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
一、 學習目標(一)、讀準5個生字,讀準讀通古詩,理解古詩中的詞語。
(二)、理解詩句,感悟詩情,有感情地朗讀朗誦古詩,會默寫。
(三)、培養搜集信息、自主學習、想像思維、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感受李白對朋友的深情厚誼,培養學生珍惜友情的感情。
二、 課前準備
(一)、學生
1、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2、預習古詩,要求:
(1) 讀準讀通古詩,聽寫詩中的生字
(2) 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古詩中的詞語
(3) 提出不懂的詞語或者疑問作標記
(二)、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流程
(一)、提問導入
同學們,老師要求你們去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你們搜集到了什么信息呢?交流后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他們倆的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教學古詩
1、 課件出示古詩,讀準讀通,整體感知古詩。
(1) 課件范讀古詩后,學生自由放聲模仿讀,讀準讀通
(2) 運用多種形式朗讀古詩。(要求字正腔圓有板有眼)
(3) 讀了古詩,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嗎?
2、 交流古詩的預習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古詩的第二句。
(1) 提問: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理解"之"、"故人"、"盡"、"唯見"等詞語)
(2) 想像"煙花三月"的美景,播放課件中煙花三月圖。提問:如果李白想了揚州的如此美景,會說什么?(學生美美地讀讀"煙花三月")
(3) 提問:你還有什么詞語不懂或者有什么問題嗎?(借助課件的"地理位置圖"理解"西"、"下"的特別含義)
(4) 隨機指導學生朗讀古詩的第二句。(重點讀好"煙花三月"和"下")
3、 理解古詩題目和第一、二句,把一件事說清楚。
(1) 提問:古詩的題目寫了一件什么事?(古詩的題目寫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的事)(板書:敘事)
(2) 古詩的第一、二句寫誰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干什么?(詞序變換練習說話)(板書:――古樓送別)
(3) 運用多種形式朗讀第一、二句詩句
4、 理解古詩的第三、四句,升華詩情,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朗誦。
(1) 播放課件"動畫配樂朗誦"后,提問:李白久久地站在江邊,看到了什么情景?(板書:寫景)(一只孤單單的小船漸漸遠去,消失在蔚藍色的天空之中,只見那滔滔不絕的長江水向天邊奔流。(板書:――孤帆江水)
(2) 創設情境,播放音樂,變換角色,激發情感,語言訓練。
同學們,此時此刻,們就是大詩人李白。
我久久地站在江邊,站著,站著······看著漸漸遠去的孟浩然,對老朋友說什么?我望著漸漸消失的一葉孤舟,對小船說什么? 我遙望滔滔奔流的一江春水,對長江水說什么?
此時此刻,李白抒發了什么感情?(板書:抒情――依依惜別)
(3) 運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