜@要求會寫的12個字,先讀讀,再組詞。
②請學生做小老師,指導寫字。
這12個生字,你哪個字寫得最好?請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給大家看,再談談寫好這個字的經驗。
、蹖W生寫字寫詞。
先把生字寫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詞語抄寫一遍。
第二課時
復習
、俾爩懺~語。聽寫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交流感悟
、俳M織學生交流上節課自主閱讀的`感受。
你對哪些內容最感興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師相機出示以下句子,引導學生體會。
a.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可引導學生抓住“沉默不語”來質疑、釋疑。
b.讓學生充分地讀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婭善良、仁愛的品質。
、劢涣鞑焕斫獾膯栴}。
師生互相合作釋疑。
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很感動,請你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業
①抄寫自己喜歡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婭,請你替那個小女孩給金吉婭寫幾句感謝的話。
《給予樹》案例 篇3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寫的是發生在兒童之間的故事,都體現了美的情感,愛的奉獻這一專題,都是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這種感情!督o予樹》是本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在圣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敘述角度獨特,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這個美麗的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整篇課文處處洋溢著愛的思想,美的情感,時時閃爍著人文的光彩。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暗示、猜測、立即、卡片、盼望、顯然、擁抱、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4、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有關圣誕節資料。
3、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課前游戲:看圖猜節日
。ㄕn件出示相應節日中秋節、感恩節、春節和圣誕節的圖片)
2、了解圣誕節(課件出示圣誕節圖),
對西方人來說,圣誕節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中國人過春節一樣。圣誕節的時候,孩子們能收到很多禮物,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有關圣誕節送禮物的故事,相信你們會有很大的收獲!
一、課題導入,初讀課文
1、教師板書:____樹。(學生齊讀)
2、指導學生讀準給予一詞。理解給予的意思嗎?想象一下,給予樹什么樣?會有什么用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
3、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⑵邊讀邊想,畫出不懂的地方。
4、學習生字新詞:
⑴投影打出本課生字詞,指名學生認讀。
⑵在認讀圣誕節一詞時,讓學生閱讀課后的資料袋。了解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
、窃谡J讀沉默不語時,讓學生找出書上含有這個詞的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讀一讀,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⑷在認讀援助一詞時,投影打出有關句子,讓學生讀一讀,教師直接做出解釋:援助中心就是慈善組織辦的贊助機構,他們在圣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來請求人們贊助。
、稍趯W習如愿以償、仁愛、體貼等詞語時,教師出示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指導學生讀好。
二、再讀課文,粗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
要求:⑴讀通課文,把不易讀準的地方多讀兩遍。
、葡胍幌,課文中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3、完成下面的填空:在到來之前,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送給了一個的女孩。金吉婭是個的孩子。
板書:金吉婭陌生女孩
三、默讀課文,完成作業
1、在田字格中書寫12個生字。
2、練習組詞:
予買即
矛賣既
3、默讀課文,思考文中的兩個泡泡。
4、家庭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通讀全文
在我們身邊,生活著一些非?释玫絼e人幫助的人,他們的世界里缺少親人的關愛,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架起了這愛的橋梁,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給予樹》這篇課文,一起來重溫這感人的愛的故事。(指名5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二、披文入境,體會情感
1、教師引讀:在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只有金吉婭(課件打出課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指名學生讀。
2、金吉婭為什么會沉默不語呢?她內心的難過還從哪里能夠看出來?(引導學生閱讀后文金吉婭的自述。)
3、讀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媽媽為什么會生氣?如果你是媽媽會怎么想?(引導學生聯系前文家里并不寬裕來體會。體會分享與分的不同。
4、引導想像:讓我們跟隨著金吉婭一起來到這棵給予樹下,取下那張牽動人心的小卡片(音樂聲起,課件打出根據課文內容寫成的小卡片,指名學生讀一讀。)
5、看了這張卡片,金吉婭會想到什么呢?請你默讀課文,讀后結合課文中的有關語句說一說。重點體會以下兩層意思:
、判∨⑻蓱z了。
、浦挥20美元,買了洋娃娃哥哥姐姐的圣誕禮物怎么辦?
。▽W生發言中教師指導朗讀。)
6、觀察書上的插圖:當金吉婭把洋娃娃和那張卡片送到援助中心的禮品區,她又會和工作人員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呢?學生和老師一起演一演。
(教師扮演工作人員,相機向金吉婭提出一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金吉婭善良、純潔的愛心。)
7、聽了金吉婭的話,媽媽的態度有什么變化?課件出示課文最后一段,指名學生讀。
8、想象一下,那個得到圣誕禮物的小女孩會怎樣想?你能替她說兩句感激的話嗎?
9、如果你們就是金吉婭的哥哥、姐姐,當得知這一切,你們會對金吉婭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互動,進行口語交際。
10、在這個圣誕節,你認為除了棒棒糖,大家還分享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話。
三、深入解讀,適度拓展
1、談一談你怎樣理解給予樹的含義?它到底給予別人的是什么?
教師板書:愿望快樂愛心友誼真情
2、從下列口語練習中選擇一條,練習復述:
、湃绻闶墙鸺獘I的哥哥、姐姐,明天你打算怎樣對你的同學說起這件發生在你家里的事?
、迫绻闶窃行牡墓ぷ魅藛T,回到家里,在與家人聊起這件事時,你又會怎么說呢?
、侨绻憔褪墙鸺獘I的媽媽,第二天早上一出門,就遇到熱心的鄰居,聽說昨天你的女兒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能說給我聽聽嗎?你該怎么說?
、热绻憔褪悄莻得到禮物的小女孩,你又會怎樣對別人提起這件事呢?
3、小結:勾畫板書,畫出樹形圖案。
《給予樹》案例 篇4
一、學習目標
1、認識“予、圣、誕”等10個生字。會寫“予、擔、寬”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特點,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和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品讀金亞婭的話和媽媽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美好善良的品質。
難點:對課文最后一段話的理解。
三、教學準備:反映圣誕節的圖片 生字卡片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走近“圣誕節”。
1、自讀材料——資料袋。
。1)閱讀材料。
。2)交流:通過這資料,你知道了什么?
2、觀察生活——圣誕氣氛。
。1)最近你在街上發現了什么變化?(西方圣誕節也走進了中國,很多家庭也會在圣誕節以自己的方式給家人和孩子帶來快樂。)
(2)補充介紹:圣誕節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對話禮物了,不僅圣誕老人會分發禮物,自己的父母會給孩子們準備禮物,而兄弟姐姐們也會相互贈送禮物,他們還會給陌生人贈送禮物。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發生在圣誕節的故事。
二、入題。
1、讀題:給予樹。指導學生讀準多音字“給”,注意“予”與“矛”的區別。
2、認識“圣誕樹”與“給予樹”的意義。
(1)“圣誕樹”是慶祝節日的裝飾,上面會掛著孩子們的小禮物。
(2)“給予樹”是什么呢?到書中找找。
a、讀句子。
b、理解“援助中心”,了解“給予樹”的意義——給予樹上掛著的不是圣誕禮物,而是掛著小卡片,是一些生活困難的孩子希望在圣誕節得到的禮物。希望有愛心的人看到之后,能夠送給他們這個禮物,滿足他們的圣誕愿望。
c、給予樹還可以叫什么樹?(愿望樹、幫助樹、愛心樹。。。。。。)
。ㄟ^渡:《給予樹》這個故事就發生了一個普通的家庭,他們也像別的家庭一樣,在準備過一個快樂的圣誕節。)
三、準備“圣誕禮物”
1、按要求讀第一自然段。
(1)讀準帶拼音的生字。
(2)圣誕節前,孩子們在談什么?媽媽在想什么?
