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
學情分析: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被糖水灌著長大的,不懂勞動的辛苦。通過本文學習,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xiāng)孩子采槐花時的快樂和喜悅。
2.了解槐鄉(xiāng)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3.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品析語言的魅力。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策略:探究性學習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槐鄉(xiāng)的孩子》(板書課題)。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前面有個﹡。
二、初讀感知
1.出示學習提示,明確學習提示的作用,以及要求。學習略讀課文,可以借助前面的學習提示來學習。
2.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子多讀幾遍。
3.同桌合作朗讀課文,出現(xiàn)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4.再讀課文,盡量讀準讀通。
5.出示圖片,結合課文插圖介紹槐樹、槐花。
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花和果實可以制黃色染料。花、果實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藥。
6.隨機出示課文第一段,感受槐鄉(xiāng)孩子與槐樹的親密關系。
7.談談槐鄉(xiāng)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學習提示的第一個要求)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
1.八月份,天很熱,這炎熱的天氣大家都經歷過,誰能描述一下這種情景。描述后朗讀課文中有關的句子。
2.雖然天氣炎熱,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絕不會錯過槐樹開花的時節(jié),他們是怎么浸在槐花、槐米的香氣里的?聯(lián)系課文第二段的重點詞句說。
槐鄉(xiāng)的槐花是美麗的。(八月,槐樹打了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槐鄉(xiāng)的槐米是寶貴的。(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
3.指導朗讀第二段。
四、學習課文三四段
1.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怎樣?你從課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來?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可愛的。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
(4)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快樂的。
……
2.那他們又是怎樣去割槐花的?他們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協(xié)同配合,干得可歡了。
3.練習分角色朗讀第三段。
5.同桌合作朗讀,練習后比賽。師生共同評價。
五、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過課文的朗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xiāng)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xiāng)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4.引導小結:快樂不只是來自于休閑、享受,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xiāng)的孩子那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六、反饋練習
一、照例句寫兩個句子
例1:槐鄉(xiāng)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斬娃娃離不開大海,山里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
七、板書設計
勤勞懂事
槐鄉(xiāng)的孩子 可愛 吃苦耐勞
以苦為樂
……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2
“導讀、自讀、解讀”略讀課文教學一例——《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三讀讀通課文”
一、讀字詞
1、自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詞,拼讀帶拼音的生字。
2、自查互讀,認識生字。
二、讀句子
1、自讀、互讀、齊讀帶生字的句子。
三、讀課文
四、交流不理解的詞語。
第二課時:“解決兩個問題”
問題一:“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實錄:
師:讀了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槐鄉(xiāng)的孩子離不開槐樹。
師:你是從哪兒知道的?(板書:離不開槐樹)
生:我是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師:你能給大家讀一讀嗎?
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槐鄉(xiāng)的孩子離不開槐樹,這是為什么呢?你從這一段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槐鄉(xiāng)的孩子從小就和槐樹結成了伴,槐樹是他們的好朋友。
生:海邊的娃娃經常和海在一起生活,山里的孩子經常和石頭在一起,槐鄉(xiāng)的孩子周圍有許多槐樹,時間長了,就有感情了。
師:是啊,槐樹和槐鄉(xiāng)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已經成了孩子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師: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我還知道槐鄉(xiāng)的孩子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板書:上學錢,槐米換)
生:讀“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換來的。”
師:老師想知道,你們的上學錢,還有平時的零花錢是怎樣來的?
生:爸爸媽媽給的,還有過年的時候親戚給的壓歲錢。
師:是啊,這些都是別人給的,可是槐鄉(xiāng)孩子的上學錢是“槐米換的”,他們可從不向父母要錢。
師:還有呢?課文還講了什么?
生:我還知道八月,天很熱。
師: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八月天很熱呢?(板書:炎熱)
生:讀“八月,天多熱。雞熱得…………叫著‘知了,知了’。”
師:天多熱。怎么熱呢?多熱是怎樣熱啊?熱到什么樣子呢?書上是借哪三種動物來寫的?
生:書上是借“雞、狗和蟬”這三種動物來寫的。
師:怎么寫的呢?
生:雞熱得耷拉著翅膀。
師:是啊,天太熱了,對連撐起翅膀的力氣都沒有了。
生:狗熱得吐出舌頭。
師:狗實在受不了了,喘著粗氣說:“太熱了,太熱了”。
生:蟬熱得……
師:知道熱了,知道熱了。(生:哈哈)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的情景嗎?是什么時候?
生:夏天的中午。
師:那這個時候一般你都在干什么呢?
生:我在家里吹電扇。
生:我呆在空調房里不愿意出來。
生:我在吃西瓜和冰棒,這樣就不熱了。
師:哈哈,是啊!這樣的生活多美好啊,可是槐鄉(xiāng)的孩子這時在做什么呢?
生:他們的在山上采槐米。
師:你是從什么地方知道的,讀給大家聽聽。
生:讀“槐鄉(xiāng)的孩子可不怕熱……爬到小山上了。”
師:是啊,他們不怕炎熱。(板書:不怕)文章還寫了什么呢?
生:我還知道了他們每天都起得很早,回來的很晚。
師:說得好,用一個詞來形容,叫“早出晚歸”。(板書:早出晚歸)
師:你從什么地方知道他們“早出”的呢?
生:槐鄉(xiāng)的孩子不怕熱……就已經爬到小山上了。
師:從這句話什么地方看出“早”?
生: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
師:是啊,天還沒有亮呢,槐鄉(xiāng)的孩子已經出去采摘槐米了。你又從什么地方知道他們“晚歸”呢?
生:當縷縷炊煙………快樂的歌聲。
師:你又從什么地方知道“晚”的呢?
生:我從“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知道的。
師:是啊,家家都開始做晚飯了,太陽都快下山了,他們才從山上采槐米回來。讀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然,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他們“勞累了一天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xiāng)。”
師:經過一天的勞動,他們實在太辛苦了,所以“帶著甜蜜的微笑入夢鄉(xiāng)”。(板書:微笑入夢鄉(xiāng))
生:我還知道他們第二天,又要冒著炎熱,早出晚歸出去采摘槐米。
師:說得真好,你從哪一句知道的,給大家讀一讀。
生:讀“孩子們的小床下放著………炎熱的勞動中………”
師:通過讀課文,我知道同學們對槐鄉(xiāng)孩子的生活有了了解,知道他們生活中為什么離不開槐米了。
問題二:你認為槐鄉(xiāng)的孩子怎么樣?
