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說課
出示游人:焦急向導:若無其事
呼喊及不情愿
(見死不救)(自然之道)
向導為什么想這是“自然之道”?游人為什么呼喊向導“見死不救”他們是怎樣呼喊的?利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從同學們的交流爭辯中體會出“自然之道”的含義,同時也讓同學從游人的不同言語中看出不同人物的內在涵養。體會出向導在非常無奈的、極不情愿的情況下救了這只小海龜。在此實現了課內課外知識的融匯貫通。
5、“質疑解疑”學習害龜
教師出示:我們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什么叫“愚不可及”?(理解詞語)討論是怎樣的愚不可及?這一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同學們熟讀課文,討論后匯報:因為救了一只小海龜,而給整個幼龜群帶來了殺戮。教師出示這樣的畫面。師問:此時的海灘上是怎樣的一幅景象?指導學生觀察圖片后回答問題。
(一片血腥,一片殺戮,凄慘的聲音響徹云霄。)
下面請同學們閉上雙眼,默默地想象一下海灘上無數的小海龜失去了生命,無數的龜媽媽失去了孩子的凄慘場面。教師有意留出空余的時間讓學生去體會情感。讓學生的情感和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體會出因游人的一次失誤,競釀成這樣慘重的血的代價。在這次情感體驗中激起了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接下來讓學生隨著音樂用低沉的悲涼的語氣朗讀這部分內容。
6、此時游人和向導心里剩下的只有什么?(板書:悔恨悲嘆,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
7、最后教師出示這樣的幾個問題回顧全文。
(1)談談什么叫“自然之道”?
(2)違背“自然之道”的后果是怎樣的?
(3)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系統的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教師總結出示這樣的道理:“自然之道”也就是自然規律。只有遵循了“自然之道”才會使人類與自然共存。要想不違背自然之道,就必須不斷地探索發現自然規律,從而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此環節設計既檢查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起到了復習鞏固作用。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從而也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5、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
(見死不救焦急救龜若無其事自然之道
呼喊救龜極不情愿
悔恨害龜發出悲嘆
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
板書設計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力求簡潔。板書中清晰的看出:游人和向導面對“自然之道”的不同態度,救一只龜就害了一群龜。違背“自然之道”剩下的只有悔恨和悲嘆。從而明白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道理。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