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通用4篇)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 篇1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
《學會查無字詞典》是一篇教會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文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但關系到本單元學習成績的好壞,更影響到今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方法的掌握,回此,我在課前更仔細地思索了本文的教法。
在讓學生對課文作整體感知的前提下,我又引導學生精讀理解了課文的一至八自然段,需要理解爸爸意味深長說的“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的意思,明白它們分別指什么?教學到這,我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提醒學生聯系上文仔細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不一會兒,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有字詞典是指《現代漢語詞典》”,無字詞典是指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又有學生說:“有字詞典是指用來查找的工具書,無字詞典是指現實生活”。另一名生說:“無字詞典的解釋比有字詞典的解釋更能給以真切、準確的感受。”聽了孩子們的發言,我表揚學生說得好,并且告訴學生,我們理解詞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這個詞語表達的現實生活的某一種狀況,查無字詞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比查有字詞典顯得更為重要。。
在教學最后一段爸爸的話時,讓學生聯系上文,回憶“我”理解‘驕陽似火’和‘驚濤拍岸’的方法,讓學生先進一步區別“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理解查“無字詞典”的重要作用,然后總結歸納查‘無字詞典’的兩種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培養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并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為學生將來對詞語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
另外本文的寫法很具特色,本文圍繞中心寫了兩個事例。最后運用爸爸的話寫出了感受,這些方法值得學生借鑒和模仿。
《學會查“無字詞典”》的教學反思
“無字詞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學問。學會查“無字詞典”就是要學會留心觀察生活,用心體驗生活,從生活中學習語言。這一課告訴我們:理解詞語的意思,不僅要學會查有字的詞典,而且要學會查身邊的“無字詞典;同時也告訴孩子在學習語文時,不僅要從書本中學習,還要從生活實踐中學。課文就是通過爸爸和聰聰暑假旅途中,爸爸幫助聰聰用無字詞典來理解“驕陽似火”和“驚濤拍岸”兩個詞語的含義,教會學生能夠學生學會用無字詞典。
在教學中,說到對驕陽似火這個詞語的理解,一貫愛思考的學生澤宇提出:“老師,驕陽似火這樣理解更容易,就是像火爐一樣的太陽當頭照著,都快把花草曬得著火了。”他的話音剛落,其他同學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太陽像火一樣熱,把人都快烤焦了;有的說太陽真厲害,把馬路都曬得燙腳呢;有的說,太陽曬得太厲害,小狗都臥在那里,伸出舌頭,呼哧呼哧地喘氣呢……對呀,孩子們說的一點也沒錯,這就是學習,這就是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這就叫活學活用。通過這樣的理解,孩子們能用自己的方法來更好的理解詞語的意思,真正學會了查無字詞典。
課文在幫助理解“驚濤拍岸”時采用的方法是先觀察事物,再提出描述這種景象的詞語。引導學生明白了這種方法后,啟發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我讓孩子們觀察第10頁的插圖,說說可以用什么詞語來概括父子二人此時此刻的情景。孩子們認真思索了一會兒,就迫不及待的發言,很快,數十個詞語出現在黑板上:大汗淋漓、汗流浹背、汗流滿面、滿頭大汗、汗如雨下…一種現象可以用許多詞語來概括,大大豐富了積累,激發了學習熱情,整堂課高潮不斷。
假如在生活中,我們做老師的能夠像聰聰的爸爸一樣,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學習,從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趣事中探究,相信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會無比喜愛語文,都會以滿腔的熱情來學習祖國文化。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 篇2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又說“紙上得來終覺淺”,所以,一個人除了要有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接觸社會和自然,一方面可以使書本上的知識得到檢驗,另一方面頁能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具有直觀性,從而在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會查無字詞典》是一篇教會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文章,在教學課文的第九自然段時,需要理解爸爸意味深長說的“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的意思,明白它們分別指什么?教學到這,我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提醒學生聯系上文仔細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課文中,爸爸引導“我”查無字詞典理解“驕陽似火”與理解“驚濤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理解‘驕陽似火’,先提出詞語,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釋”,理解‘驚濤拍岸’先感受生活中的現象,再與詞語對照。” 是呀,這兩種方法都是查無字詞典的有效方法。現在,我們按照第一種方法,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解釋“驕陽似火”?學生聽了,興趣十足,積極舉手發言,學習氣氛很是濃厚。
