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畔、兜、穗”等生字。
2、自主讀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美,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品味優美語言,豐富語言積累。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引課題
1、播放課件,板書并理解課題《麥哨》。組詞,想想麥哨是什么?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課文預習。
二、賞田園畫意
1、吹響麥哨的聲音是怎樣的呢?課文幾次寫到“麥哨”?是哪些段落描寫的?
2、交流:讀通相關段落(課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提示:多音字“和”、“應”。]
3、讀了課文,誰能來模仿吹響麥哨的聲音?,然后,聽老師的要求表演麥哨聲。(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長,吹得歡快)
4、分組讀這兩段話,讀出情趣。
5、寫法指導:
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次寫到“麥哨聲”,除了聲音上的呼應,在課文的寫法上還有什么作用嗎?
6、為什么孩子們的麥哨聲吹得那么歡快、那么柔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賞鄉野生活里的“歡快”與“柔美”的畫面。
7、學生自讀自悟,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畫出來。
8、交流所欣賞到的“樂”與“美”和畫面,邊交流邊指導朗讀,讀出相應的感受。
“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
“前幾天,田野里還是鵝黃嫩綠……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哪些顏色映入你的眼簾?這些顏色是一起出現的嗎?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哪些詞語讓你看到了豐收的景象?重點品味“擎”。你又從哪里感受到了豐收的歡樂?跳動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樂曲?
男孩子跑到鋪滿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頭……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看圖想象說話,在這天然的草墊子上,孩子們會怎樣快樂地游戲?
“……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運動場,那茅茅針呢?
9、積累語言:把你最喜歡的、感受最深的部分有感情的讀出來
三、抒田園詩情
1,回歸課題,整體升華。課文的題目是“麥哨”,那作者陳益僅僅在開頭、結尾聽到這麥哨聲嗎?這麥哨聲除了傳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里,還會傳在——生命中每一天里,整個季節里,童年的記憶里……),在老師的指導下,吹響麥哨聲(“嗚卟,嗚卟,嗚……”)。
2、拓展資料(1)詩人劉定安的短詩(學生自由誦讀)
又是一場雨/好多人被淋濕/濕潤的清晨和黃昏/原上草色迷離/雨傘長出葉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滾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風里飛——《在雨季》
像我來時一樣/油菜花在拂曉開放/凝露的風/在三月的輕煙里/吹過有夢的村莊——《三月》
3、拓展閱讀(2)《家鄉的小河》。
四、作業:
實踐活動:走進田園 享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