2、認讀生字。提示:“圣”“摯”讀音。
3、熱烈地討論“圣誕禮物。
(1)圣誕節前,孩子們在討論什么話題?
(2)他們是怎樣討論地呢?
a、“對方”是指誰?“試探”是什么意思?
b、他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最想讓別人知道的是什么?
c、他們最希望送出的禮物是別人。。。。。。希望得到的禮物是自己。。。。。。
(3)讀出“希望送出最。。。。。。甜蜜的笑容。”你從中體會到兄妹之間怎樣?(兄妹之間的友愛之情)
4、媽媽的擔心。
(1)圣誕節前,媽媽又在想什么?
(2)理解“寬裕”的意思。
a、從哪兒看出家里并不寬裕?
b、為什么用“攢”?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3)媽媽擔心的是什么呢?
a、反問句改陳述句。媽媽擔心孩子們會過得不快樂。
b、你從中體會到母親對孩子的什么感情?(母親對孩子的疼愛之情)
四、作業: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抓住重點段做為切入口。
1、師引:今天,我們這一節課繼續來學習《給予樹》。 齊讀課題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了解了課文中的什么內容?你能用上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2、出示:
把 ,給予了 。
3、學生回答,并借機追問,你是從哪一小節中讀懂的?請你把它再好好讀一讀。
二、研讀最后一小節,初次體會感情。
1、齊讀最后一小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解釋“如愿以償”(你讀懂了“如愿以償”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嗎?)
課文中講誰的什么愿望終于實現了?
是誰幫她實現的?請你連起來說一說。
3、師引:那個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禮物后,她綻開了甜蜜的微笑,這就是一個(學生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4、師引:同學們體會得真不錯,我想這個填空題一定也難不倒你了。
出示:這個圣誕節,她不但給我們( ),還送給我們( )。
但是如果,我這樣表達這句話,你能說出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了嗎?
出示: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海給我們棒棒糖。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提示:交換了位置,作者想強調的內容不同,在媽媽的心里,對一個陌生女孩的愛心和棒棒糖相比,哪個更讓媽媽喜歡?)
5、師引:是啊,在媽媽的心里,女兒的善良和愛心是多么的珍貴。〈藭r此刻,媽媽的內心是(高興、激動、自豪、興奮等)你能讀出媽媽的心情嗎?
指名、齊讀
三、研讀三、四兩小節,再次體會感情
1、師引:金吉婭送給一個陌生女孩的是昂貴的洋娃娃,送給自己的家人的卻只是棒棒糖,難道金吉婭不愛自己的家人嗎?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中體會出來的?請你再次靜下心來,細細讀讀課文,找到句子來體會體會。
2、出示交流:(注意要求學生,讀課文中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a、金吉婭說話的聲音很低,顯然在為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
吉婭的心里“像樣的禮物”該是怎樣的?
b、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金吉婭為什么沉默不語?(注意用第一人稱)
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出示課文中的句子)
3、師引:是啊,金吉婭心里很擔心、難過而沉默不語,哥哥姐姐們卻個個興高采烈,這是多么鮮明的對比!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
4、師引:那金吉婭為什么還要把那么貴的禮物送給陌生的小女孩呢?
(1)找出金吉婭說的理由,并用筆劃出那句話。
。2)我們在讀這段話時,是不是也要象金吉婭前面說話的聲音那樣很低嗎?為什么?(想得到媽媽的諒解、肯定、支持)
。3)誰想來試一試,(指名試讀)一起來試一試。(齊讀)
。4)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金吉婭的話吧!(師生合作讀)
四、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1、聽了金吉婭輕輕的敘述,你了解到金吉婭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提示用上善良、仁愛、同情、體貼)來說一說。所有的善良、仁愛、同情、體貼都源自于一個字,那就是“愛”。
2、感情引讀最后一小節:
多么有愛心的孩子啊,作為孩子的母親,所有的語言都無法表達她此時此刻內心的激動,只有(激動地讀一讀)
作為孩子的母親,也為剛才誤解了孩子而感到深深的歉意,千言百語化作一個深情的擁抱,(我們滿懷深情地讀一讀)
作為孩子的母親,更為有一個這樣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他人的孩子而感到自豪,于是(讓我們自豪地讀一讀)
4、在一個溫暖如春的下午,金吉婭收到了一封來自遠方的來信,那是那個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的來信,信上會怎么說?(想象說話)
5、師引:
同學們,“給予”是一種快樂,快樂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給予”是冬是里的一縷陽光,溫暖了你的心,也溫暖了他的心……你覺得“給予”是什么?(要求用優美的語句說一說自己對“給予”的理解)
五、全文總結: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是付出,更是一種收獲,讓我們在音樂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吧
六、作業: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給予樹
仁愛 同情
愛心 熱心
體貼 友誼
愿望 美滿
善良 快樂
希望 理解 幸福 高興
《給予樹》案例 篇5
愛是什么,《掌聲》告訴我們愛就是一種鼓勵和信任,愛就是尊重,《一次成功的實驗》告訴我們愛就是有困難時讓別人先離開,把安全留給他人,而《給予樹》則告訴我們愛就是一種同情與體貼,愛是善良,愛是一顆仁愛的心。初次接觸《給予樹》一文時,內心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感動于金吉婭,感動于她有著一顆金子般的愛心。
《給予樹》一文向我們講述著又一個關于愛的感人故事。文中的主人公金吉婭是一個八歲小女孩,她善良,體貼,同情,富有愛心。當她看到一棵“給予樹”上掛著一個陌生小女孩的心愿時,便毫不猶豫地拿出媽媽給予的20美元,用了其中的大部分錢,為小女孩買了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而留給自己的僅僅只有50美分,用了19.5美元給予了小女孩,實現了她的愿望,擁有了一個夢寐已久的洋娃娃。當這一切告知了自己的媽媽時,金吉婭顯得很難過,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媽媽,媽媽好不容易才攢了一百美元,而自己竟然沒有買一份像樣的禮物給她。而事實上,媽媽并沒有責怪自己的女兒,相反為女兒的善良與仁愛感到自豪,女兒在圣誕節送給自己的不僅僅是棒棒糖,更多更重要的是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我喜歡這樣的課文,喜歡這樣的故事,每字每句都折射出人性的光輝。這樣偉大的愛該怎樣讓我們年幼的三年級孩子領悟和體會呢?我嘗試著這樣的思路開始教學:抓住“給予”一詞,在初步感知意思的基礎上,讓孩子通過認真朗讀全文,找出課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種“給予”。文章的焦點最后都聚集在金吉婭的身上,圍繞課文的重點段落:“后來,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闭归_研究。僅僅抓住“援助”一詞,讓孩子們體會怎樣的幫助是援助?怎樣的人需要援助?通過學習援助,然后讓他們想象,小女孩當時的生活處境是怎樣的?又將事先準備好的一張寫有小女孩的信,讓一位同學讀給大家聽。信是這樣寫的:圣誕老人啊,您在哪里呀?又到圣誕節了,我還是什么也沒有。六歲的我沒有見過爸爸媽媽,更沒有得到過圣誕禮物。我多希望擁有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媽媽,不要讓她像我;一樣成為孤兒。在課堂上,每一個孩子似乎都被深深地震撼了,從他們的回答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錢的可憐、貧窮、孤獨的小女孩,在充分體會人物生活背景的基礎上,再展開情感朗讀,我發現效果極好,孩子們早已和小女孩融為一體了,仿佛他們就是那個可憐的陌生小女孩。