向生活學習語言——《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
《學會查“無字詞典”》通過爸爸和聰聰暑假旅游途中的一個生活片斷,告訴我們:理解詞語意思,不僅要學會查有字的詞典,而且要學會查身邊的“無字詞典”;學習語文,不僅要從書本中學,而且還要從生活實踐中學。
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了解“無字詞典”
先學習課文,通過父子不同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引導孩子理解“有字詞典”與“無字詞典”的區別,明確結合身邊事物理解詞語是一種很值得借鑒的方法。我和孩子們邊看圖,邊形象理解“驕陽似火”與“驚濤拍岸”的意思,從插圖中,孩子們明白了其實生活中很多的情景足以解釋一些詞語了,不需要照搬字典上的意思,活用生活教材是聰明的方法。接著,我讓孩子們像那位父親一樣,用生活中的情景來解釋一下“驕陽似火”一詞,孩子們也能舉出一二,比如有的說:烈日當空,狗兒們都躲在陰涼處吐著舌頭。最后讓孩子們總結對“無字詞典”的理解水到渠成,孩子們知道生活中的學問就是“無字詞典”。
(感慨:活學活用教材,穿插生活活教材,幫助孩子更快理解,更快記憶。)
二、會查“無字詞典”
第二課時,我讓孩子們像書中的父子倆一樣,尋找活生生的現象,來解釋詞語。起先,孩子們不是太能尋找,后來,一個男同學說:“我來解釋‘滿頭大汗’,每次體育課下課,幾個男同學頭上的汗把頭發都浸濕了,還不時往下滴,這就是對‘滿頭大汗’最好的解釋。”開了一個頭,其他孩子就來了靈感,紛紛用生活中的事物來解釋了“竊竊私語”、“漫不經心”等詞,呵呵,有時靈感是需要激發的。
(感慨:活學活用教材,穿插生活活教材,幫助孩子更快理解,更快記憶。
遺憾:還是有不少孩子不能通過生活中的事物來解釋詞語,缺乏想象能力與靈活聯系能力,有待激發。)
三、仿寫“無字詞典”
每一篇課文的教學,我都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其實,在引領學生用生活中的事物解釋詞語的過程就是示范表達的機會。最后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項作業,即仿寫第二課,可以采用它的格式,換掉例子。
(遺憾:有一部分平時的閱讀積累很不夠,所以盡管課堂中有了比較詳細的指導,但句子表達還是欠缺。)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
《學會查無字詞典》是一篇教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文章。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但關系到本單元的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到今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方法的掌握。因而,在課前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確定了以引導學生思考并表達的主題思想進行教學,但是在教學中,我也發現自己存在一些缺點,需要加以改進。為此,我認為自己應該從以下兩方面改進:
一、要多給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時間。
每一個學生的閱讀都與他們原有的知識水平、認識能力、生活經驗和閱讀習慣等有關,不同的人就同一個問題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與表達。
在教學課文的第九自然段時,需要理解爸爸意味深長說的“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的意思。教學到這,我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提醒學生聯系上文仔細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不一會兒,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有字詞典是指我們查詞語意思的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無字詞典是指我們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木”,又有學生說:“有字詞典是指用來查找的工具書,無字詞典是指我們的生活”,還有的同學說:“有字詞典就是我們用的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無字詞典就是我們每一天看到的自然現象和所遇到的事情等”……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看到學生獨立自主的不同的感悟,我倍感欣喜。
這使我不由得思索:要想孩子們打開思維的窗,張開表達的口,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善于創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氣氛,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二、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想象的空間,學以致用
學爸爸引導“我”查無字詞典理解“驕陽似火”與理解“驚濤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爸爸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學生思考一陣后答到:“理解‘驕陽似火’,先提出詞語,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釋;理解‘驚濤拍岸’先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再與詞語緊密聯系。”我便馬上給與肯定:“很正確,這兩種方法都是查無字詞典的有效方法。現在,我們按照第一種方法,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解釋驕陽似火?”學生聽了,興趣盎然,有的說:“夏天的中午,烈日當空,馬路上的瀝青柏油都融化了。”有的說:“小狗伸舌頭散熱”;有的說:“田里的土地都曬裂縫了”;有的說:“ 樹上的葉子都打卷了”……看到孩子們真正理解了詞意,我又讓同學們翻書到練習1中的插圖,讓學生們運用第二種方法查查無字詞典,我問:看到這樣一幅美麗的畫面,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哪些詞語?孩子們七嘴八舌地開始發言了,看著那舉起的一只只小手,我心里說不出的高興。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 篇3
