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
五月六日是個特殊的日子,我順利完成了組內研討課的任務,感覺壓在肩上的擔子終于放下了。我執教的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魚游到了紙上》,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我去西湖玉泉看到一位聾啞青年專注看魚,畫魚的情景,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對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教學本文的重點是以“愛魚達到忘我境界”為主線,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理解“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文中寫青年舉止特別,除因他是聾啞人外,更表現在“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沒說一句話”,觀察金魚入神著迷;“有時工筆細描……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作畫時全神貫注,一絲不茍,把金魚畫活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作畫到了癡迷的境界,物我兩忘;“他似乎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忘了回家”,看魚畫魚持之以恒,堅持不懈。要注意前后聯系,通過解讀這些句子具體的含義,體會到青年人雖然聾啞,但專注和勤奮,這是他畫的魚之所以栩栩如生,贏得了大家贊嘆的原因。為了落實《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圍繞“讀”而展開的。以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抓住關鍵句、關鍵詞理解課文,感受青年看魚的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畫魚得栩栩如生。在讀和議中,認識到聾啞青年身殘志堅、勤奮專注、執著追求的品質,并受到感染。教學中反復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金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關系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金魚游到了紙上”,在文中是女孩驚奇的贊嘆,表明青年畫技高超,畫得活靈活現,形神兼備,像活的魚在紙上游動一樣。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聾啞青年長期認真觀察,對金魚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魚的特點,在頭腦中形成了準確生動的形象。“先”,點明了“游到紙上”和“游到心里”的關系:要把魚畫像,畫活,必須先仔細觀察,使之形象鮮明、生動、深刻,呼之欲出,結合學過的成語《胸有成竹》來理解兩者的關系。
總的來說,我對自己這節課還是比較滿意的。自始至終,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把言語學習作為本體的學習,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并用語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學生,展開想象,反復誦讀,讓孩子們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染和滋生他們的精神世界。但是整堂課上存在的小問題還是很多,比方個別學生朗讀后沒有很好地加以評價,課堂上人文的感悟熏陶與工具的扎實訓練的有機融合做得不是很自然很到位,以后應好好改進。本次活動已經結束,但留給我的是一份豐厚的收獲,期待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明天更精彩!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