我抓住這個機會組織孩子們說說假如你是那個小女孩,你有什么感謝的話要對金吉婭說。最令我感動的是,班上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這樣說道:“謝謝你在我貧窮的時候幫助了我,我會好好愛護洋娃娃,好人有好報!边@其實也是他內心的獨白。
回顧自己今天的課堂,我感覺學習的氛圍似乎有些沉重,這也許和文章的內容有關,在感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感動,也許這就是這篇文章的基調吧!的確,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能完全走進人物內心深處,體會他們的所思所想,通過感情朗讀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內涵,這有些難度。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孩子們今天還是做到了有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了自己的味道。
課已經結束,但留給自己思考的東西卻很多,如果下次還要上這篇文章,我決定換個角度,換條線索,也許會有新的啟發和收獲。
《給予樹》案例 篇6
教學要求:
1、會讀10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正確讀寫 圣誕節、卡片、仁愛、體貼、沉默不語、如愿以償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體貼;體會查理在施與愛心過程中自己所發生的變化,感受愛心體現的真情和給人帶來的快樂。
重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善良與愛心。
難點:比較兩篇課文的異同點。
課時:1課時。
過程:
一、導入: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31課《給予樹》、32課《好漢查理》。誰愿意來讀題目?〈生讀題目,糾正讀音,理解“給予”的意思〉
二、檢查詞語〈課件〉
三、誰能說一說這兩篇課文各講了誰,又分別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四、揭示主題〈找共同點〉
提問:那這兩個可愛的小朋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師:請同學們講一講他們有哪些共同點?〈板書:愛心〉
五、研讀
過渡:那么課文的哪些地方體現了這兩個小朋友的愛心呢?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31課《給予樹》,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并把它們畫下來,也可以與同桌交流讀后的感受。
學生匯報:(31.《給予樹》)
1.“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師:什么是沉默不語?金吉婭為什么會沉默不語?
師:所以,回家途中,當哥哥姐姐興高采烈時,只有——生:八歲的小女孩金吉婭沉默不語。
師:當媽媽發現她只買了一些棒棒糖時,——生:只有八歲的小女孩金吉婭沉默不語。
過渡:這是她對家人,對媽媽的愧疚呀。多么體貼的孩子。剛才,我們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了沉默不語,也體會到了金吉婭的內心。誰還有其他的發現?
2.生匯報:“媽媽,我拿著錢到處逛,本來想送給您和各個姐姐一些漂亮的禮物。后來,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了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
師:援助中心是什么地方?這里的‘給予樹’為什么加上了引號?
師:是啊,當金吉婭站在這棵圣誕樹下,看到小女孩寫的卡片,她毅然放棄了——生:給家人買漂亮的禮物,而選擇了——生:給小女孩買穿著裙子的洋娃娃。從金吉婭的做法中,我們體會到——生:愛心。
3生:匯報:“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引導學生從“……”和“什么都沒有”體會金吉婭的難過及小女孩的可憐,從而體會金吉亞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a.指名讀 b.評價 c.指導讀 d.齊讀
4.金吉亞送給小女孩的只是洋娃娃嗎?送給家人的只是棒棒糖嗎?她還送了什么? (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讓我們每一個被感動的人記住金吉婭,記住這個善良、有愛心的孩子吧!
5.齊讀:“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薄凑n件〉
過渡:金吉亞是一個善良、仁愛的小女孩,那么查理又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呢?誰能說說查理以前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快速默讀32課,在有關的語句下做上記號。
生匯報:(32《好漢查理》)
1.“查理是個很調皮的孩子,愛搞惡作劇,沒有人喜歡他,倒是他叫自己是“好漢查理”。
師:那么他心目中的好漢又是怎樣的呢?(理解“好漢查理”的含義)
師:在與杰西的交往中,我們又能體會到查理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生匯報:a “不,好漢查理從來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b “謝謝!”查理顯得彬彬有禮。
c “當然可以!
d “查理雖然調皮,但說話是算數的。整整一個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鎮上的人們發現查理沒有再搞惡作劇!
e“不行,羅伯特先生,我不能隨便要您的東西!
f“謝謝您,羅伯特先生!
g“杰西,我會做個好漢!保ㄏ鄼C指導朗讀)
師:查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引導學生體會杰西的信任是查理變化的主要原因。
6.小結:雖然杰西與查理的相處僅僅是一個暑假的時間,但杰西的信任讓查理改掉了調皮、搞惡作劇的缺點,而正是因為查理的陪伴,讓杰西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磥斫o人以快樂,自己也會有進步的。
六、比較異同
師:那么這兩篇課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
引導學生從人物的性格特點、幫助的對象、物質與精神等不同方面,找到不同點。
七、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身邊有愛心的同學
八、師總結:今天這節課,學習了31課《給予樹》和32課《好漢查理》,認識了兩位善良、有愛心的小朋友,老師希望同學們也能像他們一樣關心身邊有困難的人,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的愛心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世界充滿愛,讓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老師這兒有一首好聽的歌曲想送給大家——〈課件〉
板書設計:
31、給予樹 32、好漢查理
金吉婭 查理
愛心
快樂
《給予樹》案例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予、圣、誕”等10個生字;理解“給予、援助、如愿以嘗”的意思;會寫“予、寬、!眱蓚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言行和心理。
3、以“給予”為主線,通過研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引導學生感受富有愛心能給人帶來真情和快樂。
【教學過程】
課前導入:
1、師:三(1)班的孩子們,你們好!知道老師來自哪里嗎?告訴大家,我已經是第三次來到南匯小學了,可以算是你們的朋友了吧,歡迎我這位大朋友嗎?給點掌聲,這么熱忱地歡迎我。
再過兩天就是圣誕節了,我給大家帶來了一點小小的禮物。想看看嗎?出示多媒體課件:配音畫面,(圣誕節的精美圖片;自動循環出示,點擊停止)。
2、再過兩天,12月25日就是圣誕節了。誰能說說圣誕節?(圣誕節介紹)
3、圣誕節真是一個美好的節日。看,同學們都陶醉在圣誕的喜悅之中了。那好,就讓我們在這份喜悅中走進今天的課堂吧。上課!