師:了解了槐鄉(xiāng)孩子的生活,你知道覺得槐鄉(xiāng)孩子怎么樣呢?
生:我覺得槐鄉(xiāng)孩子很勤勞。
師:你從什么地方知道的呢?
生:他們的學費都是靠自己采槐米換來的,從來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
師:那你知道“槐米”是怎么來的?
生:槐米是槐鄉(xiāng)的孩子早出晚歸,冒著炎熱采來的。
師:那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槐鄉(xiāng)的孩子是用勞動換來了自己的學費,他們可不像同學們那樣總是依靠父母。你還從什么地方知道他們很勤勞?
生:他們不怕炎熱,那么熱的天都還在外面采槐米。
生:他們還早出晚歸,天不亮就出去,到傍晚才回家。
生:他們勞累了一天,可是第二天還要出去勞動。
師:是啊,從同學們的話中,我知道大家已經感受到了槐鄉(xiāng)孩子的勤勞。勞動是辛苦的,可是在槐鄉(xiāng)的孩子看來,勞動是不是辛苦的,讓人討厭的事情呢?
生:不是。
師:那勞動帶給他們的是什么呢?
生:是快樂。
師: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槐鄉(xiāng)的孩子很快樂呢?
生:“當縷縷炊煙……快樂的歌聲。”
師:你從哪些詞中感受到了快樂?
生:快樂的歌聲。
師:勞動了一天,他們并不覺得勞累,還很快樂地唱著歌。你從這句話中能找出他們?yōu)槭裁纯鞓穯幔?/p>
生:孩子們滿載而歸。
師:“滿載而歸”是什么意思?
生:疑
師:他們回來的時候,帶著什么呢?
生:槐米。
師:而且是很多很多的槐米,這就是“滿載而歸”,意思是說收獲了很多東西,得到了很多東西。你知道他們?yōu)槭裁催@么快樂嗎?
生:他們采到了許多槐米,就能換許多錢交學費了。
師:是啊,他們還就能上學,學習很多的(知識)了。他們能不高興嗎?你還從什么地方感覺到他們的快樂呢?
生:“月落柳梢,勞累了……微笑進入夢鄉(xiāng)。”
師:你知道他們?yōu)槭裁葱χM入夢鄉(xiāng)嗎?
生:因為他們采到許多槐米。
生:因為他們用勞動換來了自己的學費。
生:因為他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生:因為他們很喜歡采槐米,覺得很有意思。
……
師:這就是槐鄉(xiāng)的孩子,多么勤勞,多么純樸的孩子,他們熱愛勞動,能從勞動中尋找到快樂,相信他們給了你們很多的啟示。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培養(yǎng)自讀能力,并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教學準備】
槐樹、槐花的圖片和相關資料;寫有詞語的幻燈片或小黑板;《新華字典》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解讀課題
1、[板書課題]讀準字音,讀好課題。
2、從課題中了解到什么?(解讀“槐鄉(xiāng)”;初知課文主人公——槐鄉(xiāng)的孩子)
二、預習探究
1、讀取信息,認識槐樹。
(1)速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捕捉信息,了解“槐花”(槐樹開花季節(jié)、槐花大小、槐花清香、槐花的用處等)
(2)結合圖片補充槐樹、槐花的相關資料(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黃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藥。——在介紹時針對本班孩子實際用大多數(shù)孩子能聽懂的語言進行介紹,如:孩子們若不太懂“落葉喬木”,可以解說成:“槐樹,是種高大的樹,它到了秋冬季也要落葉,是落葉喬木。”讓多數(shù)孩子能真正了解相關知識。)
2、導讀提示。
(1)自讀“提示”,邊讀邊畫出本課的學習要求
(2)指名讀提示,交流并歸納出學習要求:
①讀讀課文,看看槐鄉(xiāng)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
②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③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3、自讀自悟。
對照略讀提示,輕聲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借助課文注音、字典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長句和一下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多讀。
4、集體交流
(1)詞語:
結成了伴 背著水葫蘆帶著干糧削著槐米
一簇簇槐米 縷縷炊煙 滿載而歸月落柳梢
(2)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槐鄉(xiāng)孩子在八月里的一天上山采摘槐米。)[板書:采摘槐米]課文哪部分具體寫了槐鄉(xiāng)孩子采摘槐米的經過?(第三自然段)哪些語段向我們介紹了槐鄉(xiāng)孩子一天的生活?(第 三、四自然段)從中,你感受到槐鄉(xiāng)的孩子們有什么樣的快樂?
三、品讀體驗
1、默讀具體寫槐鄉(xiāng)孩子一天生活的語段(第3、4自然段),邊讀邊批注閱讀感受
2、交流閱讀感受
(1)要特別注意讓學生用一個詞語概括自己的閱讀感受,并注意讓學生說說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同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語句。對“槐鄉(xiāng)的孩子真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進行梳理、概括信息點。(勤勞、懂事、團結合作等)
(2)哪些語句感受到勞動的快樂?
