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第二課時(精選2篇)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第二課時 篇1
教學要求:
1.自學、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事業(yè)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教學插圖、課件
教學設計:
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上次一起認識的兩個人物嗎?(板書:亞里士多德,伽利略)
2.我們都知道當時亞里士多德在人們心目中的威望,可這一次他到底說了什么話使伽利略產生疑問的呢?(出示: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保
3.伽利略為什么會對這句話產生疑問的呢?自由讀第三自然段,體會他當時的想法。
4.想像一下,當時他產生疑問時人們會怎么說他?假如在生活中你做一件事或有某個想法,旁人不但不支持你,還指責你,你會怎么辦?
5.可伽利略又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做試驗的?自由讀第四自然段,你從哪些字詞讀懂了什么?
。ǔ鍪溃嘿だ詭е@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伽利略那時侯才25歲,已經當了數(shù)學教授.他向學生們宣布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二、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研討
1.出示課文插圖,為什么他要選擇在比薩斜塔上做?
2.這么多人,他們紛紛議論著,可能會說些什么呢?(出示:有的( )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 )說:“等會兒他就固執(zhí)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還有的( )說:------------)
指導朗讀
3. 進入情境,質疑研討。
、偌偃缒憔褪钱敃r圍觀者中的一個,比如說是位記者,你想問伽利略一些什么?找到你身邊的伽利略自由采訪。
、诜答仯赫堄浾吆唾だ陨吓_采訪
三、觀察體驗,交流評價
1.而事實證明了什么?人們從鐵球落地的那一刻,明白了什么?(出示: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亞里士多德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兩句話有什么不一樣?怎么理解?
2.交流:你又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總結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第二課時 篇2
一、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請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你覺得伽利略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1、伽利略是一個(善于思考的)科學家。
伽利略在念書時就提出都是難以解答的問題,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15歲時就對里士多德的話提出了質疑。亞里士多德在眾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經過嚴密思考后卻發(fā)現(xiàn)了疑點。所以說他關于思考。
那就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可以與同學們討論,也可以請都是幫忙。(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就有11個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快。)
。ǚ此迹弘m然閱讀課以學生的朗讀體悟為主,但教師也不能完全放棄講解。由于考慮到學生受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對理解伽利略是怎樣利用亞里斯多德的一句話推出兩個結論的這一教學難點比較吃力,于是,在突破難點時,采用列算式來理解:,這樣理解既簡單又明了。同時這種方式也學科間的知體現(xiàn)出學科知識是相通的)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這些關聯(lián)詞了嗎?你能不能不看課本,說一說伽利略思考的過程?
出示 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
。ㄗ寣W生用這樣的關聯(lián)詞語來說,能夠令他們感受到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不是妄下結論。)
2、伽利略是一個(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
思考:
1)伽利略做了多少次試驗?
。o數(shù)次)
2)他的實驗成功了嗎?
。ㄒ龑W生讀第4自然段,說明伽利略帶著上面的問題,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斯多德的那句話的確說錯了。)
3)為什么要作公開試驗?
讀課文第5自然段。
在當時,眾都信奉亞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話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卻大膽質疑,說明他不迷信權威,只追求真理。
。ǚ此迹哼@里可以結合作業(yè)本,令學生指導,信奉意義,信奉的反義詞是懷疑作業(yè)本還是要用起來,以后備課一定要記得連作業(yè)的內容一起備進去。)
總結:伽利略為了追求真理,反復做了多次實驗來證實,并且要面對無數(shù)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
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是為了公布自己的試驗結果。
公開試驗的結果是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
那么伽利略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只是為了公布自己的試驗結果嗎?
再次朗讀朗讀第五自然段。
得出結論:之所以要公開試驗,就是要向權威挑戰(zhàn)。
3、所以伽利略又是一個(勇敢)的科學家。
默讀課文思考:當時人們是怎樣崇拜亞里士多德的?人們又是怎樣議論伽利略的行為的?
讀課文2、5段,對比人們的不同態(tài)度。
總結:面對眾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xiàn)得十分勇敢。
三、升華情感
1、 出示最后一句話。
說一說,你怎么理解這句話。從課文中你學習到了什么?
(我們應該尊敬知識淵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出錯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為
要敢于質疑,勇于挑戰(zhàn)。)
鼓勵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思考。
2、教師總結。
出示: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公僅在于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從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zhí)著地追求真理。
四、小練筆:
伽利略終于成功地證實了自己的觀點,上塔前,人們對伽利略充滿懷疑,那么現(xiàn)在當伽利略走下比薩斜塔得時候,人們又會說些什么呢?現(xiàn)在我們就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為題寫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