一、導入新課,在生活中理解“給予”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美麗的圣誕節的前夕,(板書課題:給予樹)邊寫邊提醒寫法。齊讀課題。
2、讀得很對,“給”字,今天我們知道了它的又一個讀音,在課題中讀“ ji”再讀一讀課題。能讀得更好嗎?生讀。
3、我覺得這個課題很特別,你們呢?特別在什么地方?(指名學生回答:讀音,意思)看到這么一個特別的題目,你們心中有什么疑問?
。ńo予樹是一棵什么樣的樹?給予樹會結果嗎?為什么要把這種樹的名字叫做“給予樹”?給予樹的葉子是怎樣的?給予是什么意思?……)
4、這些問題都和我想到一起了。我們歸納一下,同學們提的這些問題主要包括這樣兩個方面:“給予”是什么意思?;“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
5、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給予”是什么意思?
。ā敖o予”就是給與;幫助;送。)
6、看,集體的力量真是大無窮哪,我們小朋友太能干了,一下子就明白了給予的意思。在生活中,你給予過別人什么?或者別人給予過你什么?
生:我給災區的人捐獻過衣服。
師:那是你對災區人民的給予,你真可愛。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憐,把零用錢給他們。
師:那是你對流浪人員的給予,你真善良。
生:過年的時候,爸爸會給我壓歲錢。
師:那是你爸爸對你的給予,那樣的時候你覺得幸福嗎?
生:是的。
7、其實啊,剛才老師走進教室,你們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就是給予我最大的歡迎和熱情,讓我感到多么的溫馨和幸福。這就叫(出示名言:給予永遠比索取愉快。──高爾基)齊讀。
二、初讀課文,走進文本理解“給予”
1、今天要學的課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種“給予”?請同學們打開書本,好好地讀讀課文。你覺得難讀的詞語和句子可以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種“給予”。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看,同學們讀得多起勁哪,津津有味的。我覺得這樣的讀書才是一種享受。其實啊,我們讀書的時候還可以邊讀邊在書上劃一劃,比如──(示范)我讀到“我給了每個孩子二十美元。”這句的時候,我覺得這是媽媽對孩子的一種給予,我就把這句話劃下來。你們也能這樣邊讀邊劃嗎?
4、學生繼續讀找。
5、找到了沒有?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說一說在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給予”?讓學生朗讀這些句子,指導朗讀:
生:媽媽把100美元平均分給五個孩子。
師:這是媽媽對孩子的一種給予。
生:孩子們相互買禮物。
師:那是相互的給予。
生:金吉婭買了一個洋娃娃送個一個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婭買了棒棒糖送給媽媽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婭送給我們善良、同情、仁愛和體貼。
6、你們真會讀書,第一次讀就能從課文中讀出這么多的給予。你能說說課文中誰的給予給你印象最深刻嗎?
。ń鸺獘I對陌生小女孩的給予給我印象最深刻。)
三、直奔中心,感悟金吉婭對女孩的“給予”
1、出示句子:
“后來,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他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
、拧W生自由讀。
⑵ 這么重要的句子,讀一兩遍顯然是不夠的,要反復的讀,細細的讀,不放過一個字,讀著讀著,你會發現有一個詞突然跳入了你的眼簾,你覺得它很難理解或者你能從這個詞中讀懂寫什么?你要抓住它,想想你能從這個詞中讀懂什么?
⑶ 看看哪一個詞會跳出來,從這個詞中你讀懂了什么?
、佟≡c擊變紅):
“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一個怎樣的機構?(給別人提供幫助的地方。)
想一想,最需要我們援助的人有哪一些?
(在大街上乞討的人需要援助。流浪兒、失學的孩子需要援助。)
想一想,課文中需要幫助的小女孩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W生想象,教師評價。)
小女孩是多么需要人們的幫助。
還有其他的詞語跳出來嗎?
、凇∫恢迸瓮c擊變紅):
我們不認識這個小女孩,不知道她長什么樣,不知道她家里的情況,也不知道她對什么感興趣,但是我們現在知道她一直盼望有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耙恢迸瓮笔鞘裁匆馑迹克恢迸瓮笸尥薷墒裁茨兀客卣埂
晚上,她盼望──;夢中,他盼望──;早晨,他盼望──。
從晚上到早上,從夢中到清醒的時候,小女孩每時每刻都在盼望有一個洋娃娃,這真是──一直盼望。
指導朗讀(指名讀3人,她可是一直在盼望啊。評價:多么急切的心情。)
你還看到了哪個詞語?
③ 卡片(點擊變紅):
a、是啊,給予樹上除了樹葉還掛滿了卡片,其中有一張卡片是這個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個小小的愿望。就是這么一張卡片,你能看到卡片上寫的字嗎?看到了嗎?寫著什么?請你把看到的寫下來吧。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了卡片。配上音樂。
把你寫的念給大家聽,看看能不能打動別人的心。
我是個孤兒,是個沒有伙伴的小女孩,是個沒有爸爸媽媽關懷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個穿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誕老人送給我一個洋娃娃!
。ㄇ檎嬉馇校苣艽騽尤耍。
我盼望圣誕老人送給我一個穿著紅裙子、長著黃頭發、頭上帶著紅花的洋娃娃。(很直接)
我是一個孤兒,我沒有伙伴,爸爸媽媽因病去世了。我一直盼望有一個洋娃娃,在我最孤單的時候和我玩耍。(非常懇切。
b、是呀,金吉婭仿佛真的看到了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動了。她會想些什么?(學生想象)
c、于是,金吉婭果斷地作出了決定,買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她會在卡片上寫句什么話?(學生想象說話)
d、小女孩收到洋娃娃,讀著卡片上的留言,她又會怎么想呢?
出示名言:
給予永遠比索取愉快。──高爾基
四、總結給予,升華情感
1、課件出示最后一段:
我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朗讀。音樂聲起《讓世界充滿愛》。
2、在這個圣誕節里,金吉婭給予別人的是什么?
3、媽媽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媽媽會怎么贊揚金吉婭?
。ㄒx句子,把書面語言轉變為口語。)
4、其他孩子們剛才都興高采烈,現在看到媽媽擁抱的是金吉婭,又贊揚她,想一想,其他孩子心里會想些什么?
5、這說明大家對“給予樹”有了自己的理解。你能給“給予樹”再起個名字嗎?
