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設計與反思
設計: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區實驗小學 揭子朋
評析:湖北省宜昌市教研室 羅善彪
[背景與導讀]:“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中的第三課時,該課時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不僅給出了三角形三邊之間的大小關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斷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的標準,熟練靈活地運用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是數學嚴謹性的一個體現,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全面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它還將在以后的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教師根據小學生喜歡玩的天性,首先設計讓學生搭建三角形的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可產生認知沖突,為后面的學習鋪好路。在教師的引導下,當學生發現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后,教師這時再出示書上的一組數據讓學生判斷,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接下來教師出示書上的情景圖,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看書,畢竟書本是我們學習最直接的資料之一,我們應好好的加以運用。本節課的后半部主要是出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地過程中理解、掌握本節課的重點。
[片斷一]:動手操作,產生問題
師: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首尾相連圍成的封閉圖形,今天,老師想讓同學們利用你們桌上的木條親手搭建一個個的三角形,要求是每個三角形只能用三根木條,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學生:想!
師: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開始活動。
(學生分小組活動)
師:每個小組利用桌上的六根木條共搭建了幾個三角形?
學生:我們搭建了一個三角形。
師:剩下的三根木條能搭建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不能。
師:你們知道剩下的三根木條為什么不能搭建成一個三角形嗎?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1:我發現剩下的三根木條怎么連也連不到一起。
學生2:我們也是這樣的。
師:“剩下的三根木條怎么連也連不到一起”說明了這三邊在長短上有某種關系,你們能找出這三邊在長短上有什么樣的關系嗎?
學生1:我們將較短的兩根木條連接在一起與最長的一根木條相比較,發現較短的兩根木條和起來還沒有另外一根木條長。
學生2:我們把較短的兩根木條連接在一起與最長的一根木條相比較,發現較短的兩根木條和起來不是沒有另外一根木條長,而是同另外一根一樣長。
學生3:我們發現的結論與學生(1)相同,我們是通過用直尺分別度量這三根木條的長度,再計算、比較后發現的。
學生4:我們發現的結論與學生(2)相同,我們也是通過用直尺分別度量這三根木條的長度,再計算、比較后發現的。
師:下面我們將能拼成三角形的三邊分開,象上面一樣比較一下這三條邊在長度方面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后匯報)
學生1:我發現較短的兩條邊加起來比最長的一條邊長,同剛才的結論正好相反。
學生2:我發現我這個三角形的任意兩邊加起來的和都比第三邊長。
學生3:我的發現同學生(2)一樣,也是這個三角形的任意兩邊加起來的和都比第三邊長。
學生4:“任意兩邊”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
學生5:“任意兩邊”就是指三角形三邊中的每兩條邊加起來的長度都比剩下來的第三條邊的長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