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教學反思
2、在教學時,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中悟出些什么?”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柯巖在回信勸告國強時是非常真誠、耐心的,這樣才可能令國強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推想: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暢所欲言,教師要注意傾聽,相機指導,形成互動。
3、根據文后的提示,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從課文中發現的書信的格式、寫法。
4、本文的課題富有哲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舉例的方法說說自己的理解。
5、課后,讓學生之間互通書信,內容可以是互相溝通、消除誤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對成長中遇到問題的一些看法,在實踐中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這樣,我把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還有習作教學整合在一起來進行,有例文帶著的學習,學生的興趣很高,而且本次習作也不用老師多費心,學生基本上都能抓住來信的要點,來充當知心姐姐幫助王虹解決煩惱。寫信的格式也掌握得較好。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教學反思
本課是小語第七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是一篇書信體的文章。本課共有兩封信組成:小學生張國強寫給作家柯巖的信和柯巖寫給張國強的回信。本課的教學重點除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掌握書信的格式。當然,這并不難,書上有樣子,照著做就行了。
學完本課,剛好我帶這個班的孩子滿三個月了,很想知道孩子們對我以及語文課的看法。所以我就布置學生回去寫一封信給我,信的主要內容就寫對我和語文課的意見或建議,一定要實話實說,不要怕得罪李老師,也不要怕老師生氣,我一定正確對待,虛心接受同學們的意見,這樣我才能盡量做到讓同學們滿意。
今天把同學們給我的信收上來仔細一讀,還是很出乎我的意外,沒想到孩子們的意見還是很大的。我歸納了一下,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老師脾氣不好,經常生氣發脾氣,難得看到老師的笑臉,弄得同學們上課很緊張,所以也不敢舉手發言了。這個問題提的同學較多,流汗!(的確是這樣的,我自己也覺得這學期脾氣變壞了,還是習慣上課說得簡單,可是孩子們不習慣,他們太小了,我卻總是還在拿他們當五六年級的大孩子教。)二是對作業的要求太高了,還撕了幾個同學的本子。三是上課說話快,講得也快,有些地方沒聽明白。四是有些地方雖然講了,可是有些話很深,聽不懂。比如,用桂組詞,我組了“桂冠”,可他們還沒學“冠” 這個字。
雖然給我找優點的也不少,可是優點不說沒問題。僅從上面這幾點來看,問題還是很嚴重的。真是不調查不知道,一調查嚇一跳!我要感謝孩子們真誠地給我提的意見,要努力去改。努力把自己的課堂變得快樂些,讓孩子們能開心學習。同時,這次作業也讓我知道了,平時要多和孩子們勾通交流,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這樣才能盡力做到教得輕松,學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