。ㄔ竿麡;感情樹;快樂樹;愛心樹;友誼樹。)
6、這樣的一棵給予樹應該種到每一個人的心中。請記。
出示名言:
給予永遠比索取愉快。──高爾基
五、書寫指導
1、認讀詞語。(出示詞語,朗讀)
2、學寫生。范寫:寬、裕(請你提醒老師)
3、學生書寫。
《給予樹》案例 篇8
【教材簡說】
課文寫的是在圣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贊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繼續學習體會課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訓練要點,積累語言。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難點是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暗示、猜測、立即、卡片、盼望、顯然、擁抱、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4、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2、難點是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了解圣誕節,教師搜集圣誕節的背景音樂和西方過圣誕節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展示一些圣誕節的圖片,播放圣誕節的音樂。
2、介紹一下你了解的圣誕節。
3、同學們看過或聽說過各種樹,可是你們見過“給予樹”嗎?(師板書課題),你能想象出“給予樹”是什么樣的嗎?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給予樹”是不是像我們同學講得這么神奇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找開課本輕聲讀讀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聽課文的錄音,邊聽邊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要求:
、拧∽x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啤∵呑x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檢查讀書情況:
、拧〕鍪旧挚ㄆx生字。(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鞏固)
、啤〕鍪驹~語卡片讀詞語。(開火車讀,齊讀)
、恰√岢霾焕斫獾脑~句,討論交流并介紹自己是怎樣理解的。
、取「鶕䦟W生的讀書情況,相機出示有關的句子指導讀。
4、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這個故事(可以獨自讀,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讀),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動,做做記號,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三、布置作業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讀下面的詞語:
沉默不語、如愿以償、仁愛、體貼。
2、說一說上面四個詞語的意思。
二、理解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用“──”畫出這四個詞語所在的句子,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2、指名讀出所畫的句子并出示:
⑴ “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⑵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3、聯系上下文,思考討論這兩句話:
、拧〗鸺獘I為什么沉默不語?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有關的句段。
⑵ 那個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樣如愿以償的?
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用“~~”畫出媽媽前后心情變化的句子,聯系上下文想想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學生匯報交流后,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學生選擇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訓練
1、小練筆:
替那個女孩子寫幾句感謝的話。
2、給父母親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四、總結全文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給予樹》案例 篇9
課文題解:
給予樹,讓金吉婭向陌生的小女孩獻出了愛心。趕快讀一讀這個感人的故事吧!
語言積累:
孩子們熱烈地討論這個話題,互相試探對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詞語全解:
誠摯:誠懇、真摯。
寬裕:寬綽、富裕。
仁愛:同情、愛護和幫助人的思想感情。
體貼:細心忖度別人的心情和處境,給予關切、照顧。
難句解析: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這個圣誕節,金吉婭讓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之心。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向金吉婭學習,能給予別人是最快樂的。
【結構圖示】
《給予樹》案例 篇10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將再一次走進《給予樹》的故事,用心去感受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一份最可貴的真情與感動。
2、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生字。出示生字,認讀。
3、我們再來特別地關注一下這個詞:如愿以償(板書),什么意思?生活中,你有哪些事情如愿以償了?課文中,又是誰如愿以償了?
二、感受愿望
1、小女孩有個什么愿望呢?我們打開她的心愿卡看一看。
2、出示:我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我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
讀一讀,在這份心愿卡里,你聽出了什么?哦,你聽出了一顆期盼以久的心,你真是小女孩的知己!讓我們一起讀出小女孩這種日思夜盼的心情。
3、在你們的朗讀里,我聽出了小女孩深深地渴望。這個圣誕節,如果能得到一個洋娃娃,她一定會欣喜萬分。后來,她真的如愿以償了,知道是誰幫助她嗎?
三、感悟“陌生”
1、金吉婭是誰呀?她的好朋友嗎?不是,你是從課文哪個詞語知道的?板書:陌生,什么意思?(不熟悉)金吉婭不熟悉小女孩的哪些事情呢?我們來讀讀這段話。
2、出示:后來,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去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從這段話中,你又捕捉到了哪些信息?評:你們真是一些特別會讀書的孩子!從你們的理解中,我感受到金吉婭和小女孩真的是陌生的?烧沁@樣一個完全陌生的女孩,金吉婭都能送她洋娃娃,幫助她如愿以償。這個圣誕節,她送給小女孩的僅僅是洋娃娃嗎?
3、是呀,洋娃娃里傳遞的還有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板書)
4、就讓我們用聲音來表達對這份善良的贊賞。出示:這個圣誕節,金吉婭不但送給這個陌生的小女孩洋娃娃,還送給她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四、理解“并不寬!
1、金吉婭能把洋娃娃送給一個完全陌生的女孩,那她一定很富有吧?不是,你從課文哪幾個小節知道?同桌合作讀1—2小節,圈一圈哪些詞語能看出金吉婭不富有?
2、“并不寬!笔裁匆馑?就是不富有,家里條件不好,還有哪些字眼能看出金吉婭的家里并不寬裕?
3、評:你真了不起!能從簡簡單單的幾個數字:一百美元、五個孩子、二十美元、四份禮物這幾個平常的數字中感悟到金吉婭家庭的貧困。
4、可正是這個自已也不寬裕的金吉婭,卻能送給一個完全陌生的女孩洋娃娃,幫助她如愿以償。讓我們再一次通過朗讀,送去我們對這份愛心的感動!出示:這個圣誕節,金吉婭不但送給這個陌生的小女孩洋娃娃,還送給她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五、升華朗讀
出示:我極了,緊緊地擁抱著緊吉婭。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1、面對金吉婭的舉動,如果你是她媽媽,此時,你會是什么心情?帶上你的感受,讀——
2、作為金吉婭的哥哥,你的心情又怎樣呢?把你的感情送到句子中,讀——
3、假如你是她的姐姐呢?也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出示: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1、這個圣誕節,媽媽比以往任何一個圣誕節都要激動,因為——
2、這個圣誕節,哥哥、姐姐們比以往任何一個圣誕節都要過得有意義,因為——
六、小結
