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教學設計
8、將心比心
教學目標:
1、讀準多音字“扎、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課文通過哪兩件事來說明將心比心的。體會作者通過簡樸的語言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的含義,能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說明,并在生活中能做到將心比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同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今天我們來學習《將心比心》,誰明白這個詞語的意思?課文通過哪兩件事來說明將心比心的?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請教旁邊的同學。
2、學生接力讀課文,可以用學生指名讀的形式。注意指導讀準多音字“扎、禁”
3、課文通過哪兩件事來說明將心比心的?
4、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1、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為什么?在課文旁邊寫一寫批注。
2、學生匯報,重點指導:
a、“我的媽媽……也有人為她開門。”在這個事例中將心比心指的是什么?
b、“這是我的女兒……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在這個事例中將心比心又指的是什么?
c、體會“溫暖”這個詞,第二次是照應前文。
d、中心段:你是怎么理解這段話的?你得到哪些寬容和理解,請舉例說明?
四、回歸全文,體會寫法。
齊讀全文,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簡樸的語言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五、交流體會。
你想對課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母親說些什么?
六、拓展閱讀。
七、板書設計:
將心 比心 感受
阿姨為奶奶開門 也有人為她開門 溫暖
護士扎針扎不進 也能得到寬容和鼓勵 溫暖幸福
尊重、關愛 寬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