當我在讓學生對課文作整體感知的前提下,又引導學生精讀理解了課文的一至八自然段,在教學課文的第九自然段時,在學習爸爸意味深長說的話中,需要理解“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的意思,明白它們分別指什么?教學到這,我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提醒學生聯系上文仔細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不一會兒,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有字詞典是指《現代漢語詞典》”,無字詞典是指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又有學生說:““有字詞典是指用來查找的工具書,無字詞典是指現實生活” 。另一名生說:“無字詞典的解釋比有字詞典的解釋更能給 以真切、準確的感受。”聽了孩子們的發言,我表揚學生說得好,并且告訴學生,我們理解詞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這個詞語表達的現實生活的某一種狀況,查無字詞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比查有字詞典顯得更為重要。
課文中,爸爸引導“我”查無字詞典理解“驕陽似火”與理解“驚濤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學生答到:“理解‘驕陽似火’,先提出詞語,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釋”,理解‘驚濤拍岸’先感受生活中的現象,再與詞語對照。”我接著說:“很正確,這兩種方法都是查無字詞典的有效方法。現在,我們按照第一種方法,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解釋“驕陽似火”?學生聽了,興趣盎然,有的說:“夏天的中午,烈日當空,馬路上的瀝青柏油都融化了,有的說:“小狗熱得受不了,在樹腳下伸舌頭散熱這種現象可以解釋”,看到孩子們真正理解了詞意,我接著說了一種現象讓學生思考用一個詞來形容,結果學生也猜對了。
在教學最后一段爸爸的話時,讓學生聯系上文,回憶“我”理解‘驕陽似火’和‘驚濤拍岸’的方法,讓學生先進一步區別“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理解查“無字詞典”的重要作用,然后總結歸納查‘無字詞典’的兩種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培養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并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為學生將來對詞語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會查“無字詞典”》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學會查“無字詞典”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設計之二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設計之一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 篇4
這一課原本想花二課時結束,沒想到上了三課時。主要問題可能是課前估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一課時,主要還是引導學生學了生字。在第一課學習的基礎上,課前布置了預習,讓學生回家讀課文、圈生字劃新詞,然后查字典給生字組詞。結果課上檢查時,只有十幾位同學認真地完成了預習作業。看來這方面的'習慣要慢慢培養。在課堂上除了引導學生認讀生字,給生字組詞,識記生字外,還重點讓學生認讀了三個多音字“假”、“背”、“似”。教下來,感覺在學課文前就讓學生給生字組多個詞和辨析多音字的用法,一部分學生能接受,一部分學生不能接受,因為他不理解字詞。所以感覺字詞在學課文前讓學生讀準字音就可以了。等在學課文時再理解字詞并拓展,估計大部分學生能接受。
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由題目入手,讓學生讀題,提出問題。學生主要提了兩個問題。一是什么是無字詞典;二是如何查“無字詞典”。原本想按從整體到部分的思路引導學生圍繞所提的問題,來讀懂課文中詞句。但教學時不盡人意。我先圍繞題目提了兩個問題:誰在什么時候教誰學查“無字詞典”?課文中哪些句子講的是爸爸在教聰聰查“無字詞典”?學生找到了爸爸說的三句話。繼而我讓學生讀這些句子,說說爸爸如何教聰聰查“無字詞典”的?結果學生被卡住了,回答不上來。學生一下子還不能分析概括。
于是,我又上了一課,從讀好課文詞句入手,讓學生讀懂詞句的意思。比如課文第5節爸爸說的話,其實是委婉地指出,背詞典上的解釋理解詞語不可取,要聯系生活現象來更加深刻地理解“驕陽似火”這個詞語的意思。課文第7節爸爸說的話,其實是爸爸又在引導聰聰通過觀察波濤撞擊岸邊巖石的情景來理解“驚濤拍岸”的意思。之后,再讓學生讀最后一節爸爸說的話,說說爸爸說的話的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再解決讀課題時提出的兩個問題。學生基本能概括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最后,我讓學生說說讀了這篇課文后的收獲。學生有的說:“我知道了‘驕陽似火’‘驚濤拍岸’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有的說:“我明白了我們學習理解詞語,除了查詞典外,還要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感悟詞語的意思,這樣才能理解得深刻,記得牢。
看來,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還比較慢,還處于從具體到抽象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在組織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最近的發展區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發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