(隨機引導學生了解句意,理清層次,隨機板書:早起出發(fā),合作采摘,滿載而歸)(在酷熱的天氣里伴著歌聲出發(fā),男孩女孩積極地投入勞動,一路飛歌回家,帶著微笑入夢等)
3、劃出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讀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隨機引導學生關注下面語句(說說喜歡的原因,讀出自己的感受,積累背誦):
(1)槐鄉(xiāng)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里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2)八月,槐樹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 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小槐米藏在槐樹叢中,輕輕地隨風飄動。
(3)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
(4)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
四、鞏固延伸
1、用一句話抒發(fā)學完本文后的感受。(生暢談)
2、小結:快樂不僅僅來自于休閑,來自于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沒有勞動就無從享受。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xiāng)的孩子一樣去熱愛勞動吧,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板書設計 】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含義。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選擇背誦文中描寫槐鄉(xiāng)五月或槐鄉(xiāng)八月的段落。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理解“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
2、過程與方法
教師出示有價值的思考題,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并匯報。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槐鄉(xiāng)的五月給孩子帶來了幸福與快樂及他們的熱情好客,體會槐鄉(xiāng)的八月磨練了孩子們勤勞淳樸、瀟灑豪放的品格。
(2)學習槐鄉(xiāng)孩子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精神。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槐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及槐鄉(xiāng)孩子的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并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難點:理解文中關鍵的詞句,品析語言的魅力。
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自學生字詞,可以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并用一兩句話概括。
3、將課文分成兩部分,并畫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4、練習有感情的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槐鄉(xiāng),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滿山遍野便開滿了槐花,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槐鄉(xiāng)不僅景色美,還有一群可愛的孩子們。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槐鄉(xiāng)的孩子》。
2、板書課題
教師板書:槐鄉(xiāng)的孩子
3、齊讀課題,提出問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你想知道什么呢?(槐鄉(xiāng)的孩子怎么樣?槐鄉(xiāng)的孩子在干什么?)
二、自讀讀課文,初步感知
那我們就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三、出示思考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1、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詞語要想像當時的情景、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如暮靄、草垛等。也可以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實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一會我們討論交流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3、學生動筆將課文分成兩部分,并畫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四、自學反饋,匯報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五、教師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1、為什么說“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勾畫出有關語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2、這篇課文用了很多修辭方法,語言非常優(yōu)美。勾畫出你喜歡的語句,談談自己的理由。并試寫一兩句。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這兩句話在中的作用。
2、朗讀、想象,感受槐鄉(xiāng)環(huán)境美及孩子們的勤勞與快樂。
3、培養(yǎng)學生品析語言的魅力,及寫話能力。
4、暢談自己想不想做槐鄉(xiāng)的孩子,并說明原因。培養(yǎng)孩子的總結和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自學了生字詞,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進槐鄉(xiāng),感受孩子們快樂的生活。板書課題。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品讀欣賞
1、教師導言:課文以“槐鄉(xiāng)的孩子”為題,主要像我們介紹了哪兩個季節(jié)的槐鄉(xiāng)?(五月和八月)并板書。
2、那為什么說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勾畫出有關語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談談自己的體會。這是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你們都完成了嗎?
3、那我們先匯報一下為什么說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適時評價。
(1)請喜歡五月槐鄉(xiāng)的孩子談體會:
生:五月槐花盛開景色很美。師:你能具體談談嗎,怎么美?生:山山洼洼---白茫茫,說明了到處都是槐花,也就是槐花很多,師:都什么顏色?像什么呢?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都像白雪嗎?象象圓球象小辮。
師小結:不管是遠看還是近看槐花的姿態(tài)總是那么美那么可愛,那么誰能把槐花的美和可愛試著讀出來。誰來接著匯報
生:槐鄉(xiāng)的味美,到處都是香氣撲鼻(學生讀這時候連風-----夸張手法,香海真的指海嗎、而是指到處都是香氣)師:還有哪些詞體現(xiàn)了?生:浸,昰泡的意思,更能說明槐鄉(xiāng)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是香氣,讓我們身在槐鄉(xiāng)感受一下,好香啊。槐鄉(xiāng)還有香噴噴的槐花飯。這也是槐鄉(xiāng)的一個特色,師:老師每次讀這一段時都能感受到香氣撲鼻,誰來試讀一下。
生:槐鄉(xiāng)的孩子很美,熱情好客。用槐花裝扮自己。也是槐香一道亮麗的風景。師:除了美,你還能體會到孩子的什么,生:快樂,自由。師: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
師小結:五月對于槐鄉(xiāng)的孩子來說,槐花帶給他們的遠遠不止是絕美的風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飯,更是無窮的幸福與快樂。所以說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
師板書:幸福快樂滿意。
師:那為什么又說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呢?誰來暢談自己的感受。
(2)喜歡八月槐鄉(xiāng)的孩子談體會:
生:在這八月我體會到了槐鄉(xiāng)孩子的辛苦與忙碌(天熱,午飯,勞動時間長)
生:我體會到槐鄉(xiāng)的孩子快樂(收獲槐米的熱鬧場面,滿載而歸唱歌回家;帶著甜蜜進入夢鄉(xiāng))
師:在八月槐鄉(xiāng)孩子在樹上削槐米撿槐米,你削我撿團結協(xié)作,多么美的一幅畫面,誰來朗讀一下讓我們閉眼想想一下那畫面是怎樣的
生:槐鄉(xiāng)的孩子的勤勞懂事,他們從小就知道為父母分擔辛勞自己賺取學費。
師小結:是啊,同學們談得都很好,在八月,槐鄉(xiāng)孩子這樣日復一日的忙碌快樂著,孩子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過著豐富充實的生活,所以說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
師板書:吃苦耐勞繁忙
三、品讀佳詞妙句,領悟作者用詞的準確。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槐鄉(xiāng)的美景,感受了槐鄉(xiāng)孩子的幸福快樂。現(xiàn)在我們一齊來體會作者優(yōu)美質樸的語言。讀出你喜歡的語句,談談感受。想一想作者這樣寫得好處。
以下是要求學生重點領悟的:
⑴疊詞的廣泛運用,使文章讀起來瑯瑯上口。如:槐豆豆、香噴噴、山山洼洼、搖搖晃晃、一縷縷炊煙、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疊詞,讀一讀。
⑵比喻、擬人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的描寫更生動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的掛滿枝頭,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頭的小辮兒。”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槐花的潤澤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滿靈氣。那美麗的樣子,真使人見人愛。“老槐樹心疼的伸出手臂為他們遮住露水,并輕輕的哼著誰也聽不懂的歌。”槐鄉(xiāng)人培育了槐樹,槐樹庇護著槐鄉(xiāng)的兒女,如父母疼愛著自己的兒女。多么溫馨的畫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擬人句,讀一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⑶側面烘托的描寫。如“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釀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從側面寫出了槐花的香,這是槐花的馨香引來了蜜蜂,引來了孩子。“雞兒熱的耷拉著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兒熱的吐出舌頭,躲在樹蔭下直喘粗氣;蟬兒熱的不知如何是好,到處扯著嗓子亂叫。”這幾句對動物的描寫,道盡了八月的炎熱,更襯托出槐鄉(xiāng)孩子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品格。
四、拓展升華
說說心里話:你想不想做槐鄉(xiāng)的孩子?為什么?,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師小結:是啊,槐鄉(xiāng)是個好地方,那里不僅有如雪的槐花醉人的花香,更有一群吃苦耐勞熱情淳樸的孩子們,讓我們羨慕。希望我們有機會真的可以去槐香走一走,去體會一下它獨特的風土人情。
五、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仿寫:題目《栗鄉(xiāng)的孩子》
六、板書設計
槐鄉(xiāng)的孩子
五月 幸福快樂(滿意)
八月 吃苦耐勞(繁忙)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地鄉(xiāng)土氣;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和快樂。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xiāng)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2、了解槐鄉(xiāng)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的內容,培養(yǎng)自讀能力,并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四、課前準備:
查找槐樹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xiāng),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板書課題《槐鄉(xiāng)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槐鄉(xiāng)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聽后的整體感受。
3、槐鄉(xiāng)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xiāng)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較長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讀幾遍。
(2)分成小組組織朗讀,出現(xiàn)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2、槐鄉(xiāng)的槐樹(槐花)。
嘗試填空,并聯(lián)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xiāng)的槐花是美麗的。(八月,槐樹打了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槐鄉(xiāng)的槐米是寶貴的。(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
3、槐鄉(xiāng)的孩子是的。你從課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來?
