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面積(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學指導
〖教學目標〗1.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課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各種媒體上收集一組數據(教師也可以將一組有關森林面積的數據作為學生討論的材料),并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近似數。接著,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從中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要讓學生重點體會到取近似值精確到某一位時只要看它后一位數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其他位都不必看,也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數軸幫助理解“四舍五入”的含義。然后,結合“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白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試一試〗
第2,3題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近似數,本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近似數的應用是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所以,在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通過互相交流,體會到近似數的作用。
第2題答案:約2千克,身高約160厘米,約12時。
第3題答案:√,×,√。
〖實踐活動〗
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可視具體情況做必要的調整,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都可以做同樣處理。
通過此類實踐活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在什么情況下精確到哪一位是適合的”。通常較大的數往往會在“較高”的數位上取近似值,較小的數往往會在“較低”的數位上取近似值。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可以視學生接受能力而有機地滲透這種思想,不要求學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