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學案例
[情景說明]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夸張、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讀后不禁發出由衷地贊嘆: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們交流是本課的重難點。
本文作為一篇寫景的文章,說不上有什么特別的感情成分,似乎不容易激發學生的感情。一線的課堂也不可能篇篇課文有課件、錄音的準備,僅憑著兩幅掛圖以及課本我們就開始上課了。
可是在兩個班同樣的教案同樣的教師卻出現了完全不同的教學效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過反思,通過檢討,我們看到了教者不同的教學狀態所造成的教學效果真的完全是不一樣的。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簡案)一:
一、導入:題目觀潮是什么意思?釋題導入。
二、自由讀課文。
三、課文中描寫的主要是錢塘江潮來的情景,你最喜歡潮來前、潮來時還是潮來后?
四、學習新課文。
1、你最喜歡課文哪部分描寫的潮?為什么喜歡?
2、按學生的匯報順序,可以先學潮來前的部分,也可以先學潮來時的部分,或是潮過后的部分。
3、各部分要點:
a、潮來前:潮的位置,觀潮的人多嗎?他們有什么反應?
b、潮來時:江面上出現了哪些驚心動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到驚奇?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課文中適當批注。請生說說大潮來時的聲音和形態。注重朗讀語句訓練。
c、潮過后:江面又是什么樣的情景?
五、小結。
教學片斷二:
(課上心情平淡,按教案按部就班地講著,教案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不要說孩子們都不愿意讀,有幾個讀的也讀不出潮來的氣勢。)
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你們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
生1:我喜歡:“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起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你喜歡從遠處看潮的情景,是嗎?
生1:是的。
師:還有沒有同學喜歡其他的?
生2:我喜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