嘗試填空,并聯(lián)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可愛的。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
(4)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快樂的。
……
(四)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筆畫出來,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過課文的朗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xiāng)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xiāng)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4、引導小結:快樂不只是來自于休閑、享受,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xiāng)的孩子那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五)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勤勞懂事
槐鄉(xiāng)的孩子 可愛 吃苦耐勞
以苦為樂
……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培養(yǎng)自讀能力,并能感受勞動的快樂。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培養(yǎng)自讀能力,并能感受勞動的快樂。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及媒體資源播放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媒體資源(動畫、PPT、視頻)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一)、生活在海邊、江邊的孩子們有機會去劃船、捕魚,生活在山區(qū)的孩子們有機會上山去采野果。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去看看他們做了些什么?(板書:槐鄉(xiāng)的孩子)
(二)、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讓學生對課文相關背景材料——槐樹的初步認識。
(提示: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花和果實可以制黃色染料。花、果實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藥。
2、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查字典。
二、交流展示
(一)、教師抽查學生對生字詞的讀、寫的掌握。
如:槐、苞、般、耷、塞、縷、炊、磨
(二)、介紹略讀課文的特點及學習要求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什么叫“略讀”?
略讀的意思是閱讀時,不必細細地讀,只是粗略地讀。
2、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
讀懂文章的大意,理解重點、難點。
3、略讀課文的主要方式
以學生個體自讀為主,課堂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生自讀與學生間的交流,教師適當引導。
4、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主要靠學生獨立閱讀,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略讀方法主要有掃讀、跳讀等,要學會快速默讀,提高閱讀速度,有時,也會綜合運用到一些精讀方法,對一些重點字句作深入理解。
略讀課文通常還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提高學生完全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布置這篇課文的學習任務
思考以下問題,并互相討論: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槐鄉(xiāng)的孩子們快樂嗎?請談談你的看法。在課文中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劃下相關句子。
3、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4、記下不懂的地方,和同學討論。
三、反饋糾正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事情。作者贊美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
2、槐鄉(xiāng)的孩子們快樂嗎?請談談你的看法。在課文中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劃下相關句子。
提示:快樂。
(1)他們采摘槐米,靠自己的勞動換取上學的費用,他們?yōu)槟軠p輕家庭的負擔而快樂;
(2)從勞動過程的描寫及他們出發(fā)前的描寫看,他們很快樂。
相關句子:
(1)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2)勞動過程:槐鄉(xiāng)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背著水葫蘆,帶著干糧,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到小山上了。男孩子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子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來了。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地,像覓食的小鴨子。
(3)勞動后: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
(4)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xiāng)。
3、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可愛的。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孩子們以苦為樂;作者寫他們唱著快樂的歌,滿載而歸;帶著甜密的微笑進人夢鄉(xiāng),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來他們很快樂。課文中有關孩子們的勞動場面,寫得歡快、輕松、活潑,沒有令人感覺很辛苦、很勞累,也說明了孩子們以苦為樂。
4、學生討論不懂的問題,可以自由討論,也可以提出問題,全班討論。
5、思考并討論:槐鄉(xiāng)的孩子們去采集槐花辛不辛苦?但是,他們仍然感到很快樂,這是為什么?
提示:勞動可以帶來收獲,所以,勞動是快樂的。
四、達標測試
這次課,我們學習了《槐鄉(xiāng)的孩子》。課文主要說的是槐樹的孩子們采集槐花換取上學費用的故事。他們很辛苦,但同時也很快樂。從這篇課文,我們可以體會到勞動是快樂的。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7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地鄉(xiāng)土氣;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和快樂。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xiāng)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2、了解槐鄉(xiāng)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的內容,培養(yǎng)自讀能力,并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四、課前準備:
查找槐樹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xiāng),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板書課題《槐鄉(xiāng)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槐鄉(xiāng)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聽后的整體感受。
3、槐鄉(xiāng)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xiāng)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較長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讀幾遍。
(2)分成小組組織朗讀,出現(xiàn)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2、槐鄉(xiāng)的槐樹(槐花)。
嘗試填空,并聯(lián)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xiāng)的槐花是美麗的。(八月,槐樹打了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槐鄉(xiāng)的槐米是寶貴的。(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
3、槐鄉(xiāng)的孩子是的。你從課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來?
