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哨教學設計
教學思路:總的來說,我這節課的思路就是:
一條主線、兩個重點、三項訓練。
1、 一條主線。 即讀中感悟,讀中品味。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三讀,初讀學習字詞,默讀把握內容,品讀積累語言。特別是在品讀過程中,讓學生自讀自悟,再加上教師的引導,使學生感受到課文語言的優美,進而積累語言,為后一步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2、兩個重點。即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鄉村孩子純樸自然、歡快的童年生活和品味語言的優美。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初讀把握課文大意、品讀深入理解從而感受語言的優美。
3、三項訓練。即字詞訓練、朗讀訓練、句式訓練。教學中我通過開火車讀、全班齊讀詞語,指名給多音字組詞再全班齊讀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詞句的認識。通過初讀、默讀、品讀過程中的指導朗讀等形式,使朗讀訓練真下落到實處。通過品味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句式訓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捉泥鰍》動畫,導:如果你是那個捉泥鰍的小孩,你的心情會怎樣?(生談)其實在鄉村,還有很多有趣的事,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鄉村,去感受一下童年的快樂。打開課本24課《麥哨》。
2、板書課題。簡介:麥哨,它是一種用麥桿做成的哨子,它能發出悅耳的聲音。你們想知道它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嗎?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麥哨》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出示幻燈)。
2、開火車讀詞,齊讀。
3、出示多音字,指名組詞并全班齊讀。
三、默讀課文,把握內容。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些人?他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們的心情怎樣?試著用自已的話來說一說課文講了些什么?
2、學生匯報,教師引導。
四、品讀課文,積累語言。
1、讀一讀課文的開頭兩段和結尾兩段,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匯報讀后感受。
讀后交流:
a、麥哨的聲音是怎樣的?“嗚卟,嗚卟,嗚……”指導讀,理解省略號在這里的作用。
b、 剛才只是說了麥哨的聲音,誰能用幾個詞語來概括的說說麥哨發出的聲音的特點嗎?
教師引導:a、首尾呼應。比較首尾兩段的相同之處,理解一聲呼,一聲應[你呼我應]、忽高忽低[此起彼落]兩組詞語的意思。
b、體會作者語言的優美。如;嗚卟,嗚卟,嗚……
c、在朗讀中體會兩段間的不同之處,念好最后一句“傳得很遠、很遠……”體會那悠揚的麥哨聲由近及遠的在田野中蕩漾開去。
過渡:其實課文中還有很多句子寫得很美,下面請大家讀一讀,找一找,再和大家一起來交流分享一下.
1、四人小組交流分享。
2、全班匯報交流。教師重點引導體會下列句子:①、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篷篷的種子。(排比、擬人句)
②、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巾。(全文就這一句描寫孩子們的穿著,文字精練簡潔,念上去有些順口。這樣的句子銘記在心,多念幾遍,記在腦海里。)
③、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比喻句)
④、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和第4段的最后一句有什么相同之處?將孩子的臉比做了什么?如果你是這些孩子喜歡被這樣描寫嗎?為什么?練習朗讀,讀出歡快、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