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夜鶯的歌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教案)
《夜鶯的歌聲》教學建議1.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教學時,先應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最后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或講、演故事。
2.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應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的句子,特別是表現小夜鶯言行的句子去細讀體會。如課文第一部分,這一部分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比較多,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先畫出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再讀一讀這些句子,邊讀邊想象:小夜鶯這樣說、這樣做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敵人聽了小夜鶯的話,看見小夜鶯這樣做,心里也會怎么想。接著組織學生討論:小夜鶯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樣做?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要重視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本課對話較多,可在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結合重點句段的體會,在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指導朗讀時要注意運用不同語氣語調,讀好文中的對話。小夜鶯的話語要讀得童聲稚氣、天真活潑。軍官總是想從小夜鶯口中得到什么,他的話語中有誘騙,有恐嚇,也有企盼,因此軍官的話語要讀得狡詐、陰冷而又帶有期冀。
4.課文結尾的提示語要求學生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和開頭三個自然段,想想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這個問題有些難度,對于首尾照應關系,教師作適當提示即可,不必講得太深太細。文后安排了三道練習題,第一題提出了讀的要求,第二題主要是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三題提出了本課重點訓練的要求。這些練習應在本課閱讀中分步落實。
5.指導學習前可簡介蘇聯衛國戰爭的情況,閱讀后可介紹一些反映蘇聯衛國戰爭的作品讓學生課外閱讀,如《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等。
6.本課生字較多。“呻(shēn)吟(yín)”的韻母是前鼻音,“擰(nínɡ)”、“釘(dìnɡ)”的韻母是后鼻音,“釘”也是多音字,還讀“dīnɡ”,要幫助學生讀準。“毀”字,要注意“臼”的筆順及與“白”的區別,要注意區別“喂”與“滾”右下部分的不同,不要多筆少畫,把字寫正確。本課中出現的新詞,可分二類處理,一類是意義比較固定的詞,如木屑、蘑菇,可安排學生預習時,通過查字典理解。另一類詞語,如沉寂、宛轉,則在閱讀中,聯系上下文理解。
《夜鶯的歌聲》教學片段師:在那驚心動魄的衛國戰爭年代,一個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卻如此沉著、機智地與敵人斗智斗勇,在課文字里行間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機智、勇敢嗎?
(學生邊讀邊畫出相關句子)
師:再讀一讀這些句子,邊讀邊想象:當時是怎樣的一番情境?
生:孩子把口哨遞給德國兵時,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我想小夜鶯在敵人面前一點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而且好像玩得很開心,德國兵完全不會在意有別的什么事情發生。
生:“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我想小夜鶯還真是很機智,他在罵那些德國兵,他恨敵人,但卻笑著去罵敵人,那樣的沉著,而德國兵卻絲毫沒有覺察到,還以為他是一個調皮蛋呢!
生:邊走邊打樹枝、拾球果,還用腳去踢,學鳥叫。好像敵人根本就不存在,他在玩他自己的,完全沉浸在孩子玩的世界中,其實他在報信,很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