嘗試填空,并聯(lián)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可愛的。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
(4)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快樂的。
……
(四)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筆畫出來,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過課文的朗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xiāng)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xiāng)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4、引導小結:快樂不只是來自于休閑、享受,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xiāng)的孩子那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五)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勤勞懂事
槐鄉(xiāng)的孩子 可愛 吃苦耐勞
以苦為樂
……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8
師:孩子們,讀了《槐鄉(xiāng)的孩子》一文后,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
生:可愛。
師:你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寫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呢?請再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并用線把它們劃出來。
師:找好了以后和同桌相互交流。
師:好了,咱們大家在一起交流吧!
學生匯報。本教師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匯報的都是課文第3段中的這句話:"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極少學生匯報別的句子,而且學生找到的基本都是外貌描寫的句子。
交流到這,我們便發(fā)現(xiàn)了問題。儼然,本教師的一個“可愛”便把學生們給嚇住了。到底什么是可愛?因為多數(shù)學生還停留在外表、外在的表現(xiàn)上,所以很多同學都是劃的這幾句話。
鑒于這位老師的經驗教訓,我思考了一下,把她的那個問題改了一下,在我班又取得了另一番效果:
我:孩子們,讀了課文,槐鄉(xiāng)的孩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學生讀完課文后嘰嘰喳喳就說開了:
生1:我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很勤勞。
我:你從書中哪句話感受到他們很勤勞?
生1:我從第三段的"槐鄉(xiāng)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背著水葫蘆,帶著干糧,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也就是說,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他們真勤勞。而且當時的天氣非常熱,動物們都熱得受不了,可他們還是去摘槐米,我覺得他們真了不起!
我:課文哪些句子描寫了天氣很熱?
生1: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這句話說明天氣真的很熱,要是我,肯定躲在家里吹空調、吃雪糕。(眾生笑)可槐鄉(xiāng)的孩子不怕熱,還去摘槐米,我很佩服他們,他們太勤勞了!
我:說得真好!別的同學還有想說的嗎?
生2:我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很自立,第二段寫到"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9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xiāng),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板書課題《槐鄉(xiāng)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槐鄉(xiāng)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聽后的整體感受。
3、槐鄉(xiāng)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xiāng)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
介紹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a、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想方法解決。
b、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你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c、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較長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讀幾遍。
(2)分成小組組織朗讀,出現(xiàn)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2、槐鄉(xiāng)的槐樹(槐花)。
嘗試填空,并聯(lián)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xiāng)的槐花是美麗的。(八月,槐樹打了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槐鄉(xiāng)的槐米是寶貴的。(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
3、槐鄉(xiāng)的孩子是( )的。你從課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來?
嘗試填空,并聯(lián)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可愛的。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
(4)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快樂的。
……
四、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過課文的朗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xiāng)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xiāng)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4、引導小結:快樂不只是來自于休閑、享受,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xiāng)的孩子那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五、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反思:
因為是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要求安排一個課時來完成,重點在于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板書課題,與前面所學的文章進行對比,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課題的不同,區(qū)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再次觀察略讀課文的特點,發(fā)現(xiàn)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并進行歸納總結。隨之,引導學生利用學習提示學習課文。
因此,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槐鄉(xiāng)的孩子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談自己讀了課文后的體會。
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以及槐鄉(xiāng)的孩子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xiāng)的孩子以苦為樂的精,是靠我點出來了。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內容,培養(yǎng)自讀能力,學生能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幸福的。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就像七彩的圖畫。我們的校園生活充實而又快樂,我們的課余生活豐富而又有趣。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在第一單元我們學過的課文中,哪篇課文讓我們領略到了各民族的小學生快樂的學習生活呢?(《我們的民族小學》)那么,《金色的草地》一課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在草地上干什么的快樂呀?(玩耍、觀察)哪一篇課文讓我們體會到了旅游、爬山的艱辛與快樂呢?(《爬天都峰》)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槐鄉(xiāng)的孩子》,看看槐鄉(xiāng)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這篇課文又帶給我們怎樣的快樂。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先請同學們合上書,眼睛看著老師,耳朵仔細地聽著,用心來聆聽老師讀一遍課文,聽聽課文給你的印象。
師范讀課文《槐鄉(xiāng)的孩子》。
讀完課文后,問:同學們,聽完這如詩如畫的文章,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分別讓幾位學生自由說一句話,說出自己對課文的整體印象。)
過渡:多美的文章啊,多好的槐鄉(xiāng)的孩子們啊,你們想不想美美地讀讀課文,在讀中體會體會這份美好呢?
三、自讀課文,展示朗讀。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一遍課文。
2、老師想聽聽大家讀得怎么樣,請同學們齊讀課文。
3、師聽生齊讀后,糾正字音。
4、以大組為單位賽讀,每個大組讀一個自然段。哪個大組準備地最好就讓誰先讀,比比坐姿、讀書姿勢、注意力等。
四、品讀課文,體會感悟。
請你再讀讀課文,問問自己的心,你感受到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們是怎么樣的?
學生品讀課文,個別發(fā)言,師指導相應的重點語句的朗讀并適時做好板書。
指導重點語句的朗讀:如,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等等。
適時板書:
勤勞懂事
槐鄉(xiāng)的孩子 吃苦耐勞 勞動創(chuàng)造美
以苦為樂
五、聯(lián)系生活,拓展談話。
孩子們,你感受到過勞動的快樂與美好嗎?
