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穗”等8個字,讀準“和、應”等幾個多音字的讀音。
2、自主讀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通過感悟和積累優美的詞、句、段,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看詞猜義。
1.板書課題。
2.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麥哨》,麥就是——(麥子),哨呢——(口哨),麥哨就是(取一節快成熟的麥稈拉一道縫做成的哨子)。
二、整體感知,模擬麥哨。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課文哪些地方寫到“麥哨”吹響了?在麥哨聲中我們還看到了些什么?(后一問題視學情調整:其他段落寫了些什么?)
2.交流,
1)出示相關段落(課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
2)提示這里有兩個多音字,一個讀(“和”)、一個讀(“應”)。自己讀一讀,等會兒請同學按課文的要求來模擬模擬這麥哨的聲音。
3)指名讀,
聽老師的要求“一聲呼,一聲應”地讀。讀后師小結:這就叫做“一聲呼,一聲應”。也叫做“你呼我應”,還可以說成“應和”。
吹得歡快些、柔美些。
4)很有意思的麥哨聲吧,讓我們男女分工讀這兩段話,讀出情趣。
5)小結:在這兩段里,我們不僅聽到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聲,也讓我們走進了一個季節,什么季節?(麥收時節)
6)在這歡快柔美的麥哨聲中,在這個麥收時節,我們還看到了些什么?(點明段落,讀通讀順。)
三、品田園美景,與孩子同樂。
1.其實,老師小時候也生活在農村,經歷過農村生活,放牛、趕鴨、割草、摘桃……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有時回來后全身臟兮兮的,還感到很累。但作者筆下的農村生活滿是美景,滿是快樂。請你倒仔細再來讀讀,作者是怎樣把這份快樂傳達給我們的?你在哪里體會到了,把那句話劃下來,并把“歡快”與“柔美”標注在相關的句子邊。
2.放開交流。
3.課文對田野美景寫的非常詳細,就讓我們先來看描寫地最為詳細的這一自然段。
1)出示。“前幾天,田野里還是鵝黃嫩綠……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2)它為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景象,用一句話來概括。(田野里怎么樣啦?哪些莊稼結果了?什么豐收了?)
3)莊稼結果了。課文里用這樣一句話來寫,出示:“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自由讀讀,你還能看到些什么?(顏色變幻很快。)(如感悟不出師生對讀。)
難怪前面說“前幾天,田野里還是鵝黃嫩綠,芽苞初放。轉眼間,到處都是濃陰。”
4)小結:這節寫莊稼結果了,但作者的描寫就像放電影一樣為我們展現了田野里的美景。讓我們也把眼前美景來放一遍電影,有感情朗讀。
5)剛才,我們從作者的語言當中體會到了田野上那色彩斑斕、變幻無常的景象,這段文字,你又能感覺出什么來呢?
出示: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