一個只有八歲的小女孩金吉婭,用她最樸實的行為告訴我們,只有扎根在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土壤里,這棵給予樹才會長得更加枝繁葉茂!才會把更多的快樂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七、小練筆
當圣誕的鐘聲敲響,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婭送給她的洋娃娃。她激動極了,她很想寫一封信感謝金吉婭,你們能給予他們幫助嗎?你們也是有愛心的孩子!如果你還能用上黑板上的“如愿以償、善良、仁愛、同情、體貼”等一些詞語,老師可以給你加分。
八、總結提升
從你們一句句發自肺腑的感謝中,老師深深地感受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永遠愉快地多給予別人,遠比向別人索取更快樂。ǔ鍪荆
那給予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來進行一次詩歌接力。
《給予樹》案例 篇11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課前已經讓學生收集了許多關于圣誕節的資料,在第一課時結合課后的“資料袋”進行了處理,讓學生了解圣誕節,感受圣誕節的快樂氣氛。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由學生提出問題:“給予”是什么意思?“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著問題解決的過程,一層一層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二、精讀課文,感悟人物情感。
在設計這課時,我主要抓住“以媽媽的心情變化(擔心——生氣——激動)”為主線,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文本情感的變化線索,“感受”媽媽心情變化的過程,初步感知金吉婭美好的心靈。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情感得到尊重。
1.從母親的心情變化讀“給予”
在這堂課上,抓住重點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用一個問題“金吉婭為什么會沉默不語”,引導學生找到了媽媽的情感變化:先是擔心,而后又生氣。為學習下文埋下了伏筆。金吉婭在家境困難的情況下,用給哥哥姐姐買禮物的錢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盡管她知道她這么做,可能會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但她還是這么做了,初步顯示出了她的善良。媽媽的心情變化,在里起到了襯托的作用。
2.從人物言行讀“給予”
這篇課文主要人物有兩個,一是金吉婭。第四自然段的教學,我抓住金吉婭說的最后一句話,重點理解“得到許多禮物”和“什么都沒有”,通過理解、想象、朗讀,來走進金吉婭的內心世界,感受她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第二個人物是媽媽。通過“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這個動作,來體會此時媽媽的激動以及對金吉婭舉動的贊許。最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揭示中心的句子,“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边@個環節,我沒有過多讓學生談理解,重點放在了引讀上,希望學生能在讀中充分感悟。
三、注重讀說思結合。
在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時候,當讀到&qut;一個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qut;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如果你就是那個陌生小女孩你想對金吉婭說什么?指導學生發揮想象說一說,并結合《語文同步》中的小練筆進行了小練筆。課后,我對學生的小練筆進行批改時,發現大部分學生的練筆寫得都不錯,不僅把對金吉婭感謝的話寫出來,還寫出了對這個社會的認識,而且條理清晰。這中練習把讀說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不足
反思這節課,整體比較順利,教學的目標也基本達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學生關于圣誕節的資料,處理得不夠精煉。今后應多指導學生如何處理信息,從中抽取與學習任務有關的內容。
2.朗讀訓練還是不夠,關于媽媽的心情變化的句子讀得略少。
《給予樹》案例 篇12
【教學目標】
1、幫學生更牢固的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3、初步懂得“給予帶來快樂”的道理,培養學生樂于“給予”的情感。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懂得“給予帶來快樂”的道理。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字詞,引入課文
師:上節課,我們朗讀了課文──《給予樹》,初步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還學習了一些生字、新詞,現在,就讓我們先來做個聽寫練習,復習一下我們在上節課中學習、認識的字詞。我請兩位同學上臺來,邊聽邊交替寫詞語,誰愿意?其它同學請在自己的草稿本上進行書寫。
1、聽寫字詞:
給予、擔心、寬裕、猜測、立即、盼望、仁愛、體貼。
師:寫好的同學自己先檢查一下,看寫對了沒有?
師:好,我們一起來把他們寫的詞語讀一讀,看看他們把詞語記得怎么樣?
他們寫得怎么樣?(……)對照一下,看看自己寫的。全寫對的同學請舉手。
。ń處熀喍淘u價。)
師:老師請同學們現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遍課文,并結合我們上節課對這篇課文的初步理解,找一找,這個圣誕節“金吉婭”送給了我們什么禮物?
2、生自讀課文(師掛卡片)。
3、齊讀第五段。
二、讀懂課文,體會情感
師: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我們可以看到金吉婭的善良、仁愛,看到她給予別人的同情、體貼呢?同學們,睜開我們明亮的眼睛,打開我們靈活的思維,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找一找、劃一劃這些句子。
1、抓住相關句子,體會金吉婭的給予給別人帶來的快樂,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師:你們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到了金吉婭的善良、仁愛,看到她給予別人的同情、體貼?
師:金吉婭在媽媽面前為誰力爭禮物?(女孩)什么樣的女孩?(什么都沒有)金吉婭不僅僅只想自己的家人,她還想到了那些……(什么都沒有的人)我們已經看到了金吉婭對別人的……(同情、體貼)
師:如果你是金吉婭,你會帶著什么感情,用什么樣的語氣對媽媽說出這句話?請同學們自己嘗試讀一讀。
。◣煋闆r示范讀。)
師:聽了金吉婭的話,媽媽心里是怎樣的感受?(高興、激動……)你怎么知道媽媽很高興,課文中哪句話告訴我們了?誰來讀一讀?(‘我緊緊擁抱著金吉婭。’)
師:是的,我們不僅可以用語言來表達我們的心情,我們還可以用恰當的動作來表達相應的心情。
師:為什么媽媽高興、快樂?
(因為金吉婭懂得把愛給予給需要的人。)
師:她的棒棒糖是送給誰的?她怎么只送棒棒糖給自己的兄弟姐妹呢?她不能送自己的兄弟姐妹很好的禮物,她感到……?(難過)她用什么感情說出這句話?誰來讀?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感到了金吉婭對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愛”。
師:金吉婭的兄弟姐妹得到“棒棒糖”會快樂嗎?
。ㄔ试S生在此進行爭執。)
師:讀了這一句,你們看到了金吉婭對誰的仁愛、同情、體貼?(小女孩)這個小女孩一直有個怎樣的希望?金吉婭一開始就想買洋娃娃嗎?(不)請同學們細細再讀讀這一句,找出是哪幾個詞語讓我們知道金吉婭的想法在變化?
。、女生分讀。)
師:金吉婭的想法這樣變化,讓我們體會到了金吉婭的……?(善良)金吉婭的行動把快樂帶給了誰?(小女孩……結合插圖(售貨員))
師:(我們來幫小女孩寫一封表達感謝的短信吧。
師:你從哪個詞看出了金吉婭的善良?(沉默不語)這個詞怎么讓你感覺出金吉婭的善良。
小結:……金吉婭的給予讓一直盼望禮物的小女孩得到了快樂,讓自己的媽媽得到了……,讓自己的兄弟姐妹得到了……,也讓自己得到了……。
2、抓住相關句子,體會文中其它人的給予給別人帶來的快樂。
提示:課文中除了金吉婭,還有別的人物?
三、課文總結,升華情感
《給予樹》案例 篇13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沉默不語,善良,仁愛,如愿以償”等詞義。
2、體驗感悟“給予”,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和快樂。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給予”,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揭題《給予樹》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31、給予樹》。
二、復習舊知,整體理解課文
1、師:我們上節課知道了“給予”就是──(送,給)
2、聯系課文,理解“給予”:
課文中講了誰給予誰什么?