先在小組當中交流談話,再派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六、聯(lián)系課文,拓展閱讀。
孩子們,讀著第二自然段前兩句話,“八月,槐樹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小槐米藏在槐樹叢中,輕輕地隨風飄動。”你了聯(lián)想到了哪一首小詩?引導學生背誦本節(jié)課前晨誦課上讀過的詩《槐林飄香》:一湖月夜渚流光,萬樹瓊花浮暗香。心醉不知歸去路,欲把草畔做寢床。
讀著最后以自然段的“月落柳梢”這個詞 ,你又能想起哪一首宋詞呢?引導學生背誦晨誦課上誦讀過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七、回味欣賞,積累語言。
1、我從文中找出了三個我最喜歡的詞:
兩句我最喜歡的話:
一個我最喜歡的自然段:
我要把它們工工整整地摘抄下來。
2、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多音字,我會把它們整理出來。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文中表達生動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選擇背誦文中描寫槐鄉(xiāng)五月或槐鄉(xiāng)八月的段落。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理解“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
(4)展開想象,感受槐鄉(xiāng)孩子勞動的畫面、
2、過程與方法
教師出示有價值的思考題,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匯報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槐鄉(xiāng)的五月給孩子帶來了幸福與快樂及他們的熱情好客,體會槐鄉(xiāng)的八月磨練了孩子們勤勞淳樸、瀟灑豪放的品格。
(2)學習槐鄉(xiāng)孩子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精神。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槐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及槐鄉(xiāng)孩子的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并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難點:理解文中關鍵的詞句,品析語言的魅力
3、關鍵:朗讀、想象,感受槐鄉(xiāng)環(huán)境美及孩子們的勤勞與快樂。
課時劃分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自學生字詞,可以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實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一會我們討論交流。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并用一兩句話概括。
3、將課文分成兩部分,并畫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4、練習有感情的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槐鄉(xiāng),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滿山遍野便開滿了槐花,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槐鄉(xiāng)不僅景色美,還有一群可愛的孩子們。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槐鄉(xiāng)的孩子》。
2、板書課題
教師板書:槐鄉(xiāng)的孩子
3、齊讀課題,提出問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你想知道什么呢?(槐鄉(xiāng)的孩子怎么樣?槐鄉(xiāng)的孩子在干什么?)
二、自讀讀課文,初步感知。
那我們就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三、出示思考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1、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詞語要想像當時的情景、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如暮靄、草垛等。也可以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實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一會我們討論交流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3、學生動筆將課文分成兩部分,并畫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四、自學反饋,匯報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五、教師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1、為什么說“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勾畫出有關語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2、這篇課文用了很多修辭方法,語言非常優(yōu)美。勾畫出你喜歡的語句,談談自己的理由。并試寫一兩句。
3、想不想做槐鄉(xiāng)的孩子?為什么?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交流。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突破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理解“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
2、朗讀、想象,感受槐鄉(xiāng)環(huán)境美及孩子們的勤勞與快樂。
3、培養(yǎng)學生品析語言的魅力,及寫話能力。
4、暢談自己想不想做槐鄉(xiāng)的孩子,并說明原因。培養(yǎng)孩子的總結和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自學了生字詞,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進槐鄉(xiāng),感受孩子們快樂的生活。板書課題。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品讀欣賞
1、教師導言:課文以“槐鄉(xiāng)的孩子”為題,主要像我們介紹了哪兩個季節(jié)的槐鄉(xiāng)?(五月和八月)并板書。
2、那為什么說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勾畫出有關語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談談自己的體會。這是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你們都完成了嗎?
3、那我們先匯報一下為什么說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適時評價。
(1)請喜歡五月槐鄉(xiāng)的孩子談體會:
a因為五月槐花盛開景色很美。師:你能具體談談嗎,怎么美?(山山洼洼---白茫茫,說明了到處都是槐花,也就是槐花很多,都什么顏色?像什么呢?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都像白雪嗎?象象圓球象小辮。觀察的角度一樣嗎)(由遠及近)
師小結:不管是遠看還是近看槐花的姿態(tài)總是那么美那么可愛,那么誰能把槐花的美和可愛試著讀出來。誰來接著匯報
b還因為槐鄉(xiāng)的味美,到處都是香氣撲鼻(學生讀這時候連風-----夸張手法,香海真的指海嗎、而是指到處都是香氣)還有哪些詞體現(xiàn)了?浸,昰泡的意思,更能說明槐鄉(xiāng)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是香氣,讓我們身在槐鄉(xiāng)感受一下,好香啊。槐鄉(xiāng)還有香噴噴的槐花飯。這也是槐鄉(xiāng)的一個特色)老師每次讀這一段時都能感受到香氣撲鼻,誰來試讀一下。
c槐鄉(xiāng)的孩子很美,熱情好客。用槐花裝扮自己。也是槐香一道亮麗的風景。師;除了美,你還能體會到孩子的什么,(快樂,自由)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
師小結:五月對于槐鄉(xiāng)的孩子來說,槐花帶給他們的遠遠不止是絕美的風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飯,更是無窮的幸福與快樂。所以說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板書幸福快樂滿意。
感悟方法:朗讀感悟、想象感悟、引導感悟。
師:那為什么又說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呢?誰來暢談自己的感受。
(2)喜歡八月槐鄉(xiāng)的孩子談體會:
a 因為在這八月我體會到了槐鄉(xiāng)孩子的辛苦與忙碌(天熱,午飯,勞動時間長)
b 我體會到槐鄉(xiāng)的孩子快樂(收獲槐米的熱鬧場面,滿載而歸唱歌回家;帶著甜蜜進入夢鄉(xiāng))
師:在八月槐鄉(xiāng)孩子在樹上削槐米撿槐米,你削我撿團結協(xié)作,多么美的一幅畫面,誰來朗讀一下讓我們閉眼想想一下那畫面是怎樣的
c槐鄉(xiāng)的孩子的勤勞懂事(他們從小就知道為父母分擔辛勞自己賺取學費------)
師小結:是啊,同學們談得都很好,在八月,槐鄉(xiāng)孩子這樣日復一日的忙碌快樂著,孩子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過著豐富充實的生活,所以說八月是槐鄉(xiāng)孩子繁忙的季節(jié)板書;:吃苦耐勞繁忙。
感悟方法:朗讀感悟、想象感悟、聯(lián)系生活感悟。
三、品讀佳詞妙句,領悟作者用詞的準確。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槐鄉(xiāng)的美景,感受了槐鄉(xiāng)孩子的幸福快樂。現(xiàn)在我們一齊來體會作者優(yōu)美質樸的語言。讀出你喜歡的語句,談談感受。想一想作者這樣寫得好處。
以下是要求學生重點領悟的:
⑴疊詞的廣泛運用,使文章讀起來瑯瑯上口。如:槐豆豆、香噴噴、山山洼洼、搖搖晃晃、一縷縷炊煙、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疊詞,讀一讀。
⑵比喻、擬人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的描寫更生動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的掛滿枝頭,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頭的小辮兒。”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槐花的潤澤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滿靈氣。那美麗的樣子,真使人見人愛。“老槐樹心疼的伸出手臂為他們遮住露水,并輕輕的哼著誰也聽不懂的歌。”槐鄉(xiāng)人培育了槐樹,槐樹庇護著槐鄉(xiāng)的兒女,如父母疼愛著自己的兒女。多么溫馨的畫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擬人句,讀一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⑶側面烘托的描寫。如“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釀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從側面寫出了槐花的香,這是槐花的馨香引來了蜜蜂,引來了孩子。“雞兒熱的耷拉著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兒熱的吐出舌頭,躲在樹蔭下直喘粗氣;蟬兒熱的不知如何是好,到處扯著嗓子亂叫。”這幾句對動物的描寫,道盡了八月的炎熱,更襯托出槐鄉(xiāng)孩子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品格。
(4)學生讀出自己寫的和大家一起分享,指導寫作。
四、拓展升華
