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師:總結,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板書)。所以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四、升華與拓展
1、觀看成語故事片《盲人摸象》。
2、說說觀后的感受。
3、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明這個道理。
五、想象成詩人,多種形式背誦古詩。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題西林壁》這是蘇軾游廬山時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詩的頭兩句寫所見,概括敘述游覽廬山的總體印象。...
《題西林壁》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詩。宋朝著名詩人蘇軾在游覽廬山后采用敘事與說理相結合的方式,將自己的所看所感記在廬山西林寺的墻壁上,成為不朽的佳作。...
一、教材簡析:《題西林壁》這是蘇軾游廬山時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詩的頭兩句寫所見,概括敘述游覽廬山的總體印象。...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蘇軾富有哲理的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并聯系生活從中獲得啟示。教學過程:一、導入。...
教學目標:1 能感情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2 了解詩句的意思。3 體會詩中所包含深刻哲理。教學重難點:1 通過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2 背誦并默寫古詩。情感態度、價值觀:1 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熱愛古詩文。...
一、教學目標1.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2. 抓住關鍵詞句,讀中感悟,理解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思想感情。3. 復習以前學過的古詩。...
教學目標1.知識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了解詩句的意思。2.過程方法目標:學習如何讓解讀詩歌。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熱愛古詩文,學會全面看待問題。...
【教學目標】1、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3、背誦古詩,對重要詞句能夠默寫。4、體會富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2.體會詩人在廬山時,觀察的地點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樣。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材說明:這首詩是作者蘇軾在元豐七年(1084年)春末夏初暢游廬山時,書寫在廬山西林寺墻壁上的。作者通過寫觀察廬山的各種不同感受,提示出一個帶有哲理性的問題。尤其是后兩句詩歷來為人們贊賞。...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會默寫古詩。2、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聯系生活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練習仿寫。教學重點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
一、指導預習《題西林壁》1.聽范讀2.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3.檢查預習緣廬峰4.指名讀《題西林壁》5.齊讀6.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古詩給你的初步印象(描寫廬山的景色)7.質疑二、學習《題西林壁》1.知詩人,解詩題蘇軾(1037-1...
【教學目的】1、借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之一授課教師:南郊小學 徐凱 年級:四年級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課題: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十九課《題西林壁》教學目的:1、借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觀察角度不同,觀...
教學目標1.知識本事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了解詩句的意思。2、過程方法目標:學習如何讓解讀詩歌。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熱愛古詩文,學會全面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