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
(2)從這里可以看出,人們對業里士多德的信奉已達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這段話中,“不容許、更改、責備、違背”這些詞語怎么理解?
不容許:不許。
更改:改換、改變的意思。
責備:批評的意思。
違背:在這里是不遵守、不服從的意思。
(4)小結:這些詞集中表現了當時人們對亞里士多德是絕對相信的,達到一種盲日相信的程度,這是一種迷信。這種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懷疑的科學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表現伽利略敢于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所具有的科學精神和勇氣作了很好的反襯。
(四)板書設計
34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懷疑 分析試驗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優化作業設計。
(1)讀拼音,寫詞語。
xuān bù xīlà zhé xué zhēn lǐ huāiyí gù zhí
( ) ( ) ( ) ( ) ( ) ( )
(2)給下面的字各組兩個詞。
釋( )( ) 授( )( ) 執( )( )
稱( )( ) 宣( )( ) 臘( )( )
(3)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
如果……就……不管……還是……不是……而是……
①、( )有人說伽利略膽大妄為,罵他固執,但伽利略()毫不動搖,堅持要進行公開試驗。
②、伽利略通過試驗證明: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來,( )一先一后著地,( )同時。
(4)、照樣子擴句,使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例:伽利略是科學家。
意大利著名科學家伽利略是十七世紀偉大的科學家。
①、河水流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樹結滿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曉偉是學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二、教具準備
投影片
三、教學過程
(一) 講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齊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亞里士多德講過什么話?伽利略對這話是怎么看的?(亞里士多德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對這話產生了懷疑)
2、伽利略為什么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這怎么解釋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亞里士多德的話當作兩種假設,推出兩個結論。這兩個結論是什么?(①把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的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兩個球,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個整體,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快)
4.這兩個結果一樣嗎?是什么樣的結果?(不—樣,是相互矛盾的)
5.根據同一句話,會推出兩個相互矛盾的結果,所以伽利略認為這句話是靠不住的,值得懷疑。
6,他打算怎么做?(用試驗來證明不同重量鐵球落地的情況)
(二)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讀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樣用事實來證明的?(經過多次試驗來證明)
2 為什么要進行多次試驗?(一次試驗,沒有說服力,要經過多次試驗才能說明問題。伽利略進行了許多次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