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理解“西辭”、“煙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理解詩意,在創設的意境中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4、拓展練習,激發學生積累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創設意境走進詩歌,理解詩歌,想像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2、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詩中所蘊涵的感情。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
1、歌星、演員、運動員,你喜歡哪些人?詩人、作家、科學家,你對誰的印象最深刻?
2、你們想知道老師崇拜的名人是誰嗎?他是——
(課件李白圖出現)
3、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詩仙李白、酒仙李白,俠客李白,如果說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后人望塵莫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循序漸進,讀懂詩題。
1、生自由練讀,讀準題目中的生字,特別“孟”和“陵”的后鼻音讀法。
2、 題目共有十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著重讀那個詞,試著讀一讀吧。
3、生自由練讀后師指名讀,相機點撥。
4、有感情的讀題,師簡介:
古代交通不方便,離別之后就很難再相見。于是,寫詩送別成了一種習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代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別,或三名一別。名是著名的名。(手指課題)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 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年齡差距不是問題,一樣的酷愛自由,一樣的瀟灑飄逸,使他們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詩才出眾,使他們相間恨晚,無話不談,不再寂寞。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
5、生有感情地齊讀課題。
三、理斛詩意
1、進入詩境。
① (師邊板畫邊解說:)滾滾長江水由西向東流,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邊的黃鶴樓(板◎),要到東邊去(板◎),這就叫“ ”。
② 三月的揚州是什么樣的?詩人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煙花三月)
你能想像“煙花三月”是一種什么樣的畫面嗎?
(先用詞說,再引導用具體的句子說)
議一議, 那就說“鮮花三月”好了,為什么說“煙花三月”呢?
③ 目送友人遠去,李白在黃鶴樓上心馳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長江,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難道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師范讀后兩句)真是帆盡,“情未盡”(板書)。
師:大家看插圖,此時李白就站在長江邊上,望著帆影遠去,船開了好一會兒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兩句——
生:(生深情地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成一點小影兒了,李白舍不得啊,不想走啊!還有哪里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
生:(生深沉地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