三、學習課文,朗讀感悟,深入理解“給予”
1、讀重點句,提出思考問題:
師:請小朋友讀一讀課文的3、4自然段,找出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拧≈攸c學習第四自然段:
句子一:
后來,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
理解“援助中心”:
援助就是幫助,資助,贊助。援助中心就是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希望的地方。
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碰到的或者在書本上,電影電視上看到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句子二:
“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佟「惺艿搅耸裁
、凇⌒∨s什么也沒有。你能想象她沒有什么
、邸∈前,她就是這么一個什么都沒有的小女孩!情再讀一讀。
④ 小朋友們看,──小女孩穿著一身破舊的衣服,大冷天,還那么的單薄。沒有父母的疼愛,沒有溫暖的家,在凜冽的寒風中,孤獨地坐在冰冷的石階上,一雙大眼睛無助的望著遠方。貧窮,饑餓讓她失去了本屬于一個孩子應有的快樂……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荨≡俅沃笇Ю首x。(指名,齊讀)
、啤】蓱z的小女孩呀,她一直盼望著有一個洋娃娃:
師引讀:白天,她盼望洋娃娃陪她玩耍;夜晚,她盼望__;當她__時,她盼望__;當她__時,她盼望__;
、恰±首x句子:“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
再讀讀這個句子。
⑷ 于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著重理解“禮品區”。
2、學習第三段:
、拧∵從哪里看出金吉婭的體貼,善良:
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① 讀出高興的語氣。
、凇】山鸺獘I卻一直沉默不語,這是怎么回事呢?
、啤≡俅胃形蚝屠首x課文的重點段: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① 師:誰愿意來讀讀這段話。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永遠記住這個善良,可愛的金吉婭。
、凇∧芙Y合自己的理解說說: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
③ 總結:
“給予”不僅僅是送,給,不僅僅是如愿以償,“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四、寫話,延伸情感
1、引導:
師:孩子們,金吉婭經歷了多么復雜而艱難的選擇,一邊是親愛的媽媽和哥哥姐姐,金吉婭多么愛他們啊,多么想送給他們精美的圣誕禮物,真誠的圣誕祝福;一邊是一個陌生的小女孩,她多么可憐,只是想得到一個洋娃娃,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婭選擇──
2、送賀卡,寫話:
請認真寫下你想對她說的話吧!并貼在給予樹上。
全班寫,寫完后請幾個學生讀讀,并把手中的賀卡掛在給予樹上。(音樂)
五、總結
師:在圣誕前夕,金吉婭給我們大家上了寶貴的一課,送給了我們許多美好的東西,讓用善良,仁愛,同情,體貼來澆灌這棵給予樹,將它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吧。
【板書設計】
給予樹
援助 如愿以償
善良 同情
仁愛 體貼
《給予樹》案例 篇14
1、布置學生了解圣誕節,教師搜集圣誕節的背景音樂和西方過圣誕節的圖片資料。
2、本課的識字量和寫字量都較大,可以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識記生字。學習中,教師要對易讀錯、易寫錯的字重點指導,需要注意讀音的字:
“圣”“償”都是翹舌音和后鼻音,“予”讀 yǔ,不讀 yū!皳笔嵌嘁糇郑疚淖xdàn,另外還有dān的讀音;“卡”,可讀kǎ,還可以讀qiǎ。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和“矛”,“買”和“賣”,“即”和“既”。有些字雖然筆畫簡單,但不容易寫勻稱,如“予、卡、仁”等,教師需做書寫指導。
3、本課表現的是外國兒童的生活,有一些風俗對學生來說不太熟悉,教師要想辦法縮小文化差距,讓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從圣誕節的快樂氛圍導人教學,給學生展示一些圣誕節的圖片,播放圣誕節的音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前,教師對一些學生不熟悉的國外事物和名詞可以直接說明,如“圣誕節”“援助中心”“給予樹”?梢韵戎笇W生閱讀課后的資料袋,或者給學生補充一些材料,讓學生明白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霸行摹薄敖o予樹”則可以給學生直接解釋,是慈善組織辦的贊助機構,他們在圣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來請求人們贊助。
4、本單元的專題是“愛的奉獻”。教師可以以“愛”為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
首先,課文的時間背景是圣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婭拿著并不多的錢,本來要給哥哥姐姐買圣誕禮物,但當她發現“給予樹”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且,她對自己的行為有簡單而充分的理由:“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边@直接反映了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
最后,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里并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圣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后,沒有責備她,卻為她的行為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后,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為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為雖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 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不斷引發學生思考,例如,“為什么媽媽很生氣?”“金吉婭在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后,媽媽的心情是怎樣的?”
課文中有兩個泡泡,第一個是通過金吉婭的神態來突出她內心的難過,這種心情在后面金吉婭的講述中有提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第二個是讓學生通過讀課文,做開放性的聯想,加深讀課文后的體會。
5、課文中有一些詞語,需引導學生加以理解:
如“善良”“仁愛”,本身有很深的含義,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的是“心地純潔的”“同情、愛護和幫助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做更深的解釋。而有的詞語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深入體會,例如,學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別人一起享受”,但老師可以進一步問學生:“課文中的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他們不但是分享了禮物,還分享了快樂,金吉婭還和一個陌生女孩分享了愛。“興高采烈”可以和后面的“沉默不語”一起來理解,這是買完禮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態,哥哥姐姐們興致很高,非常高興,但金吉婭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一方面,她為沒能給大家買到更好的禮物而難過,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媽媽的責怪!叭缭敢詢敗痹谖闹惺侵感∨⒌脑竿玫搅藢崿F,教師可以提問讓學生回答:“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實現的?你覺得她的愿望實現以后心情是怎么樣的?”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來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是本課的難點!斑@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边@句話的表達方式是把“實物”和“精神品質”聯系在一起,顯得新穎而別致。在體會句子含義時,教師可以提問:“媽媽為什么說金吉婭還送給了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呢?”引導學生認識到媽媽通過這件事看到了女兒身上的可貴品質。
6、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課后第二題設計意圖是:通過媽媽心情的變化去體會金吉婭的可貴品質。在圣誕節來臨前,媽媽擔心家里不寬裕,沒有更多的錢讓孩子們購買禮物;當看見金吉婭買的棒棒糖時,媽媽有些生氣,同時又有些疑惑;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后,媽媽為金吉婭的送禮行為和愛心高興、激動。要注意的是,媽媽心情變化無非是突出金吉婭的美好心靈的陪襯。教師可以提問引導學生:“媽媽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
小練筆是“替那個女孩子寫幾句感謝的話”,對學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結合下面的活動進行。
7、本課教學時,可以配合圣誕節或元旦節搞一些活動:
如“新年的祝!,可以鼓勵學生自制賀卡,給父母親或朋友送上祝福。
《給予樹》案例 篇15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聯系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并能運用此法理解課文內容。
★通過關鍵詞句的品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獲得美的精神享受。
★積累語言,練習寫話。
教學重難點
通過關鍵詞句的品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
教學準備
陌生女孩的心愿 多媒體課件 課前預習(課文 詞語手冊)
課前談話
★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現在我們就來玩一個“猜猜看”的游戲,看畫面猜猜是什么節日?
★西方的圣誕節就相當于我們過的春節,非常隆重。老師課前搜集了些關于圣誕節的資料,請你默讀。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認真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
2.指名讀課題。多音字“給”和生字“予”,讀準確。
3.“給”還可以讀什么音?讀jǐ的時候是什么意思?