說說心里話:你想不想做槐鄉(xiāng)的孩子?為什么?,指名回答,暢所欲言(從景美和孩子快樂---來談)
師小結:是啊,槐鄉(xiāng)是個好地方,那里不僅有如雪的槐花醉人的花香,更有一群吃苦耐勞熱情淳樸的孩子們,讓我們羨慕。希望我們有機會真的可以去槐香走一走,去體會一下它獨特的風土人情。
五、作業(yè)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六、板書設計
槐鄉(xiāng)的孩子
五月 幸福快樂(滿意)
八月 吃苦耐勞(繁忙)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簡介: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
本課共1個課時完成。
教學理念:
1、小學語文中跨越式發(fā)展理念:通過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豐富擴展閱讀材料,使學生在課文學習及閱讀中認真思考,深切體會,并進行寫作表達;在學習、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的綜合能力。
2、識字、閱讀、寫作三位一體的理念。
3、《課程標準》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層次整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教學給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自讀能力,并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學習者特征分析:
教學的學生是三年級學生,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學生對語文閱讀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略讀課文是學生初次接觸的,它的學習還必需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
學生能借助課件自主學習,對網絡環(huán)境下的閱讀、寫作等較有興趣。
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和閱讀、寫作積累,表達能力尚可。
教學策略的選擇:
1、綜合運用啟發(fā)引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各種教學策略,提供大量學習資源,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教學給學生學習方法,明確目標讓學生自主進行。
2、利用跨越式課程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
資源準備:
1、多媒體教室。
2、供學生閱讀的跨越式課外閱讀材料。
3、制作相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無論是在草地上玩耍,還是去野外登山,文中小朋友的童年生活都給我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也和他們一樣充滿了快樂。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槐鄉(xiāng)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樂的事情?
2、板書課題:4 *槐鄉(xiāng)的孩子
3、認識略讀課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你們有誰知道,什么是略讀課文呢?所謂略讀課文就是將一篇文章簡略地、無須細致推敲的略讀,能讀懂課文的大致內容即可。
設計意圖:回憶前面所學課文。然后,通過一個問題,引出課題并板書,與前面的文章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課題的不同,區(qū)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
二、了解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1、向學生介紹略讀課文的特點:
(1)沒有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2)以自學為主:(3)只要大概讀懂課文的內容就可以了。
2、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課件出示):按照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借助課文中的拼音把課文讀通,思考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并要求思考,畫出有關的句段來理解,然后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設計意圖:了解略讀課文的特點,教學給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并進行歸納總結。
三、按自學要求自學課文:(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1)默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請教同學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兒,槐鄉(xiāng)的孩子生活的快樂嗎?從課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讀了課文你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自學提示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培養(yǎng)自讀能力。
四、讀后交流,老師適時指導。(課件出示重點句段)
1、槐鄉(xiāng)孩子的快樂不是在玩中,而是在摘槐米的勞動中,所以讓學生反復朗讀摘槐米的勞動過程,從中體會他們用勞動換取上學的錢和摘到槐米滿載而歸以及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xiāng)的愉快心情。
2、把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畫下來,讀給大家聽,指名朗讀課文中比喻句。
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使學生知道槐鄉(xiāng)的孩子具有勤勞、自立、自強、勇敢、懂合作、愛學習的好品質。無論是對課文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體會和品味,都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探究,盡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五、質疑: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
六、課堂小結: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從槐鄉(xiāng)孩子的品質和課文表達方法兩方面談自己的收獲。
七、課外閱讀:
跨越式發(fā)展課外閱讀材料53頁《體驗鄉(xiāng)村生活》58頁《勞動的樂趣》。
八、課外拓展:
1、說一說,你平時進行了哪些勞動(活動),他們給你帶來了什么收獲和快樂?
2、回顧自己在學校或家里參加某項勞動的經過再把它寫下來。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經驗進行口語訓練和練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讓語文運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13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槐鄉(xiāng)的孩子》。
1。首先我先來說一說教材。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單元以“快樂的童年生活”為主題來展開的。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語言樸實、輕快,文中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在作者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而快樂。
2。接下來說說本課的教學目標。
那么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再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第一是知識與技能目標。要求學生能正確認讀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并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學生讀懂課文,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第三是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再來說說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由于本課與學生生活實際較為接近,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槐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及槐鄉(xiāng)孩子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
因為學生對字句理解的欠缺,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品析語言的魅力。
現(xiàn)在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導入新課。
我將采用激趣揭題,質疑定標的方法來進入新課。“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發(fā)問,然后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所以我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這個單元的課文里出現(xiàn)過不少的花,有絨球花和太陽花,有蒲公英花,那么你們見過槐樹的花嗎?它是可愛的還是美麗的呢?那么今天我們就跟隨一群槐鄉(xiāng)的孩子去看看那神秘的槐花好不好?此導語以教師引導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落實基礎,整體感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問題可以是對課題的提出的:槐鄉(xiāng)的槐花是怎么樣的?有什么作用?那是群怎么樣的孩子?也可以是對課文內容提出的: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我們從里面可以學到什么?在自讀過程中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在學生結束自讀后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示范讀,例如課題里的“槐”“耷”“縷”,還有一些多音字“磨”“載”“塞”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既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同時我也會要求學生邊自讀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整體感知課文。這種勾畫圈點法可以幫助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而對重點語段,我會進行示范讀,讓他們更容易體會其中感情。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huán)節(jié)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研讀賞析,精讀感悟。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決定以小黑板出示問題1,問題2,然后請學生分組討論。 問題1是: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問題2是:哪些語段向我們介紹了槐鄉(xiāng)孩子一天的生活?而具體寫槐鄉(xiāng)孩子采摘槐米經過的又是哪個自然段?