4.“予”是什么意思?“給予”合在一起還是“給”的意思。
5.“予”筆劃少,請你抬起手指書空一遍,注意結構布局。
二、初讀課文,梳理生字、詞
1、《給予樹》這篇課文到底寫了什么呢?請你認認真真讀課文,做到字字響亮,句句通順,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認一認,記一記。
2、課文中的生字會讀嗎?考考你們。 沉默不語 到處逛 圣誕 援助中心 棒棒糖 分享 如愿以償 仁愛 寬裕 立即
3、指名讀。“援”左邊提手旁,右邊是暖的右半部分。伸出雙手幫助別人,給他人溫暖,這就是“援”。
課文中出現了“援助中心”,對援助中心你有哪些了解?(給別人提供幫助的地方)
4、讀詞語難不倒大家,給你們猜個字謎:豐衣足食打一字(裕) 教師板書“!
5、“即”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右邊是單耳旁
6、學生在生字表邊上書寫一遍:裕、即(書寫在田字格里) 我們班的孩子不僅字寫得正確,而且美觀。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立即,你能給立即找近義詞嗎?看來字詞同學們已經掌握得很不錯了。 你們還記不記得課文都寫到了哪些人?
2、出示:媽媽 哥哥姐姐 金吉婭 陌生女孩
主要寫誰呢?(板書:金吉婭)她做了什么事?拿起課文,再讀一讀,想一想。
3、誰能用一兩句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時候,金吉婭做了什么事?
。ㄟ@篇課文主要寫了圣誕節前夕,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陌生小女孩。)
(抓住什么時間,誰做了什么事情來說就比較完整了。)
4、你們剛才說的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主人公金吉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老師一起念念她的名字。
四、透過“沉默不語”揣摩人物內心活動
圣誕節的到來讓金吉婭的家庭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然而就在這快樂的氛圍中出現了一幅不和諧的畫面,細心讀書的同學一定發現了。
。ㄒ唬┞撓瞪舷挛,體會金吉婭為什么沉默不語。 誰來讀一讀?
段落: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1、買好圣誕節禮物大家都非常高興,金吉婭卻沉默不語(板書),這是為什么呢?到課文中找找答案。
問:為什么金吉婭沉默不語?她心里在想什么呀?
A.預設:哥哥姐姐買了好的禮物,而她只買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只買了棒棒糖就要沉默不語嗎?棒棒糖難道不能當做禮物嗎? B.預設:擔心媽媽會生氣。 媽媽為什么生氣?
C.預設:自己沒有給家人買到好的禮物而難過。
說的很好,雖然有時候我們說禮輕情意重,可是你們還記得出發時媽媽是怎樣交代的? 你能聯系課文來理解句子,這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隨機板書:擔心 難過)
。ǘ⿲Ρ雀绺缃憬愕摹芭d高采烈”,更深刻地理解金吉婭沉默不語的原因。
1、金吉婭沉默不語,哥哥姐姐們的心情如何?出示句子: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點擊“興高
采烈”變成紅色)
2、指名讀。
3、哪些動作讓你仿佛看見了哥哥姐姐興高采烈的樣子?讓我從你們臉上看出興高采烈的樣子吧,能讀出哥哥姐姐興奮的心情嗎?
4、看見哥哥姐姐興高采烈,金吉婭心里(更加)„„
5、想著回到家哥哥姐姐都將拿出精心挑選的禮物,送出最誠摯的祝福,而自己卻只能送出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此刻的金吉婭是多么擔心、難過。≌l來對比著讀: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沉默不語的金吉婭心事重重,什么都不說。)
6、透過沉默不語,我們體會到金吉婭沒有為家人買到好的禮物而難過,同時也擔心家人的責備。(指板書加上括號)
同學們,通過一個詞,我們能讀出詞語背后人物豐富的心理活動,這就是語言的奧妙,只有好好學語文才能發現。
7、你們看,金吉婭的沉默不語樣子是這個充滿歡樂的家庭里不和諧的畫面,讓我們印象深刻,齊讀;丶彝局,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五、創設情境,梯度寫話,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質
1、面對有些生氣的媽媽,金吉婭是如何解釋的呢?
2、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這個感人的故事。(播放音樂)金吉婭來到商場,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出示)卡片打開
圣誕節又到了,每當圣誕節我都想哭,我不記得爸爸媽媽的樣子,也沒收到過圣誕節的禮物。我多希望擁有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媽媽,不讓她像我一樣成為孤兒。圣誕老人啊,您在哪兒呀?
愛您的小愛麗莎
、佼斀鸺獘I看到這張心愿卡時,心里在想什么呢?請你動動筆,把金吉婭當時的想法寫下來。
②好,沒有寫完的同學先停一停,我們先來聽聽寫好的同學是怎么說的。請把筆放下,會傾聽別人的發言,是一種很棒的學習能力。
、垡簧涣,問:可是哥哥姐姐的禮物怎么辦?棒棒糖雖然便宜,但也是金吉婭最誠摯的祝福呀。
、芰硪簧涣。
、荼M管金吉婭的家庭不寬裕,這20美元也是媽媽省吃儉用下來的,可是,與小女孩相比已經很幸福了。這個圣誕節,金吉婭有„„有„„還有„„而那個女孩„„什么都沒有。
、蘅吹竭@張心愿卡,金吉婭的內心想法如此豐富,如果你能把它寫下來就更好了。在你原來寫話的基礎上增加或修改都可以。
3、學生第二次寫話,再交流。 教師點評:
①雖然矛盾過,但金吉婭最終選擇了先人后己,真善良,相信你的禮物能讓小女孩度過一個溫暖的圣誕節。
、诮鸺獘I的體貼讓我感動,從你樸素的話語里我看到了一顆金子般的心。
③給予是快樂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啊!
4、善良的金吉婭知道此刻給予這個陌生女孩禮物比只和哥哥姐姐分享圣誕的快樂更有意義。所以她對媽媽說的那樣堅定、坦然:
(出示)可是媽媽,我們有那么多人,已經能收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也沒有。齊讀。
。c評:①金吉婭急著向媽媽解釋呢。②盡管著急解釋,可是金吉婭的內心十分堅定,她堅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六、回歸課題,理解“給予樹”的含義
1、播放音樂:聽!圣誕節來臨了,援助中心在商場放置了一棵與眾不同的樹,一方面是為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告訴人們——要學會“給予”!所以,這棵樹就叫做——給予樹。
2、這個圣誕節,八歲的金吉婭給予了你什么?(兩生)
出示句子: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如果說,給予家人的關心、關愛是一種本能,是一份責任,那么,像金吉婭這樣給予一個陌生人的幫助,則更是一種偉大的情懷!齊讀
3、這節課,我們從金吉婭的角度讀懂了給予,下節課,我們將從她的家人、(哥哥、姐姐、媽媽)還有課文中那個陌生女孩的角度更深刻地去讀懂這“給予”的含義!
板書設計
給.【jǐ】予.(yǔ)樹
!〖
金吉婭 沉默不語
。〒 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