問題1,問題2的設置一脈相承,這里涉及到的學法有討論法,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有感而發(fā);另一種學法就是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提高。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拓展延伸。
設置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好處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部分學生欠缺相當?shù)目陬^表達能力。那么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借助討論法來進行延伸。討論法很重要,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所以我將會要求學生抓住本課中你認為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為他寫得好在哪里?也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 這樣的延伸可以有兩種形式:快樂寫話卡,通過對槐鄉(xiāng)孩子勞動情形的多次誦讀,我們認識了槐米,認識了槐鄉(xiāng)的孩子。說說看,你看到了一個個怎樣的槐鄉(xiāng)孩子?你有什么話想對他們說嗎?( )的槐鄉(xiāng)孩子,我真想對說:“( )”。
也可以是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xiāng)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是總結遷移,形成積淀。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學生提出問題,并且?guī)е鴨栴}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chuàng)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要學生去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說槐鄉(xiāng)的孩子,從小就和槐樹結成了伴。槐鄉(xiāng)的孩子是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里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槐花飄香的五月,是孩子們滿意的季節(jié),他們幸福快樂;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們勤勞善良、自立自強的品格。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布置作業(yè)。我認為一節(jié)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是:
1、摘抄好詞佳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同步練習《紙船印象》
最后我來說說板書設計。
眾所周知,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要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所以我的板書設計結合課文,簡單明了的概括著本課的要點。槐鄉(xiāng)的孩子
3、槐鄉(xiāng)的孩子
八月 黎明
早起出發(fā):勤勞
采摘槐米:合作采摘(男孩——削女孩——撿)
滿載而歸(快樂的歌聲)
勤勞懂事,分擔父母的辛勞
副板書: 槐鄉(xiāng)的孩子 可愛 吃苦耐勞,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以苦為樂,快樂的歌聲、甜蜜的微笑
(可簡化成寫在黑板兩邊的詞:勤勞、懂事、辛苦、快樂……)
采摘槐米:早起出發(fā),合作采摘,滿載而歸
以上,就是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1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引導孩子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達情感的作用。
【學習難點】
讓孩子通過閱讀,體會一些詞句表達情感的作用。若有新詞句,應給予適當指導或討論來解決。
【學習準備】
學生收集并回憶自己所從事過的勞動,比如公益勞動,在家里幫助家長做事。生字卡(做好提前預習生字)將課文讀通順等等預習工作。幻燈片(從事各種勞動的圖片)
【學習時間】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引發(fā)談話,導入課題
1、同學們,我們今天將學習一篇略讀課文。你們有誰知道,什么是略讀課文呢?
生:老師,我想略讀課文應該就是簡單的讀一讀吧!
師:同學們的討論很有意思,說的很有道理,所謂略讀課文就是將一篇文章簡略地、無須細致推敲的略讀,能讀懂課文的大致內容即可。今天我們一起去學習一篇略讀課文《槐樹的孩子》板書課題,重點出示生字“槐”,讀課題。
師:見過槐樹嗎?誰給我們大家描述一下?
2、讀了課題,你們想從課文里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槐鄉(xiāng)的孩子平時都愛干些什么?
師:好,就順著你們自己的思索去讀讀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自讀課文
師出示自讀要求。
1、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讀準字音。
2、邊讀邊思考,你從課文知道了什么,講了一件什么事兒,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從課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三、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1、請生當小老師,鞏固生字、字音。
2、你們喜歡槐鄉(xiāng)的孩子們嗎?說一說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之處。
歸納:
⑴ 勤勞懂事兒。
⑵ 吃苦耐勞。
⑶ 以苦為樂。
3、論不懂之處,預測:槐樹,槐米(幻燈片圖片理解)形象直觀。耷拉著,炊煙。
四、讀全文
去體會一下孩子們的可愛!先自讀或同位齊讀。你認為可愛的地方?
再齊讀。
五、課外拓展
說一說,你平時進行了哪些勞動(活動),怎樣做的?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無論是對課文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體會和品味,都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探究。盡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在學習時我巧妙地運用學生的評價,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擴展了學生的思維。利用生活經驗進行口語訓練和練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讓語文運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特點。
三上4《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設計 篇15
《槐鄉(xiāng)的孩子》這篇略讀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xiāng)孩子純樸、節(jié)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勞動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勞動的快樂。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采用教師點撥,學生自學的方法,試著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確略讀課文的要求,在主動參與的同時,逐步掌握此類課文的學習方法,達到教師完全放手的目的。
教學時,通過查閱工具書和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了課文字詞,熟讀課文的的基礎上,我只給孩子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槐鄉(xiāng)的孩子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呢?他們可愛嗎?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圍繞問題學生很快找到了相關內容并說出了自己的閱讀體會。如:勤勞懂事,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交學費;吃苦耐勞,有很強的自立精神;采摘槐米雖辛苦,但孩子們以苦為樂等美好品質。
整節(jié)課下來感覺特別順,不用處處攙扶了,可見教師說多了也許會束縛住他們馳騁的思想。老師應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文本意圖的基礎上,指引他們,放手讓他們去讀、去說、去悟。當然,這樣做占用的時間要比平常多一些,但是我想“磨刀不費砍柴工”長此以往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定會大大提高。同時我也深知這一切必將落實在踏實閱讀的基礎上,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